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首次发表了《七律·答友人》,当时并没有注释“友人”指谁。此后,不少人在苦苦探索: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友人”究竟是谁? 许多国内外报刊、专著刊登了一些作者根据分析、推测或误传而写的文章,报道了众多的“友人”,有的说“意指杨开慧”,有的说“可能是李淑一”,有的说“指华国锋”;乐天宇同志1982年说是“答乐天宇”,不久又说是“答乐天宇、李达、周世钊”,后又说  相似文献   

2.
《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王逸《章句》曰:“恃怙众士,被甲兵也。”洪兴祖补注曰:“耿,明也。逸以介为介胄。”朱熹《集注》曰:“负,恃也。左右,侍臣也。耿介,亦刚勇之意也。”王夫之《通释》曰:“负,矜衒自负也。”符定一《联绵字典》及今版《词源》“耿介”条均以《楚辞》此句作例证,释为“甲胄明”、“引申有‘刚勇’义”。刘永济《屈赋音注详解》谓“负恃左右狠戾刚愎的人”。马茂元《楚辞  相似文献   

3.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56-59
前不久有朋友问,何谓茶?我众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问者自答曰:南方有嘉木。其并没有给出最完整的“答案”。茶界知“南方有嘉木”者,应该必知“天下重普洱”。而这“普洱”既是地,亦是茶,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扬名天下。  相似文献   

4.
新年将至,神州喜庆,家家门前贴“福”,人人相互祝福,以祈“春至福临”,万事如意。 何谓“福”?最古老的经典《尚书》上讲:“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韩非子》中曰:“全寿富贵谓之  相似文献   

5.
黄老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四种先秦佚书,自1973年于长沙马王堆出土以来,从哲学史角度进行研究者业己不少,本文着重就文化史角度作些考察。 一 《十六经》有一些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可补上古文学史之不足。如《五政》篇记阉冉同黄帝的谈话: “今天下大争,时至矣,后能慎勿争乎”?黄帝曰:“勿争若何?”对曰:“怒 者,血气也。争者,外脂肤也。怒若不发,浸淫是为痈疽。后能去四者,枯骨何能争 矣。”黄帝于是辞其国大夫,上于博望之山,恬卧三年以自求也。“战哉!”阉冉乃上 起黄帝曰:“可矣,夫作争者凶,不争亦无成功,何不可矣?” 黄帝于是出其锵钺,奋 其戎兵,身提鼓枹,以遇蚩尤,因而禽之。帝著之盟。盟曰:“反义逆时,其刑视蚩 尤。反义倍亲,其法死亡以穷。”  相似文献   

6.
“韩风韩雨”扑面而来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长辈,平素难得糊涂, 家里的女性狂热追看韩剧,于是也跟着看,并评曰:这个剧好看,就是没什么明星,连小燕子都没有。家人惊,小心翼翼地问:您说这是哪国的电视剧?老人答:当然是中国的,你看那家的儿子不是属羊的吗?那个谁谁,还说考状元哪!  相似文献   

7.
亦步亦趨     
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音撑)乎其後矣!”仲尼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  相似文献   

8.
敬用五事     
这个题目原是我国古籍《书 .洪范》里指 (一般当官的 )修养身心的五个方面 ,就是 :“一曰貌 ,二曰言 ,三曰视 ,四曰听 ,五曰思。”一目了然 ,似已不必再加解释。在表示重要性的排列顺序上 ,宋代王安石在其《洪范传》中认为 ,“五事以思为主 ,而貌最其所后也。”此言有理。“以思为主” ,亦即凡事总要动动脑筋 ,谁说不是呢 ?  看来 ,这句老古董 ,虽然时代背景不同 ,但其具体要求仍可古为今用。在强调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由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 ,试就某些有关实际情况而论 ,要注重“敬用五事” ,岂不更加应该给广大…  相似文献   

9.
志气与骨气     
<正>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十分看重志气。谢觉哉在《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里就强调“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气”。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曾言:“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也。”康有为在《亡耻》篇中亦曰:“人不自立,  相似文献   

10.
初到我省河西走廊名城张掖的人,常常听到大人斥责孩子。“快把你那爪老(本地方音读作“guǎlāo”洗干净。”将手称作“爪”,似乎有些不类,何以“爪”后还缀以“老”,“爪老”一词出自何典?问起当地人,大家只一笑置之,说,那不过是骂人的话罢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近读许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发现了“爪老”一词的来历,书中赫然写着:“爪老。手”。又朱居易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中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元人对身体各部分都常加一老字,如身曰躯老,头曰顶老,手曰爪老等。”张相的《诗词曲语汇释》中也有同样的解释:“北方乡语多以老作衬字,如跟为录老、  相似文献   

