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即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其落脚点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人性、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是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科学发展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社会条件.检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标准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人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等方面来研究人性,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能力,现实的人性是可以通过经验来加以确证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都是人的能力的表现或结果、产物。人的异化则是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是人的本能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的强化而形成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能的有效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人性之真,是指大自然对人性的一种规定性——合规律性,它确定人的自然价值;人性之善是社会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定性——合道德性,它确立人性的社会价值;人性之美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合情意性,它确立人性的自我价值。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应当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要求我们应从大学生的人性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缺失了人性化,主要表现为:忽视了人的目的性、压抑了人的创造性、教育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评价标准的静态性与被动性等。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缺失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中没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另一方面是教育中缺少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理想人格思想可以理解为:在理想社会的基础上,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以个性的全面展示为基本内容,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全新的理想人格模式。其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层次:(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主张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二)尊重人作为个体即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存在,倡导自由个性的全面展示;(三)迈向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主体进行美学改造和审美提升,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马克思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了发展观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转换,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视角;(二)遵循真、善、美价值原则、实现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相统一的自由个性塑造,对社会主义新人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创造实现理想人格的社会条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新的启迪;(四)为美好理想而奋斗,为实现人的自身完美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之历史源流与宪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古典和谐社会思想有较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和谐”为根本价值基础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社会理想、伦理道德、治国理念、民本思想等等;西方古代的合谐思想包含公平与正义、城邦公民的公共利益、限制君主权力滥用等系列内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性与追求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宪政的根本价值内核也在于将人置于崇高的地位,二者相通之处都在于凸显人、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也是宪政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时,也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人格理想,即自由个性,也就是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并把人的全面自由发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即人性的完满实现。科学对人性完满实现的作用是有其限度的。吸收宗教的合理成分有助于人性的完满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向一种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新价值观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多维人性论     
人的客观存在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从多维的数学方法研究认识人性,比较全面;人性是人的特质赋予的本性或品性,可分为基本人性、高级人性、低级人性与潜在人性,从不同方面反映人的实质;基本人性人人皆同,潜在人性人人皆有,但高级人性与低级人性却有所不同;这对于拓展人性认识视野、丰富对人的认知、提高对人的教育与管理的理性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人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