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1年秋,吴晗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读书,当时郑振铎是燕京大学文学系教授,还在清华大学兼课。吴晗多次听他的课,自然成了其学生,但郑振铎从不以老师自居,而是以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对待吴晗。当时,郑振铎已经出版了他所著的文学史和鲁迅先生合作摘笺谱,名气很大。他却没有什么架子,没有社会上有些自命为大学者的不可一世的神气。对待学生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他和他的战友们,将文学革命演绎成以通俗形式进行启蒙教育的思想运动,为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创造立下了不朽功绩。 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尤其喜读文学书籍。1917年夏,他考上北京铁路管理学院后,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读物。因对文学的共同兴趣,他认识了当时在俄语专修学校就读的瞿秋白。瞿那时已是个文才出众、思想进步、颇具影响力的青年学生干部。在瞿秋白的  相似文献   

3.
采花酿蜜和博士下乡 论辈份,瞿菊农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叔,但比秋白小1岁。他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才18岁,就与瞿秋白、郑振铎、赵世炎等人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人道》月刊,探索开创新社会的途径。在“五四”运动中,被选为北京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 “五四”运动之后,他和郑振铎、叶圣陶、沈雁冰等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创办了颇有影响的《小说月报》。他和瞿秋白写文章极快,被称为瞿家的两位才子。  相似文献   

4.
1958年10月,郑振铎因飞机失事遇难后,其遗孀高君箴女士将郑之全部藏书捐赠北京图书馆,总数多达17224部、94441册,其中最有价值的是30余部宋、元版本的曲籍.郑振铎驰骋文坛40年,著作等身,声誉天下,其狂热地买书、惜书、藏书,令人景仰.1 郑振铎藏书内容颇丰,包括戏曲、小说、版画、弹词、鼓词、宝卷、歌谣、俗曲等等,其中以戏曲、小说、版画书为最.郑振铎自20年代初迷上戏曲后,便不论新旧、不论版本、不论价格大量购买.只要他看中有价值的,有时甚至将一家十口数月的费用一掷无遗.到抗战前,郑振锋已搜藏一千余部戏曲图书,其中有不少珍品.1932年,正在燕京大学任教的郑振铎,曾在该校天和厂一号住所举办“北西厢记展览会”,公开展出他搜藏的21  相似文献   

5.
大宴无味     
"宴会之趣味如果仅是这样,那么,我们将诅咒那第一个发明请客的人。"作家郑振铎写出这话,是在抱怨交际性的宴会。座上客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住。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陪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于是只好强撑下去。郑振铎的遭遇,想必大家都遇到过。  相似文献   

6.
大宴无味     
“宴会之趣味如果仅是这样,那么,我们将诅咒那第一个发明请客的人。”作家郑振铎写出这话,是在抱怨交际性的宴会。座上客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住。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陪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于是只好强撑下去。郑振铎的遭遇,想必大家都遇到过。  相似文献   

7.
正徐伯昕,出版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创始人之一。笔名徐吟秋、徐味冰、赵锡庆,1905年3月4日生于江苏武进。1922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伯昕在上海与郑振铎等人创办《民主》周刊。同年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任理事。  相似文献   

8.
菀欣 《世纪桥》2011,(12):31-32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毕生的读书生活。从青少年时代的从师求教,到他的读书环境,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方法、经验,读书的刻苦精神,一直到读书的经世致用等方面,都做了翔实的描述。该书突出了毛泽东重视读书学习的思想和观点,引用了不少生动有趣的读书故事,使这本书明显具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Z1):273-274
<正>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1995年,又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每个角落每个人都能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0年两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人的郑振铎似乎对“文人”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别敏感,先后发表了许多精辟的意见和看法。本文试就他的文人观作些分析。一、郑振铎认真地科学地考察了文人的诞生史及其地位和作用。“文人”一词最早是指具有文德的人。迄汉代之后,遂指擅长文章的人。王充《论衡·超奇》:“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曹丕《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什么是文人?郑振铎说:“所谓文人也者,原是人们自己就性之所近所选择的职业之一种”,“是人类社会里的一小部分的人,以其写作的技巧,被认识为专门的‘作者’或诗人或小说家的,…  相似文献   

12.
正8月9日是美国的"全国爱书日",耶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有读书习惯的人比不读书者更长寿。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追踪调查50岁以上的3635名受访者的阅读习惯,为期12年。他们被分成三组:不读书者、每周读书少于3.5小时和每周读书超过3.5小时者。追踪调查显示,两组读书者的寿命普遍较不读书者长20%,其中,每周读书超过3.5小时者比不读书者平均寿命长23个月。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三悟     
正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每当捧起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每当读完一本好书,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几十年的读书经历,使我深深感悟到: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是一种生活,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的能力体现在能否"坐下来",给读书留足时间。当人们感叹"时间去哪儿了",挤出时间去读书不失为一种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可供多样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各地传真     
《党建》2009,(9)
北京朝阳区20多年坚持开展党政干部读书活动从1986年开始,朝阳区始终坚持开展党政干部读书活动不间断,引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扎实开展读书活动,确保学习效果,区委制定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工作意见》、《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行动纲要》等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5.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3,(18):8-8
读书学习水平决定工作水平领导水平习近平在《党建》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同时必须看到,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  相似文献   

16.
王波 《湖北政协》2021,(2):39-4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读书学习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政协、省政协领导关于读书活动的有关要求,自2020年7月上旬以来,湖北省政协机关广泛开展以“我品书香·创先争优”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引导机关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努力建设“书香政协”。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在省政协网站“书香政协”专栏分享了一批读书心得体会,营造了以读书凝聚力量、以读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展现了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现摘编部分读书心得,分次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北京热线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书香沁乡村     
<正>2013年12月10日上午,我省2013年"农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举行,拉开了全省"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序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朱丹枫出席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此次"农民读书月"活动,以"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为主题,依托农家书屋平  相似文献   

19.
谢六逸是中国新文学运动早期的一员大将,与周作人、郭沫若、赵景深、郑振铎等人同为中国儿童文学开山草创之祖,创办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 被好友茅盾等人称为“贵州督军”。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西岗区地税局,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家园。办公楼的楼梯间,过道上、走廊里,远古以来的税收历史、税收制度、税收佳话和名人志士论述税收的名言警句,或书法、或楹联、或诗歌、或图画,潇洒飘逸,装帧精美,十分醒目。为了满足干部职工求知成才、发展进步的目标追求和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良好愿望,该局从2011年开始,每月组织一期"读书沙龙"活动。读书爱好者将读书体会制作成幻灯片,边播放,边谈读书心得,然后大家交流读书体会。干部职工在读书爱好者的读书体会中分享读书收获,领悟人生哲理,达到一人读书、大家受益的目的。近3年来,干部职工生活在浓厚的地税文化氛围之中,在墨韵书香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升境界,为税收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西岗区地税局以"读书沙龙"为平台,推进地税文化建设,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激发了创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