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党课》2011,(20):21-21
9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11”纪念音乐会上讲话。奥巴马表示,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前总统小布什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代价巨大,并称“战争并不光荣”,美国的强大并不是用驻军来衡量的。奥巴马说,“9·11”事件后,200万美国人参与了战争,但他们中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即便是平安回来的人,也长久留下了心灵创伤和对逝去战友的黑色记忆。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大张旗鼓地强力反恐,反恐成了其内政、外交中的头等大事。分析美国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我们发现,反恐既是美国的目的,也已经成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有力手段;美国既希望建立一个多边合作的反恐机制,也常常以反恐为契机推行单边主张;美国称反恐是自卫,但同时强调反恐必须先发制人。美国能最终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吗?反恐将成为美国更加强盛的起点、还是走向衰落的开端?在“9·11”事件近两周年之际,分析美国的反恐战略及其行为,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一、目的还是手段近些年,美国受到了日益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馨然 《党员文摘》2006,(12):27-28
自“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反恐事业”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然而,就付出与回报来看,这些投入的“性价比”似乎显得比较低,美国政府也因此受到广泛质疑:到底什么是反恐的最有效方法?针对这一疑问,美国反恐专员用最新的反恐科研项目作了回答——毕竟高新科技才是美国真正的“王牌”,依靠蕴含着尖端科技的新设备,美国似乎在尴尬的处境中为自己增加了一点底气。  相似文献   

4.
国际反恐斗争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保筠 《新视野》2003,(2):76-78
自2002年“9·11”事件以来,美国和90多个国家结成了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国际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国际反恐斗争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任务。尽管世界各国在同恐怖主义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应对恐怖主义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上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迄今为止的国际反恐斗争充其量只能说是获得了初步的阶段性胜利,距离反恐斗争的全面胜利还非常遥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反恐斗争导致全球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9·11"事件爆发以来,全球经历了一个十多年的反恐时代,对国际格局和当代国际关系都构成了深刻的影响。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以后,开始调整美国反恐政策,变全球反恐为局部反恐,变打击一切恐怖主义为打击反美恐怖主义,变重海外反恐为强调本土反恐,变反恐战争为反恐特种战。这些反恐措施并没有阻止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爆发三周年前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蔓延成灾,其势猖獗无比。就在人们尚未摆脱对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屠杀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邮报》重磅推出的一组名为“隐蔽世界,走向失控”的系列报道,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在“9·11”恐怖袭击后极度膨胀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2,(1):31-32
”9·11”事件以来,美国经济从减速进入负增长;已两季负增长的日本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欧洲经济已从坚挺转向急速下降;亚洲经济除中国外,整体增速将降至2%以下。据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为1.1%,对照前三次经济危机时的世经增长数据,不难看出:“9·11”事件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20):15-19
反恐行动是伴随着恐怖行为的出现而产生的,但真正大规模、长时间、广范围、以战争方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反恐行动还是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十年反恐,成果有喜也有忧,尽管美国击毙了包括本·拉登在内的大批恐怖分子,但恐怖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有蔓延之势,滋生的土壤也更加肥沃。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向洋 《新湘评论》2002,(1):20-21
新世纪初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国际形势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美国“9·11”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国际关系大分化、大国安全战略大调整、世界局势大动荡。但从总体上看,国际格局和形势发展的基本趋势并未因“9·11”事件而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投资需求增势强劲,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供给结构有所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5%左右。展望2002年,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9.11”事件则雪上加霜,给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前景蒙上了更浓厚的阴影。摩根斯坦利认为,“9·11”恐怖袭击事件延误了…  相似文献   

12.
田文林 《党建》2012,(9):59-61
▲"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战略日趋转向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霸权战略,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发动两场反恐战争和进行"中东民主改造"。 ▲美国本想更牢固地掌握中东地区主导权,却使该地区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并导致了美国最大死敌——伊朗作为地区霸权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刘忠 《红旗文稿》2012,(4):34-35
"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反恐战争至今已逾10年。这场波及全球、规模空前的战争没有胜利者,战争中恐怖主义组织网络受到了沉重打击,阿富汗和伊拉克人民深受其害,巴基斯坦等国家也成为战争牺牲品,战争发起者美国则像奥巴马在"9·11"十周年大会上总结的那样:代价巨大,而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驾机袭击了美国经济、军事标志性的建筑———世贸中心大厦,造成3000多人死亡。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发生在本土的最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突如其来的“9·11”事件给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造成了猛烈冲击和深远影响。从此,反恐防恐便成为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后,亚洲经济速度止跌回升有了良好的契机。经济学界虽对此没有多大分歧,但是,面临经济好转后的挑战到底是什么?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随着美国经济的下滑而波及世界各国,引起不同看法。依愚拙见,亚洲正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预防金融风暴的再次降临;二是加强经济联系,才能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使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新特点,对把握世界军事的特点,尤其是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9·11”事件后,美国军事国际战略的调整出现一些新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国际反恐联盟,世界和地区力量出现局部重组。“9·11”事件发生后,迫于反恐的实际需要,美国进行了政策调整,即主动修复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争取欧盟、日本等盟国的支持,改善同中俄的关系,承认打击恐怖分子也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度陶醉于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短视而只顾眼前,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危险性。“9·11”事件唤醒了美国人,促使美国人反思美国在全球的角色与作为。“9·11”事件后困扰美国人的基本问题——美国应该在世界上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美国在21世纪面临什么样的重大挑战?美国何去何从?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布什政府“主动进攻”的新军事战略已经浮出水面,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提交他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最引人瞩目的内容是:正式宣布向恐怖分子和拥有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的“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新  相似文献   

18.
英时 《党建文汇》2001,(12):40-40
新世纪的第一年,人类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慢,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和正在进行的对塔利班的战争,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带来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世界会怎么样,引人思考。在这关键的时刻,中国以自己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人以鼓舞,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的一缕亮光。  相似文献   

19.
一   除了对美国的直接影响之外,“9·11“恐怖袭击事件对世界的间接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导致世界主要国家力量的重新组合;二是导致日本军事态势的转型.从以苏联为领导的国际共产主义威胁转到当前跨国恐怖主义威胁,威胁概念发生的变化导致了全球国家力量和地区政治结构的重新组合.俄罗斯和中国曾经是美国在冷战期间的主要敌人,但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俄罗斯和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因为反对恐怖主义也是俄国和中国国内事务的头等大事.由于邻近前塔利班政权控制的阿富汗,“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竞争以及对它们各自与美国的双边关系的影响更加复杂;然而,这两个国家都成功地为国际反恐联盟提供了自己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美国一直被捧为世界上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很多人也认为能够从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得到最真实、最全面、最客观的报道。美国奉行新闻和言论自由的原则,长期以来媒体被认为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足鼎立之后行使监督职能的“第四权力”,当然有权批评政府和总统,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专栏作家平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修理”美国总统、高官和批评政府的各种政策。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远的不说,仅就世人关注的“9·11”事件后一连串有关传媒的事情来看,足以证明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并非如外界所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