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实现彝区和全市同步小康的目标,乐山市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小凉山彝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急迫的问题,畜牧产业扶贫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产业扶贫,发展彝区具有相对优势的牛羊产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增收渠道,还能促进彝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2.
峨边要祭抓综合扶贫开发的契机,因地制宜、重主体、强化支撑、提升品质,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重点,改善居住条件,培育特色产业,弘扬文明新风,提升彝区形象,让彝区群众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春节前,为确保彝区贫困少数民族群众能够过上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民委、市民政局在《乐山日报》联合刊发倡议书,号召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动员社会各界群众,大力开展为彝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共收到捐款130万元、捐物(棉被、棉衣)等600多件。2月1日,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向彝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捐赠物资出发仪式”。  相似文献   

4.
为掀起全社会关注、帮扶彝区加快跨越发展的高潮,帮助彝区贫困户解决宿无床、食无桌、衣无柜的问题,改善彝区中小学教学条件,2011年春节前,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大力开展"彝区教育扶贫暨送温暖活动",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为彝区教育捐款635万元。其中,四川德胜集团捐赠200万元、四川和帮集团捐赠200万元、峨眉山旅游股份公司捐赠100万  相似文献   

5.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配套产业、树立文明新风等举措,极大改善了彝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还要以彝家新寨建设作为加快改变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整体改善彝区贫困面貌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精准扶贫、加快实施,努力促进彝区群众居住条件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最终实现“建新寨、兴产业、奔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推进彝家新寨建设是实现彝区脱贫发展的重大举措,彝区发展关系到乐山市实现经济社会整体跨越式发展。但当前制约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矛盾问题不少。为了进一步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应当科学规划,夯实基础,促农增收,进一步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如何充分创新深化彝区"大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民间矛盾纠纷,促进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彝区"大和谐",峨边彝族自治县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紧密结合峨边"彝区""、山区"特点,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调解方法、全力化解矛盾、营造社会氛围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彝区社会治理应当法治化,但选择现代国家法还是传统习惯法乃是一种基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利益考量。仅以"国家法"这一外力方式来推进彝区治理法治化进程是不够的,且推行不当还会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基于彝区熟人社会的特征,彝族习惯法在彝区基层社会治理中仍应占据重要地位。但应当发挥国家法在改良彝族陈规陋习、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进而形成多元的法治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德古在历史上是重要的世俗权威,是彝族习惯法最主要的传承者,彝区的绝大多数纠纷和矛盾都由德古依据彝族习惯法解决,德古是彝区最重要的稳定力量。现代社会,彝区纠纷解决的权威出现了多元化,与国家权力有关联的乡村政治精英、乡村派出所、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等都涉足纠纷解决,纠纷解决不再是德古的专利。彝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德古与国家权力没有关联,再加上其知识固有的局限性,解决纠纷的数量显著减少,解决纠纷的种类明显变窄,使得传统德古的纠纷解决权威式微。  相似文献   

10.
乐山"彝家新寨"建设加快了新型村落村庄的功能完善、风貌打造和品位提升,提高了村庄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使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生产方式等有了跨越式提升。但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为了保证彝家新寨建设全力推进,应在建设时保质保量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建好党支部,并推进"三新"标准,建设新彝寨、住上新民居、实现新生活,帮助彝区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彝区群众生活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异常困难。如何破解彝区深度贫困,法治扶贫责无旁贷。小凉山彝区的法治扶贫工作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精准扶贫的法治化进程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针对问题,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党建”引领是关键,“治理体系”建设是基础,“治理能力”建设是重点,“法治信仰”培养是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前,凉山彝区贫困村基层治理面临基层党组织薄弱、村两委治理能力不足的困境,彝族"家支"治理渗透在基层治理之中,产生明显的正负效能。为此,我们要通过基层治理创新,构建"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家支"多元主体共治框架体系,以党建为抓手引领彝区贫困农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形成彝区贫困治理新格局,推进精准扶贫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乐山市金口河区围绕“特色增长点、旅游新兴地、精品山城”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山区优美自然风光和彝区特色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文旅结合、文经结合,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峡谷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4.
彝族家风是彝族文化的缩影,是读懂彝族的基因密码。建设彝区优秀家风,事关彝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事关彝区的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和谐繁荣。加强新时代彝区优秀家风建设,要抓住彝族家风家支化、习俗化、封闭性、稳定性等特点,从筛选彝族传统家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促进彝族优秀传统家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吸收时代精华,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发挥家支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加强各民族家风的交流与融通,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加速峨边彝区全面小康进程,必须把握"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精准脱贫"三个关键,重点在推进脱贫攻坚工程、重大交通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发展等方面着力,同时针对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困难,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把争取上力和激发内力有机结合,解决事关长远的迫切问题,推动彝区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本文简称“凉山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毒品艾滋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以周边彝族聚居区最为严重。本文对凉山彝区毒品艾滋流行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遏制毒品艾滋在凉山境内继续扩大蔓延的有效措施,除了依法严厉打击外,重在结合彝区特点,制定、施行特殊措施,进行全面、持久地自我修复,即民族自救。  相似文献   

17.
<正>马边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县域面积230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9个社区114个村,总人口22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县、乌蒙山片区区域扶贫开发县和省级深度贫困县,是中央纪委、四川省纪委定点帮扶县,浙江省越城区东西扶贫协作县,峨眉山市对口援彝帮扶县。近年来,马边着力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县和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在挖掘整理彝  相似文献   

18.
彝族习惯法作为我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调节机制和手段,至今在彝区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什么是彝族习惯法?它是不是法?与国家法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它有何意义?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彝族习惯法,正确处理好它与国家法的关系,从而促进彝区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弥勒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总人口53.97万人,由汉、彝、苗、回、壮等21种民族组成,其中彝族人口约20万。彝族支系分有阿细、阿哲、阿乌、撒尼、大黑彝、小黑彝、白彝、古泼等。阿哲是弥勒彝族的主要支系之一,多居于五山乡、巡检镇等地,总人口约5万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峨边彝区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观念变得更加开放,一些影响彝区稳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相伴而生,特别是在婚丧习俗方面,以金钱、学历、工作衡量身份地位的婚姻"双高"和丧葬过程中铺张浪费问题日益严重,逐渐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有从法治途径着手探索,采用法治方式才能从根源上有效遏制当前的不良婚丧习俗,切实解决好婚丧过程中的"双高"和铺张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