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现代化建设,发达国家进行第二次现代化:发展中国家进行第一次现代化,而后者的任务更加紧迫。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有三种途径:路径追赶型、路径跃进型和协调推进的综合型。综合现代化道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陈明辉 《唯实》2000,(12):12-14
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大体可以划分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第一阶段和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第二阶段 ,也可分别将它们称之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形势要求我们 ,不能继续固守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传统的现代化目标 ,而应按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标准 ,重新定位我国的现代化及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内涵。从现在开始 ,中国就应在加快推进第一次现代化步伐的同时 ,担当起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参考其他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兵团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适合新疆兵团的农业现代化测评的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实证方法剖析影响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原因,以期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就是立法能力的现代化。立法能力现代化主要包括科学立法能力现代化、民主立法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科学立法能力现代化重在强调立法的实体科学,具体包括立法指导思想体现科学性、法律规范内容体现科学性、立法技术体现科学性三个方面能力的现代化。民主立法能力现代化重在强调立法程序的民主程度实现现代化。立法能力现代化必须以民主立法能力现代化来推进和科学立法能力现代化来保证。唯有如此,才能通过立法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是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制度现代化,集中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突出解决政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理想目标 ,但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则不尽相同。文章认为 ,制度的现代化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制度现代化将最终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命运。实现制度现代化 ,主要应遵循逐步深化、全面推进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政府与个人、企业的两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期,人类社会再一次站在历史前进的十字路口。因此,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形成基本把握,即以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显价值旨归,以秉持独立自主原则彰显道路自信,以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作为动力源泉,以弘扬立己达人精神体现理想情怀,以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焕发强劲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回应世界现代化之问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化追求。从目标模式看,现代化核心理念历经四次转变,即由三民主义现代化到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由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到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由发展到科学发展,由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核心理念转变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谈如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月军 《世纪桥》2010,(13):68-69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迫切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王乾三 《唯实》2002,(10):53-56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民群众的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作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 ,必须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探索执政党建设的规律 ,实现自身建设的现代化 ,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人的素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二者互为因果,是一个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现代化理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对非西方国家的发展问题研究明显不够深入。中国为摸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理论及道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艰苦奋斗,走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明显不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实现了从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后发式现代化”到“早发式现代化”的转变,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得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道路中蕴藏的丰富经验,从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国或者小的地区来说,共同实现现代化有这种可能.但是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国,或者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就不可能同步实现现代化,而只能是区域现代化,通过区域现代化来推动整体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要内容,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路径,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产业链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性、紧迫性,重点围绕制造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全面提升江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作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明变迁,是一个三维展开过程。“传统——现代性”、“西方——非西方”、“经济——社会”,构成现代化的三个基本维度。在空间维度上,非西方后发展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现时代全球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在历史维度上,当代世界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而且凸现出从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的过渡。中国是世界上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的不发达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前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变化,作出新的战略调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李东 《学习论坛》2005,21(11):35-38
中国科技现代化的进程,贯穿着一条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和综合创新的主线。围绕着这条主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学习引进的周期性运行,前两次早已完成,第三次正在蓬勃展开。这就是中国科技现代化的三次浪潮。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三次浪潮,才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中国科技现代化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进程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既包括社会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化的推动者.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须把实现人的现代化放在首位,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正中 《理论学刊》2003,1(1):37-39
现代化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外在现代化 ,即社会现代化 ;二是内在现代化 ,即人的现代化。人们对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处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二者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通过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现代化生动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终结了封闭僵化的一元现代化发展旧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以并行不悖的“多线论”发展模式,破解了“单线论”裹挟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中资本宰制的同一性发展逻辑,而且重构了和而不同的现代化新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多元叙事场景,不仅破除了“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的逻辑悖论,而且开辟了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从“一元”与“多元”维度探析现代化的叙事面向,在“应然”与“实然”的张力间透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元逻辑,在“一”与“多”的辨析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性,以此作多元现代化合理性之答。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双重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万春  景天魁 《探索》2012,(1):142-146
我国目前的农村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以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转化为理论架构的现代化理论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解释力不足。新农村建设是要给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赋予更新的内涵,除了完成未竟的现代化使命,还有超出现代化意涵的后现代化使命。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双重使命被压缩到同一时空环境中,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复杂性,但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内在张力也为对新农村建设保持反思与批判姿态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