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苏联模式的根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历史上,苏联模式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这种模式的日益凝固和僵化,其对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国际共运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在汲取苏联模式惨痛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根本否定。  相似文献   

3.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的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而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建设道路。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8-58
7月9日,《学习时报》发表题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进》的评论员文章。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根本否定。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一,在于忽视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扬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考察和研究,忽视了对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苏联历史的研究.而造成上述不足的根源在于我国学者往往习惯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而割裂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苏联历史和苏联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只有加强对苏联历史的研究,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得更加透彻,也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时期的档案不断解密,苏联共产党历史和苏联历史中的很多疑问将会得到客观的阐释,而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 ,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进程中 ,逐渐地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 195 5年底 ,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以苏为鉴” ,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以唯物辩证法的眼光审视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 ,又搞资本主义 ;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一系列独特和深邃的理论见解 ,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重大突破和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苏联斯大林工业化理论成为其重要的理论来源,苏联的经验和做法也一度被因循,但其工业化局限则成为毛泽东重新思考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发展思想最先在苏联得以实践,并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农业发展观的源起、科学社会主义农业发展观的形成、社会主义农业全盘集体化思维模式的固化、社会主义农业发展观的教条化定势,由此呈现出一幅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苏联理解史图景。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苏联理解脉络,启迪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第一,增强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第二,解决"新三农"问题的路径是"精准扶贫";第三,"精准扶贫"的抓手是构建高效"集体组织"。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 ,我们党又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设想和见解 ,这对当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