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我国政府已在社会保险制度中陷入了一种责任困境。政府在社会保险事务里的进与退要把握其适度性,在介入其中时要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险行政关系。笔者运用社会法相关理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若干解决政府责任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界关于尽快制定社会保险税法的呼声愈来愈高。笔者认为,制定社会保险税法,开征社会保险税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首先明确统率社会保险税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原则,才能深入认识社会保险税法的本质和体系,才能制定一部科学严谨、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保险税法。一、一般原则(一)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的税法原则。现代西方学术界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矫正市场机制在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平等权利方面的失灵,税收优惠作为一种倾斜性权利配置的法律调节应运而生。然而考察我国残疾人税收优惠制度的实际运行,由于存在明显的负外部效应,故而导致国家调节再次失灵。随着我国首次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制度建构上必须进一步实现残疾人权利的倾斜性配置从税收优惠向财政支持的根本转变。基于我国的立法发展,应重构财政支持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以残疾人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制度替代以福利企业为中介的间接税收优惠;借鉴美国残疾人财政补贴项目之经验,区别对待天生残疾和后天残疾;征收社会保障税以统筹残疾人社会保障资助中的付费社会保险与免费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侯玲玲 《法商研究》2015,(2):184-192
市场经济中企业有倒闭风险,劳动者就有无法获偿工资的风险。经济全球化加剧和扩大了企业倒闭风险,工资风险随之社会化,危及社会安全。我国现有工资支付保障法律制度遵循工资支付雇主责任和劳动者风险个人自负原则,无法保护倒闭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债权。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特殊的"由担保机构保护工资债权"机制,通过社会互济和工资担保实现了工资风险由劳动者个人负担到社会负担的转变。我国已有地方政府开始尝试突破现行法律对倒闭企业工资债权给予特殊保障。分析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工资担保机制模式以及我国地方经验,我国应选择社会保险型欠薪保障基金模式,由用人单位共同缴费形成欠薪保障基金,对企业工资偿付提供特殊担保,实现工资支付的雇主责任和工资风险的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5.
张磊 《天津检察》2008,(1):41-42
1985年,联合国通过的《为罪行与滥用权力行为的受害者取得公理基本原则宣言》明确规定了国家补偿制度。关于建立该制度的法理依据,有国家责任论、社会契约论、社会福利论、政府利益论、社会防卫论、司法改革论、社会保险论等观点。笔者认为,国家责任论是比较合理的,国家负有为公民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防止刑事犯罪发生的责任。如果公民的权益遭受犯罪的侵害,说明国家对公民权益保护不力,理应对刑事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公民具有受国家补偿的正当权利。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同国家赔偿制度一道,为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国家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规和征税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与纳税单位和个人向国家纳税的法律依据和征纳规程,是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形式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它是一定历史的产物。税在我国过去又称赋税、租税、捐税。在英语中税TAX,代表着人们必须忍受、必须负担的东西。列宁曾经给税下了一个精辟  相似文献   

7.
遗产税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之后,对于其财产转移给他人时所应征收的税。制定遗产税法,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税法体系;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克服私有财产继承制度的消极影响,消除社会成员财产相差悬殊的现象;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的经济利益。按照1807年国际法会议关于遗产税课征一律采取属地主义原则的规定,我国公民若继承在外国的遗产就要按该国的规定交纳遣产税,而世界各国普遍对外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不仅是该制度正当性的说明,也是该制度具体内容建构的依据.目前较为通行的国家责任说、社会保险说等理论存在缺陷.经过历史的考证和制度的分析,应将刑事诉讼中人权的均衡保障理念、恢复性正义理论和公共援助论作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996工作制"暴露出我国劳动者加班常态化的趋势,凸显了国家公权力如何在企业资本利益与公民休息权之间进行有效权衡这一迫切问题。休息权的核心内涵是通过国家的积极作为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以及进行充分的社会参与。在此前提下,借助德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理论,衡量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是否遵循了"过度禁止之义务"和"保护不足之义务"。我国休息权保护存在现有立法制度保护不足、执法体制监管不严等问题,需要从完善特殊工时制度、严格执行加班规则、提高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以及健全违法责任体系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王素芬 《河北法学》2011,29(10):66-72
新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始于1950年代初期,作为计划经济产物之代表的《劳动保险条例》最早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的基本雏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险立法启动于1990年代,《社会保险法》最终于2010年10月28日颁布、2011年7月1日实施。它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关注程度最高、覆盖范围最广、效力等级最高的一部法律,对于确立社会保险领域的一些基本制度———如五种社会保险险种、国家责任、社保基金监管等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仍存在定位不准、责任不明、可操作性不强、技术处理不够周延等问题,期待通过实施条例、司法解释的出台及相关立法的完善等方式予以完备。  相似文献   

