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罕见的特大地震,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次深刻的洗礼,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全面考验。那么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在这次特大震灾的严峻考验面前,究竟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笞卷呢?事实已经作出并将继续作出令人满意的肯定答复。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这一刻,我们见证:灾难没有压垮四川,四川正在一步一步从灾难中崛起。  相似文献   

3.
5月12目发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命令.十几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开赴四川灾区,并在甘、陕、渝各个战场,与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有效履行了抢救群众生命、保卫人民利益的神圣使命。这次抗震救灾,是胡主席提出军队要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以来,我军执行的一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对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一次近似实战的检验和锻炼。  相似文献   

4.
受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等诸多影响,2008年四川经济呈现经济增长波动加大,增速减缓的运行轨迹。特别是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四川经济增速呈现明显下降态势。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和灾后恢复重建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2009年四川经济将可能延续次复性回升之势,呈现“低开高走、总体回升”的发展态势,全年经济增长可望好于去年。文章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四川未来一个时期财政经济政策及其选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发生在高山河谷及沿山地带破坏十分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地震,震源机制罕见,震级里氏8.0级,最大烈度11度,灾区面积44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灾区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重灾区1215万平方公里,极重灾区达1.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2961万人。地震造成四川全省死亡6.88万人、失踪1.79万人、受伤37.5万人。  相似文献   

6.
万立新 《新长征》2008,(10):36-37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场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灾害突如其来,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瞬间受到严重威胁,一场前所未有的防疫攻坚战即将打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疾控人特有的敏锐和对灾区人民的无比牵挂,在第一时间做好了奔赴四川抗震救灾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奋进四川     
参加国庆阅兵仪式的四川彩车——奋进四川,前部是一面鲜红的国旗,国旗下是一个以抗震救灾照片为原型的雕塑。抗震救灾在四川彩车的设计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以此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并表现了四川人民在灾难过后奋勇前行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无畏风雨     
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水位全线上涨;映秀、绵竹、崇州、新津……灾情全面告急。 从8月12日开始,受强降雨影响,一阵又一阵肆虐的风雨、一场又一场特大的山洪泥石流向刚刚恢复重建起来的地震重灾区袭来。这是“5·12”大地震以来,四川又一次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今年夏天,在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中,27万多解放军官兵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成为我军“三大战役”以来在国内最多的一次集中用兵。其中有112名将军率兵战斗在险象环生的堤坝上,战胜了一次又一次重大险情,顶住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峰。灾区党政领导和人民群...  相似文献   

10.
边云 《支部生活》2008,(8):12-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政府救灾职能部门,云南省民政厅紧急行动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区的救援行动。厅党组5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及支援四川灾区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和灾隋零报告制度,迅速组织了解、收集、核实、上报灾情。  相似文献   

11.
5月11日至12日,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到我省地震灾区视察,并出席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川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四川寄予殷切期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对于我省推进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洪水肆虐,长江告急,8次洪峰连续两个多月超警戒水位。特大洪峰,一次又一次向我守江军民猛扑。我数百万守江军民,与特大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洪水肆虐,嫩江松花江告急。我守江军民迫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再建子堤,大庆临难,哈尔滨亦十分危急。随着汛情、险情的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2,(1):20-20
文化强国开年,喜看天下谐春。从四川文化的定位看,建设文化强省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汶川特大地震后,以四川人民为主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四川文化呈现出历史厚重与时代特色交相辉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这是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我们不断听到的一句话。7天生死大救援,四川特大地震后的日日夜夜,很多同胞这样度过: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视或上网或看报纸,注视一线传回的每一个画面,牵  相似文献   

15.
华雯文  张晓帆 《新长征》2010,(10):64-64
自2008年以来,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及今年各地的特大洪水等一系列罕见的自然灾害相继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在造成物质毁坏的同时,也给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南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时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在突发性灾难面前受到的心理伤害也更大和更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夏秋,中华大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对罕见的滔滔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数百万抗洪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峰的袭击,保住了大堤,保住了重要城市和交通干线,保护了国家...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庄严集会,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我们的深切思念。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突发7.1级强烈地震,这是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中国人民所遭遇的又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强震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严重损失。玉树,这颗唐蕃古道上的明珠,瞬间变成  相似文献   

19.
台风“莫拉克”给台湾造成了巨大灾难,刚刚从汶川特大地震走过来的四川人民,对台湾同胞所遭遇的痛苦和困难,感同身受。四川人民时刻铭记着台湾同胞对灾区人民提供的无私援助,时刻牵挂着台湾受灾同胞,  相似文献   

20.
话说社会动员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焕龙 《前线》2009,(3):63-63
过去的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南方出现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国内外媒体围绕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报道中,“社会动员机制”一词频频出现。下面,简要说说这种社会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