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处于第二次转型期——国家基本制度建设时期的中国,需要对国家形象有更加明确、清晰的定住。本文认为“三个代表”,“名实相符”、“高效廉洁、民主创新”分别成为这一时期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中国人大形象、中国政府形象这三个最主要国内形象的定位,而务实负责任的大国则是中国的国际形象定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稳健务实,而贯彻其治国理政理念之中的是“以人为本”的主线,这应该成为中国国家形象未来发展的主轴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而现代奥运会,作为万众瞩目的国际性赛事是树立、传播国家形象的良好渠道,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的形象广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迎来了中国形象“中国制造”的好机会。因此,应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机遇。从对外传播的高度出发,拟定北京奥运会的传播方略,着力塑造全新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美国通过推进公共外交,促进国家形象构建,其做法和努力对中国树立负责任受尊重的大国形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国家形象工程是赢得人心的战争,绝不是单方面的海外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建构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对话与合作,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稳定良好的周边环境。这与中国在外交领域合理运用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本文从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文化力等方面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在与东盟外交中国家实力的运用,以及对双方关系的影响。意在突出在周边地区国家实力的运用必须在“参与、支持、合作”的框架下运用。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12,(10):8-11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如白驹过隙。但对于中国而言,刚刚过去的十年,却是不平凡的"黄金十年"。这十年,中国的改革和探索、中国的发展和前行从未终止懈怠;这十年,中国的力量和角色、中国的品牌和形象均有新的提升;这十年,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铎 《廉政瞭望》2023,(14):48-51
<正>时间回溯到2006年。那一年,正是中国煤炭产业“黄金十年”的巅峰之时。2001年底,中国成功入世,在工业化进程提速的背景下,能源需求暴涨。入世次年,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炭价格随即翻番,自此开启了中国煤炭“黄金十年”。2006年正是“黄金十年”的高潮,煤价屡创新高,煤炭成为令众生癫狂的黑金。那一年,亦是榆林这座城市的黄金时代。位于陕西省最北部的榆林,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榆林还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全地区12个县均为贫困县。  相似文献   

7.
覃道明 《学习月刊》2012,(13):23-26
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首见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这一响亮而振奋的新概念一经提出.迅速成为广泛关注的热词。“黄金十年”是对湖北在新一轮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深层期待和具体表述,蕴含着多方面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国家软实力思想的最终形成。在理论上,从精神内核、物质基础、承栽主体和内在驱动等四个维度总结了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在价值上,助力中国社会全面改革与发展、丰富邓小平理论内涵、“中国模式”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模板;在意义上,国家软实力既要内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发展多元包容的中国文化;又要外展,充分利用国家硬实力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广泛开展“国家形象”营销。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成效=制度×执行力——专访著名党建专家黄苇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翥  周丽萍 《廉政瞭望》2012,(13):26-27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被称为“黄金十年”,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举世瞩目,国人备感自豪。  相似文献   

10.
廖保平 《唯实》2009,(12):96-96
1921年10月10日,在民国十年“双十节”,梁启超在天津有一个讲演,题目是“辛亥革命之意义”。谈到“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时,梁任公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与信心,这是他从中华民国的“黄金十年”中看到了巨大的进步而生出的。  相似文献   

11.
徐进 《学习月刊》2012,(17):42-43
近年来,关于软实力、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讨论在国内十分流行,这反映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实力的快速提升,而是希望能在非物质实力上有所建树。具体到外交领域,党中央在继续坚持"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开始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道义责任等新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提出外交工作要有4个"力",即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在这4个"力"中,道义上的感召力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提法,而且迄今少有人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金萍 《前线》2022,(3):25-2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形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基本重合。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有助于增强国内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为中国发展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要解决“传什么”“谁来传”“传播效果好不好”的问题,争取国际公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准确认知和认同,中国外宣媒体努力实现传播思维转型、传播内容转向、“自我—他者”关系转换,致力于塑造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的华丽谢幕,为“十二五”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十一五”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对将要到来的“十二五”同样充满了期待。在《建议》中,我感受到国家发展的主题开始由“国富”转向“民富”,这真是令人可喜的进步。我个人认为,要使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让所有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国家社会还需要在基础工作上多下功夫。前十多年住房问题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秦尊文 《学习月刊》2012,(13):28-29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有望形成我国新的重要增长极.将为湖北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即“中三角”)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湖北和长江中游地区都具有“黄金”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过去十年,国酒茅台被誉为中国白酒的奇迹。正是在茅台酒等名优白酒引领下,中国白酒迎来“黄金十年”,尤其是酱香型白酒成为市场追捧、资本追逐的焦点。如今,中国白酒彻底颠覆“夕阳产业”论断,在全球市场持续放量,重新缔造中国优势传统产业在国际舞台的形象与话语权。而茅台正是中国白酒产业走向国际的领军品牌,今天茅台酒广泛吸引全球消费者的已不仅仅是其中华名片彰显的文化价值,更是其不断攀升涵盖面越来越广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尚云 《学习月刊》2012,(20):30-32
决战“黄金十年”。实现“黄金作为”。长阳作为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黄金十年”战略机遇,坚持项目兴县、产业强县、生态立县战略,依托长阳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整合资金资源,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全力打造百亿清江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让每个农户都有一个致富产业,为全县35万农民打造“金饭碗”。  相似文献   

17.
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也是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2009、2010年连续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高新区”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相关内外公众对其领导人、政府、企业和国民等的行为和表现的总的印象和评价,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具体体现.当今全球金融风暴不仅给我们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绝佳的机遇,而且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围绕中国和平发展定好位,用塑造领导人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国民形象等手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梁衡 《学习导报》2012,(23):58-58
官德一失,腐败即生。反腐,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这是经济快速发展与制度不完善的必经阶段。2011年岁末,国际反腐败监察组织“透明国际”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清廉度”进行排名。名列榜首的仍旧是新西兰,已连续6年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排名第75位;  相似文献   

20.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是四川“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是四川“三农”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整体跨越,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结回顾十年“三农”工作,对于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加速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四川“三农”工作将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