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岩  胡征源 《求索》2010,(9):75-77
本文拟从企业盈余构成进行分析,并将其分解为应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净额两部分,再通过Jones模型将应计利润分解成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与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二者对商业银行应计利润盈余的持续性问题的影响。分析显示,在当前我国的银行业里,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应计利润的持续性就越高,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程度是适度的,但这决不能成为我们放松银行自身系统排漏与自我完善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杨再平 《小康》2014,(7):20-20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已经越来越受到挑战。这种挑战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传统银行业的重要优势——实体网点逐渐失去价值,再过若干年,它可能会真的变成"恐龙"。最近,我看了美国公司的一份报告,对于互联网金融又有了一点新的想法。美国公司的这份报告很有冲击力的关键词是"去银行化",意思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需要传统银行了。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与新生代银行,不是不需要银行,而是传统银行存在的理由会慢慢失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银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量"上看,银行发展有了根本性提升,资产规模、贷款余额和利润增长显著,不良率明显下降,各家银行在其系统内排名大幅提升,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一、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世界贸易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中国政府在自身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作出了减让承诺。中国将按照银行—保险—证券的顺序,逐步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业经过20多年改革,已经基本具备了WTO要求的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经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对实体经济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达的实体经济是经济建设的坚实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今之谈银行业者,每谓欧、美银行组织完善,发达迅速,而吾国之银行业尚属幼稚,无足述者。殊不知吾国之银行业极盛之时,美、英、德、法诸国尚在蒙昧时代,几不知银行为何物也。尝考吾国银行业发轫于山西。……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付梅 《前沿》2004,(6):65-67
加入WTO后 ,我国的银行业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在市场中求生存 ,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必须清晰地认识到银行营销的必要性 ,深入分析银行营销的现状 ,准确把握银行营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余晓明 《传承》2011,(8):84-85
近年以来,银行业诈骗、盗窃、抢劫案件(以下简称银行"三类"案件)呈"五下降、三提高"的好趋势。但是,银行是货币集散之地,历来是社会上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不法分子诡计多端,作案手法繁多,且向智能化发展,不断研究和寻求作案成功的可能性,对银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安全防范工作任重道远。为此,通过分析当前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归纳近年来银行"三类"案件的特点,揭示银行"三类"案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吕婧 《人民论坛》2010,(4):118-119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洲银行业接连报损。如此大规模连锁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风险,银行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却忽视监管,公众对金融体系信心的丧失以及"信贷紧缩—不良贷款"陷阱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选取规模、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定义和测度,并分析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得出,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2010年到2021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从2018年开始尤为突出。银行业集中度和成本管控能力是影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改善能够抑制银行的破产风险,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扭转了银行竞争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削弱作用,能够促进银行的良性竞争。据此,应在把控银行准入节奏的基础上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曲慧敏 《青年论坛》2004,(2):119-120
本文主要针对国际国内银行业购并的现状提出了中国银行业购并的实施设想:创造公开公平的购并市场环境,避免银行业购并中政府因素的非良性介入;重视购并后的整合管理实施,要通过购并后的整合管理,实现核心能力从优势银行向劣势银行转移和延伸,或通过双方资源的互补渗透,构筑或强化银行的核心能力;建立基于核心能力的银行业购并绩效评估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冬洁 《小康》2007,(12):79-81
银行每年通过企业债担保收入可达上千万元甚至过亿元。一纸禁令会让不少银行不得不将唾手可得的利润拱手让出。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07,(6):6-6
这是中国金融业国际化之路的重要一步。政府所选择的注资、上市之路将经受考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也将受检测。外资行的进入,将撬动整个内地银行业的利润链条甚至生命线,以其完善的服务和品牌,挑战内地银行的客户忠诚度。  相似文献   

14.
推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评办法,分别从信贷规模、信贷投向、金融创新、工作创新等四个方面对全区17家银行进行考评。经过金融风波的洗礼,在温州市龙湾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深切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下半年以来,龙湾区出台系列措施,力推实体  相似文献   

15.
李力锋 《人民论坛》2010,(9):150-151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同时,对于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杰 《新东方》2004,(5):40-44
市场集中度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概念。银行业集中度是测量银行业组织市场结构的一个常用指标,一般以最大数家银行的资产(或存款额、贷款额)占银行业总资产(或总存款、总贷款)的比例来表示。银行业集中度的水平及其变化不仅反映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而且反映了不同规模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下降 1978年以前,我国仅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银行业处于“大一统”的垄断状态。改革开放后,陆续成立了四家国有银行,出现四足鼎立的局  相似文献   

17.
正甬政办发[2016]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宁波银监局《关于深化银行业困难企业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2016年4月11日关于深化银行业困难企业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宁波银监局为引导辖区银行业有效防范化解企业"两链"风险,加大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现就深化银行业困难企业帮扶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准确界定困难企业帮扶的范畴困难企业帮扶是由政府相关部门、银行监  相似文献   

18.
视点     
《公民导刊》2013,(2):5-5
一分钱透支额度是"吞钱陷阱"一张信用卡,透支额度仅为1分。这样的信用卡不仅不能透支,还让那些忘记缴纳年费的人产生了无故欠费和"信用污点"。刚参加工作,在洪山区一家电力设备公司当销售的小段,就遇到了这样哭笑不得的事情。(1月14日《武汉晚报》)点评:信用卡透支额度仅为1分,这实在不合常理。然而,于银行却是精心算计的赚钱高招。银行要赚钱,追逐其利润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这样做,虽然"斩获"颇丰,却贪小失大,丧失了信誉,失去了客户,套用一句俗话,最终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9.
对于日本金融业界而言,这两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由于泡沫经济流毒深远,不良债权已然尾大不掉,大和银行丑闻刚告平息,充当其救世主角色的住友偏在期货市场上马失前蹄,时下日本国会又为“住专”问题吵得一塌糊涂……凡此种种,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庇漏百出、风雨飘摇。这其中,与银行业的捉襟见肘相对应,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非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信用卡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6,(20):43-45
近年来,一些银行为开拓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纷纷对各大高校的学生伸出了“召唤”之手,甚至在大学校园驻点、长期设办卡联络员等。据称,正当银行猛攻校园时,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已经停止办理大学生信用卡。其原因是一些大学生办卡以后长期不用,成为睡眠卡;由于银行业过度追求发卡量,重发卡不重售后服务的管理,令持卡人满意度偏低,导致大量销卡;另外,少数大学生透支后不及时还清成为呆账,虽然银行会通过短信和电话进行催缴,但还是有少数学生不及时偿还。种种迹象表明,大量发放大学生信用卡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业信用卡业务的利润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