11.
何锦前 《法学杂志》2020,(3):93-100
近年来,环境税收法治的结晶集中体现为环境费改税与环境税立法。要评估环境税收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表现,庇古税原理是重要标尺之一。由此观之,由于未能严格秉持庇古税原理进行设计,立法者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竞合"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成本最小的"平移路径",导致环境税成了迷你版环境税,环境税立法也未能与整个税制的"生态化"统筹起来。对此,应全面、正确理解庇古税理论,统筹环境税法与整个税法制度"生态化"两路并进,不仅从征税范围、税率结构、税收优惠、税权配置等方面完善《环境保护税法》,而且同步优化相关税制,以环境税收法治并行路径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衡平税法将衡平理念运用到了税法之中,其提出立足于我国非均衡经济制度条件下产生的社会财富分享不公的矛盾。传统税法面对贫富差距问题存在一定的法律失灵甚至异化现象,需要衡平理念对其进行矫正。遗产税在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作用已在世界其他国家得以彰显。当前,在衡平理念下开征遗产税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遗产税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实现三位一体但又有层次的价值理念、税权和税负的衡平。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现行税收立法权限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立法权限体制的不足与缺陷:税收立法权限横向划分不明确,税收授权立法范围过大;税收立法权过度集中于中央,地方行使的税收立法权限过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税收立法权限体制的具体对策:依法明确划分税收立法权限;国家税收立法权应集中在国家权力机关,完善税收授权立法制度,授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部分地方税的立法权。  相似文献   

14.
两种福利模式下的中西税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权因应社会需求不断膨胀,从而引发了"福利法治国危机"。而中国在"单位型福利模式"的政策指引下,税权亦严重失范,但其问题更多地存在于公共支出柔性强、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因此,从宏观的比较视野观之,中西都面临着税权的有效规范与控制问题,但方法却是迥异的:西方欲通过控税实现"福利国"改造;中国则应以控税的方式探求适合自己的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税法理论认为,经济性和规制性是税法的本质特征,惩罚性就其本身而言并非税收的主旨。但作为现代税法理论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新要素,税法的惩罚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旨在对税法惩罚性规则之内涵和产生机理进行分析,以期从税收和税法理论的高度探讨新时代的税法问题。  相似文献   

16.
Research Summary This article reviews what international evidence exists on the impact of civil and criminal sanctions upon serious tax noncompliance by individuals. This construct lacks sharp definitional boundaries but includes large tax fraud and large-scale evasion that are not dealt with as fraud. Although substantial research and theory have been developed on general tax evasion and compliance, their conclusions might not apply to large-scale intentional fraudsters. No scientifically defensible studies directly compared civil and criminal sanctions for tax fraud, although one U.S. study reported tha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riminal sanctions have more effects than enhanced audit levels. Prosecution is public, whereas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are confidential, and this fact encourages those caught to pay heavy penalties to avoid publicity, a criminal record, and imprisonment. Policy Implications Although it has yet to be proven that prosecution has a greater or lesser impact on these offenders, increased prosecution might be justified for purposes of moral retribution as well as perceived social fairness.  相似文献   

17.
Editor’s Note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s tax law reform has become a highly valued and distinguished area for earnestly advancing Chinese socialist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inciple on strengthening legality of imposing tax, as well as new settings regarding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x coll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taxpayers’ well-being gradually and vigilantly attain responsiveness from top national legislators and scholars. Meanwhile, the efforts exerted by tax administers on fighting tax evasion have been elevated on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grounds. For example, a focal area is the evaluation and collection of presumptive tax which is a common routine for administ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over,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dministering tax collection invite a rigorous process of revision and modification with contemporary conceptions of taxpayers’ well-being.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rough the example of presumptive tax collectio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x collec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rotecting taxpayers and advancing the goals of de-administrating arduous procedures to conform to new tren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proposes that the vigor and dynamics of tax collection efforts should coincide with national goals of reformulating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mechanisms, solidifying the national conversion of business tax to value-added tax, matching with the new wave of bankruptcy of certain enterprises, and so forth.  相似文献   

18.
浅论国际避税地法律制度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维护本国的税收权益 ,通过国际经济组织的联合行动 ,采取种种法律手段 ,推行避税地对策税制 ,以图抵制传统避税地以低税或免税为主要形式的“有害税收竞争”。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一些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坚持推行避税地对策税制的同时 ,先后通过修改税法 ,在本国境内实行税收优惠 ,大力吸引外资 ,发展本国经济。这些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所作所为 ,实际上已经使它们逐渐堕变为新型的“避税地”。这种避税地法律制度新型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不仅更加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和税收权益的竞争 ,而且给构建一个公平、有序的国际税收秩序带来了重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法学论坛》2007,22(6):95-10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意义将更加凸显.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税制模式不能体现纳税人税负的公平合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窄,不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费用扣除标准的设定不合理;税率设定复杂显失公平;税收征管缺乏力度;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依然淡薄,纳税义务人故意隐瞒收入.其改进方案包括: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拓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减少减免税项目;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调整;加强税收源头控制,防止税款流失;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进一步修改、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科学的《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20.
施正文 《法律科学》2006,24(5):155-163
中国税法通则的基本定位应当是调整税收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共同问题和综合问题的通则性立法,主要规定税收征纳过程中的实体基本制度和程序基本制度,是税法体系中的一般法,是规模适度、体系科学、赋有现代法治理念的现代税收通则法。在立法时,应当侧重从健全和完善税收法律体系的角度,重点处理好与宪法、财政法、立法法、行政程序法、税收征管法、民法的关系。在搭建立法架构时,应当以“总则——纳税义务——税收征纳的一般规则——税收确定——税收征收——税收执行——税收争讼——法律责任——附则”为立法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