11.
章诗同注《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注释简明。第荀氏之书,语多僻词难释,而以虚词尤甚。欲求精当,戛戛其难,《简注》注释,尚多可斟酌者,辑而成篇,意在商榷。凡五十有二例。[编者按:选刊十五例。] (1)为善不积邪④,安有不闻者乎?(第4页) ④邪,同“也”。 此注欠安。刘淇《助字辨略》“邪”字条引此书例注曰:“此‘邪’字,耳辞也。言为善特不积耳,安有积而不闻者乎?”刘说是也。“耳”助词,表限止,今语而已之意。训耳,乃为下文诘问作势,杨树达先生注曰:此乃反诘之辞。  相似文献   

12.
一、官修通志康熙《云南通专》是书凡三十卷,首一卷。题范承勳等修,吴自肃、丁(?)纂。其《凡例》曰:“《云南通志》修于癸亥年(公元一六八三年),彼时秩序恢复(平定吴三桂反清乱事)未久,文献残缺,虽纂未全,但钞未刻,令特广为搜罗,细加核定”。范承勳、王继文二序亦谓:癸亥旧本,仅袭旧文,据摭近事,遵部限而上之,未及精详,尚多缺略,乃续为纂修。则此为续修之本,以康熙二十九年(公元一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具题进呈,(见本书卷首),次年雕版。按:鄂尔泰咨覆安南国王书曰:“滇省《通志》,于康熙二十二年奉旨纂修,前督部院蔡(毓荣)纂成单本,具题送部,康熙三十年,前督部院范(承勳)更加考定刊刻,已久颁行”,(见《故宫史料旬刊》第二期。)即谓此书。惟《四库提要·地理类》谓:康熙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摘报道,19世纪末,美国纽约有一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丁龙。数年后将之辞退,但该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免于难。丁龙闻讯后即自动返回侍候在侧,翁不胜感动,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龙答曰:“家父早有名训,亲邻有难,必助之。”翁曰:“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翁继问曰:“令祖父必读过书。”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翁闻后惊叹不止。丁龙在富翁处又工作多年,辛劳致病而死,死前对翁曰:“余多年所获薪金未尝多用,悉数积存于此,有一万余元,不如奉还。”翁大恸,…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发生在盧沟桥,又称为盧沟桥事变;但有人写作蘆溝桥,也有人写作盧沟桥。《辭海》盧溝橋條下作‘即蘆溝橋’;又在蘆溝橋條下作‘一稱“盧溝橋”’,是把兩者作爲互相通用来看待。去年在台湾逝世的著名地理學家張其昀先生,在所著《黨史概要》中說,盧溝即永定河之别名,永定河挟沙甚多,俗呼曰渾河,亦曰小黄河。北方稱色不純黑曰盧(史書方志皆稱盧溝,通俗亦作蘆溝,實误。)盧海與其南之  相似文献   

15.
《因话录》载:唐宪宗时,宰相裴垍的一个做地方官的友人来京看他,裴垍盛情款待并“给恤优厚”,友人趁机向他提出进京作官的要求。裴垍说:“你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七、南诏源流纪要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著录此书,嘉靖十一年刊本,德化李氏木犀轩收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有藏本。公元一九五六年,王重民自北京抄此书寄云南图书馆,瑜始获读之。书前有嘉靖十一年正月蒋彬《自序》,署“赐进士出身兵备副使湘源蒋彬书于大理分司,”有“原学”、“鹤田”两篆文章。按:万历《云南通志》卷八按察司副使题名:“蒋彬,原学,广西全州人,进士。”不详其事迹。《天一阁书目》著录“《南诏纪要》一本”,不言撰人名,不识即此书否?又不识今存之抄本即出自天一阁否?未见前人纪录,不能详此书流传之经过也。蒋彬《自序》谓:“予至兹地,从郡志寻南诏颠末,而世系支派先后互矛盾,漏误相因仍,反覆之而不得其说也久矣!乘暇乃  相似文献   

17.
一、楚族的先世、南迁时代和迁徙路线楚族的祖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故屈原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又“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左传》则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传代与《大荒西经》小有出入。因为“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湻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抗日战争时期,长沙战国墓出土楚缯(帛)书,亦有“炎帝乃命祝融”语。安志敏、陈公柔在《长沙战  相似文献   

18.
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壤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壤?”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相似文献   

19.
《论语·微子篇》子路章记子路遇荷(?)丈人,“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这位老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底作何解释?义到底是说谁呢?考诸有关文字,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通常被解释为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又通常被说成是荷(?)老人指责子路的话。朱熹《论语集注》说:“分,辨也。五谷不分,犹言不辨  相似文献   

20.
《华阳国志》说:羌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对“昆”与“叟”的命名研究,很有人涉及,这于解决楚民族起源问题正乃一把钥匙。一、昆与卵许慎释“昆”:“同也,从日从比。”徐锴也说:“日日比之是谓同也”,望文生义,不足训。《尔雅·释鱼》曰:“鲲,鱼子”,《郝疏》:“凡鱼之子,总名鲲。”一语启人茅塞。鲲是鱼卵,“昆”莫非是卵么?循着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