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红色宁化     
宁化地处福建西部,于唐开元(公元725年)置县,至今已有1280年的历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起点县之一。从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入宁化开展革命斗争,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起,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一部从宁化出发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前,红三军团、红四军、红十二军在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历时6年之久。期间曾发生过许多重大的革命事件,毛泽东、朱德曾三次率领红军进驻宁化,1930  相似文献   

2.
吴起镇会师     
《党课》2006,(9):89-8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路线,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已遭受重创。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招致覆灭的危险。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徐占权同志在参观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后说: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专门研究。第一、宁化是长征出发地的主要根据是《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这个注释是经过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是实事求是的。第二、红一军团十五师长期驻守宁化。红军长征前,临时归红三军团指挥,在福建宁化和江西石城之间活动。长征时是从宁化走的。第  相似文献   

4.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历经千险万阻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20日上午保安游击队政委兼队长张明科接到秘密联络员送来的鸡毛信:“毛泽东在吴起镇,速来,千万勿误。”张明科接到鸡毛信后,马上赶到吴起镇,在指挥部聆听了毛泽东关于中央红军长征情况的介绍,并说明红军准备在吴起以西地区消灭尾追之敌,要求保安游击队给红军带路,张明科欣然答应。随后毛泽东又询问了刘志丹的情况和红二十六军团以上干部被关押在瓦窑堡的详细情况。毛泽东离开吴起镇时第二次接见了张明科并提出三点指示:一是在中央红军占领的几道川…  相似文献   

5.
《湘潮》1985,(9)
一九三四年1月1日敌第二十一军第五师陈万仞部反扑,贺龙和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红三军撤离黔江,转回湖北咸丰、利川境内。在咸丰之活龙坪建立临时后方安置伤员,并留军部便衣队队长刘汉清、副官花顺桃等负责掩护。刘等以后就在这一带组成了一支游击队。1月8日趁利川之敌新三旅的一个团  相似文献   

6.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19日,红军移师北上。这时,3万红军仍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之中。蒋介石亲临重庆督战,并令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南渡长江,对红军进行阻击,同时调集重兵向遵义地区压来,企图将红军一举围歼。27日下午,中央军委到达土城镇。毛泽东决定利用此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对尾追之敌川军郭祺勋部实施合围夹击。当时部署:红一军团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3个师、红五军团2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地区的两侧,迎击敌人。总司令朱德亲临三军团指挥,参谋长刘伯承坐镇五军团。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土城战役拉开帷幕。红军将…  相似文献   

7.
<正>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发,2月20日在瑞金大柏地歼灭了尾随之敌刘士毅团800多人,打开了进军赣南的良好局面。随后,红四军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二年四月,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入闽,在攻占龙岩城后直下漳州。二十日上午,毛泽东身穿制服,头戴草帽,骑着一匹黄马,和红军指战员一道进入漳州城。第二天,毛泽东在红军总部——芝山红楼主持召开了师长、政委以上干部会,总结漳州战役的胜利经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对红军在漳州一  相似文献   

9.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宁化,是坐落在福建闽西北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小县城,在中国版图上并不显眼。但只要一提起毛泽东的《如梦令·元旦》,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宁化在中国红色历史上是响当当的地方啊!宁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不论在红军大规模战略转移前的准备阶段,还是在长征的整个过程中,宁化人民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叶剑英、张闻天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1930年1月16…  相似文献   

10.
懋功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雾都(今于都)等地出发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转到湘江以西地区,却受到了很大损失。这时,敌人重兵正向湖南西部武岗、城步地区集中,中央红军如仍按原计划北上,同进到湖南西部永顺、桑植、桃源地区的第二、第六军团会合,就有陷入敌之重围遭致覆灭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改变方向,争取主动,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正确主张,红军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相似文献   

11.
正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挥师下井冈,向赣南、闽西进军,3月12日到达长汀县四都乡。这天,正是四都乡赶墟日期,又是当地群众"迎公太"的会期,满街都是群众。毛泽东抓住这个好机会,在墟场边的井坪下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红军宣传员到处展开宣传活动,写标语、贴布告。不料,刚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红军突然  相似文献   

12.
突破封锁线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34-39
正1934年10月上中旬,中央红军先后从福建长汀、宁化,江西瑞金、于都出发,开始突围转移,部队形成甬道式的前进队形,几个主力兵团主要起保护中央纵队的作用,用主力来保卫"大搬家",抬"轿子",行动十分迟缓,严重影响了红军的机动能力。1934年10月21日,红一军团第二师在刘亚楼和陈光指挥下,由杨成武率领红四团、王集成率领红六团,在  相似文献   

13.
正仲春四月,五百里井冈山。绽放的杜鹃花,簇簇精彩,朵朵绚丽,漫山遍野,随风摇曳,像战旗飘动,似画卷铺展。置身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当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在井冈山与敌奋战,肩上担当的不就是中国革命的前途么?不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么?崇高理想:勇于担当之魂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华民族深重灾难的开端。继而中日  相似文献   

14.
1929年1月14日黎明,“陈毅与朱德、毛泽东一起,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离开井冈山,当晚,在大汾歼灭守敌一个营,随后日夜兼程向大余县城进发。而当时的大余县城并无敌军设防,所以红军不费一弹就占领这座县城。但当时的“大余县毕竟没有共产党的组织、没有群众革命斗争基础的地方,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大余城时,就没有人来向红军报信。”就这样,赣军李文彬旅一举攻破了林彪率领的红28团警戒阵地。  相似文献   

15.
正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4军2纵队从古田出发,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到达宁化泉上、水茜,将要通过安远往江西方向去。当时的安远百姓不知道红4军是个怎样的队伍,一听说拿枪当兵的要来,大家都很紧张,加上地主豪绅散布谣言说"红军是强盗,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女人就抢"等等,于是,百姓们躲的躲、藏的藏。当队伍到达安远镇李家祠堂时,毛泽东下令就地宿营,战  相似文献   

16.
上杭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9次到上杭,汀江两岸留下了他的光辉足迹。 第一次到上杭,解放古田镇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县城。5月19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1日抵达连城的庙前。正在上杭古田苎园准备扩大武装迎接红军的傅柏翠,接到毛泽东、朱德落款的信件:“红四军已入闽,部队到  相似文献   

17.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军部、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共约3600人,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赣敌李文彬和刘士毅旅跟踪尾追。 部队沿赣粤边界日夜兼行,于1月30日到达定南龙塘圩,与赣南红二十六纵队会合。朱德命红二十六纵队到安远、寻乌边界游击,牵制敌  相似文献   

18.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标语遗址分布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境内。1930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回师赣南的红四军来到清流。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推动了清流革命斗争的发展。5月,王仰颜率领汀东游击队首次解放清流县城,并在城关驻扎三日,宣传发动群众,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影响。至1934年年底,清流先后进驻众多红军部队。为了宣传党的苏区政策及政治主张,唤醒民众,鼓  相似文献   

20.
1929年2月17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抵达东固,在东固期间,赣西特委送来情报,毛泽东和朱德才得知井冈山早已失守。为了摆脱尾追之敌,根据红四军的实际,毛泽东果断放弃原来回师井冈山的计划,向闽赣边境敌人力量薄弱地区游击,寻找落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