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官僚体制的工具理性与概念澄清 公共行政与现代官僚体制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如果从时间来推算的话.现代公共行政与现代官僚体制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并由此形成威尔逊一韦伯范式的公共行政。一般而言,公共行政追求的是公平、效率、正义、公正等价值理性,从而实现宏大的良性社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官僚体制了。作为工具理性的官僚体制与公共行政天衣无缝的结合.推动了人类社会尤其是经济绩效的巨大发展,这种制度对今天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发展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瑞 《新视野》2002,(3):32-3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情况下,在我国已经加入WTO,政府管理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正在与国际日益接轨,社会管理改革也在深入发展的情况下,研究我国的公共行政和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本质,就是公共行政体制的建立;而从社会管理方面看,就是公共管理体制的实现。我们过去的政府文件,一直没有采用公共行政体制、公共管理体制这样的概念,我们只讲“行政管理”、“行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现在看来,这是不能适应形势要求的,同时它也暗含了许多问题。为了…  相似文献   

3.
公共价值不仅是公共行政的使命和应实现的目标、公共行政活动应遵守的原则和标准,它也是一种可以用来降低行政交易成本的方法。公共价值是建立在政府和社会共同价值基础之上的。对于政府来说,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从制度、行政美德和责任等几个方面来培育和提升自身的价值,将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璐 《学习月刊》2010,(6):21-22
综观当代社会,公共行政系统是为适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和发展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系统。本文将伊斯顿的“政治系统论”、巴纳德的“组织系统观”以及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作为探讨视角,尝试分析公共行政系统的结构或功能。  相似文献   

5.
公共行政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按照特定的职能、机构、体系和过程,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同时,公共行政又不断地同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使公共行政的变迁与环境的发展保持着“不和谐——调适——和谐——不和谐”的动态博弈,维持着公共行政的生态平衡。在对公共行政进行系统分析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公共精神——公共行政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行政的现代公共精神基本体现在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责任精神、参与精神六个方面。现阶段提升我国公共行政精神的现实路径包括:传统公共精神资源的批判性反思与传承;公民美德的教育和行政人员公共精神的重点培育;公民社会的构建和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动“善政”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奠,公共选择理论对于传统公共行政的理性批判最为深刻,它将政治行为纳入到经济分析的模式中,对公共领域中的投票效率和投票规则、代议制的弊病和寻租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公益物品理论进而从提供和使用公益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最优模式的考察出发,否定了政府干预方式的必然性。公共选择理论和公益物品理论对于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而言是有益的理性批判和研究视角的转换,但两者要在严格意义上动摇并且更替官僚制范式尚需更长期的实践检验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公共行政变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按照特定的职能、机构、体系和过程,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同时,公共行政又不断地同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使公共行政的变迁与环境的发展保持着"不和谐——调适——和谐——不和谐"的动态博弈,维持着公共行政的生态平衡。在对公共行政进行系统分析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公共行政的变革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的价值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一,具有引导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公共行政的价值选择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进行过长期的讨论,但是结果却是众说纷纭。从古典公共行政学时期崇尚效率,到新公共行政时期崇尚公平,再到边沁的功利,罗尔斯的正义等等,对于如何整合公共行政价值以达成统一的价值规范还没有得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从现代性叙事的视角审视和反思,制度局限、道德局限和人自身发展的局限都是公共行政现代性的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行政:公共行政的新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化公共行政是由网络理念、网络组织和网络运行机制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公共行政体系.它是公共行政领域结构性变迁在理论上的内在反映,是对公共行政领域现存各种理论的一种扬弃与整合,既能够体现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又能够有效应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公共行政范式.政策共同体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公共物品与服务提供的网络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和网络化公共行政核心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构建起了网络化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框架,网络化公共行政范式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公共精神:塑造公共行政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谭莉莉 《探索》2002,(4):52-55
公民社会理论在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展,几乎形成为一股全球性的“公民社会思潮”,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公共精神在公民社会中的孕育发展为起点,探讨了公共精神的内涵和特征以及以公共精神为基本理念的公共行政应谊实现的几个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将经济、政治、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先进文化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发展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政治竞争、军事竞争,还包括文化竞争。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发展战略高度深入具体地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战略决策、战略格局、战略实施、战略步骤、战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风险视域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政治及经济等因素影响,我国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使城市化过程产生了诸如主体缺乏、项目冲突、管理分散等融合风险,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冲击。要采取主体多元化发展、方式灵活式发展与管理统一性发展等渐进方式化解风险,使城市在主体保险、社会救助以及其他保险方面对农村形成牵引作用,进而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  相似文献   

14.
向定杰 《学习月刊》2014,(2):102-103
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影响下,公民参与被视为政治的范畴而非行政的范畴,因而公共管理者应该与外界隔绝,  相似文献   

15.
部门利益冲突的解析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形成了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无形之中加大了政府机构运行的经济成本,甚至可能加剧社会和政治风险,究其原因,公权力和经济利益挂钩、政府职能划分不清以及行政监督不力等因素对部门利益冲突的产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要化解这些冲突,防止政府的公共权力被追寻私利的各个主体分解,需要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进行大部制改革,同时进一步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行政立法和行政监督,从而实现政府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成都行政学院学报》、《成都党校报》是由中共成都市委和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和成都行政学院主办的省级社科理论刊报,办刊办报宗旨为全面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和探索公共行政管理新理论,正确解读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政府重大政策与决策,及时反映成都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需要探讨的问题。为成都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康之 《唯实》2001,(2):33-38
近代以来,政府及其公共行政在两条道路上的发展都陷入了困境.一条是公共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道路,这是一条使公共行政丧失价值方向,走向片面的形式化的道路.另一条是极力维护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政治职能的衰落和经济职能的崛起,再到谋求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平衡的过程.但是,政府及其公共行政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是走道德化之路.只有道德化才是解决当前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中的所有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政治形态中,国家、政党和社会作为主体要素,三者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有机化互动状态,构成了有机政治的生命。在中国政治结构中,国家、政党和社会之间的有机状态,成为了推动中国政治形态走向成熟的标准。然而,要实现中国政治面貌的全面转型,政党这一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促成中国政治形态有机化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通过新时代十年的共同历史记忆,还原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和执政主体,在构建国家发展战略、培育社会发展动能和推动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使命与责任。这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有机政治体中所拥有的能量,又促成盘活中国有机政治结构的基础,同时也不断锤炼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完善和壮大。  相似文献   

19.
建构理性参与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天智  韩锦标 《求实》2000,(1):39-40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实现政治现代化的任务日益迫切。政治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政治文化的支撑。政治文化的质量和发展直接影响着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和成败。社会的政治文化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公民的政治生活质量,决定着我国政治系统功能的发挥和优越性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所谓理性参与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指培养民众健康的政治情感和理性的参与意识,保证国家政治生活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一、理性参与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人民政治主体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之产生了一批“新贵阶层”。他们走在中国经济的最前沿,引领社会经济潮流。可是,“新贵阶层”却日益被社会排斥,甚至成为穷人仇视的对象。导致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源分配不公和财富积累的不合法。化解仇富,实现分配公平正义,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疏通阶层流通的社会渠道;从微观主体着手,发展后现代公共行政;释放民间力量的潜力,创新发展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