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不杀猴?     
“杀鸡骇猴”作为一种迂回的方法,收效不可否定———“以儆效尤”,让意欲同路者看到“此路不通”,而幡然醒悟,回头是岸。杀鸡骇猴,单是给猴打预防针,是“生命诚可贵”使其慎行、珍重,这本是无可厚非。但,若是这猴本就已染罪孽,仍然仅仅是杀只鸡给他看,吓唬一下,怕是有失公道了。不但鸡会于心不服,大凡知情者都会问:为什么只“治鸡”,而不“治猴”呢?猴之不杀,自有其不杀的原故:一是有人不愿杀猴。怕杀了猴,影响集体形象,丢了先进,为“面子”,且不杀;怕杀了猴,迁及上司,失了靠山,或丢了乌纱,或影响升迁,为了“位…  相似文献   

2.
要“杀鸡”也要“杀猴”晓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用“杀鸡给猴看”的办法警示坏人,为什么要“杀鸡给猴看”呢?大概是因为猴子生性聪明,容易从“杀鸡”中汲取一点教训的缘故吧!然而,老是“杀鸡”而不“杀猴”,“猴”的胆子也会慢慢大起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来,...  相似文献   

3.
杀鸡给猴看,是曾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定理”,也是峨眉山的管理者对顽劣成性的猴儿们的惟一整治方法。每当猴儿们闹事的时候,管理者便拎将一只鸡来,当着猴众面前宰杀。猴儿们一见鸡血顿时惊恐万状,再也不敢闹事了。久而久之,“杀鸡给猴看”便成了典故。可最近却听说峨眉山的猴儿们不怕杀鸡了,不仅不怕,而且当管理者杀鸡时还纷纷携家带口地前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运气好时还能顺便弄点鸡肉什么回去吃,弄点鸡毛回去当令箭。猴儿们为什么不怕杀鸡?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得从管理者身上去查找。杀鸡给猴看的初衷是对猴儿们的警告,你猴…  相似文献   

4.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2):3-14
拔除一切工作中的钉子,粉碎一切前进中的绊脚石,打死一切阻碍发展的拦路虎;柿子不能找软的捏,要找硬的捏;不能杀鸡做猴,要杀猴做鸡。——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该市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动员会上作动员报告时称  相似文献   

5.
“杀猴吓鸡”如何?杜渐,勇彪长期以来,人们在查处某些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时候,常常采用“杀鸡吓猴”的战略,即查处一些“个人物”的问题,以警示那些犯有同类错误的“大人物”注意,从中吸取教训,惩前毖后。不用说,这一做法在长期的实践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然而...  相似文献   

6.
金子和铜     
《新湘评论》2010,(15):6-6
伊斯法罕城有个人,看到一个孩子在玩一枚金币,就想把它骗到手。他走近孩子,给孩子看几个铜币,说:"你把你的这个给我吧,我这些全给你。""好哇,"孩子一口答应,"不过,你得装毛驴叫!"  相似文献   

7.
金子和铜     
《学习导报》2010,(15):6-6
伊斯法罕城有个人,看到一个孩子在玩一枚金币,就想把它骗到手。他走近孩子,给孩子看几个铜币,说:"你把你的这个给我吧,我这些全给你。""好哇,"孩子一口答应,"不过,你得装毛驴叫!"  相似文献   

8.
丁毅 《党的文献》2012,(2):109-110
"虎气"、"猴气"之说,源于毛泽东1966年7月8日的一封信:"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如何理解毛泽东自鉴的"猴气"?我们注意到,一些外国学者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隔膜,难免作出带有偏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辛一 《党建文汇》2002,(16):22-22
“杀一个‘人’得300分,我今天杀了三个‘人’得900分。”“你那算什么,我半个小时就杀了20多个‘人’呢!”这是记者近日在成都乘坐4路车时偶然听到的一段话,三个学生正眉飞色舞地交流着“杀人”的经验。经询问,才清楚他们谈的是一款电脑游戏。  相似文献   

10.
於振南 《学习导报》2011,(12):27-27
我们青年矿工,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今天,我们看了《新湘评论》第8期的《延安那些花季女孩》一文,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文中那些"花季女孩"们,为了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告别了亲人,抛下了年幼的儿女,有的还把家里的全部财产"裸捐"给了党组织,参加了革命,可她们大多未等到全国解放,就牺牲在黎明前的暗夜中。  相似文献   

11.
杀鸡给猴看,是曾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定理",也是峨眉山的管理者对顽劣成性的猴儿们的惟一整治方法.每当猴儿们闹事的时候,管理者便拎将一只鸡来,当着猴众面前宰杀.猴儿们一见鸡血顿时惊恐万状,再也不敢闹事了.久而久之,"杀鸡给猴看"便成了典故.可最近却听说峨眉山的猴儿们不怕杀鸡了,不仅不怕,而且当管理者杀鸡时还纷纷携家带口地前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运气好时还能顺便弄点鸡肉什么回去吃,弄点鸡毛回去当令箭.  相似文献   

12.
问得好!     
问得好!董国军最近,看了两次陕西电视台和《党风与廉政》杂志社会办的"24小时"节目,不禁为之拍案叫绝.看的第一次是讨论警风警貌问题;第二次是讨论医风医德问题.讨论中,主持人敏捷机智的反应、诙谐锋利的谈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时时令我拍案喝彩:"...  相似文献   

13.
贪心不可有──一位中学生的忠告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个刚读完初中的学生。今在舅家翻阅了《党风与廉政》1995年第3期,看到那些曾创过辉煌成就而因贪心落入法网的领导干部,我陷入了深思。于是,我便写下了以下文字。一股怪风,吹得不少人向"钱"看。向"钱"看的...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成语叫做“杀鸡给猴看”,意思是惩治一部分人,以恐吓另一部分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官场现形记》第53回就有这样的说法:“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杀鸡”给“猴看”究竟效果如何呢?笔者以为,可能不是很理想,要小,时下群众怎么会编出“大腐败作报告,中腐败听报告,小腐败带手  相似文献   

15.
文萃苑     
《先锋队》1996,(9)
文萃苑毛泽东说"治国就是治吏"毛泽东生前谈到腐败问题时曾说:"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趾,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设有办法治理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执着追求──王志孝其人、其事薛保勤正篇哦,王志孝。王双锡副省长拉着你的手:"干得好!干得好哇!!"既而深情地说:"咱们交个朋友吧!"我们去采访他,天奇冷,久等不归,正欲打道回府。他来了:中等个、中山装、鸭舌帽、五十开外、宽脸膛、浓眉高...  相似文献   

17.
徐阶的奏折     
王春永 《廉政瞭望》2012,(24):55-55
明嘉靖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个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后来失去宠信被投入狱中。御史邹应龙和林润等人历数其罪状,把严氏父子陷害杨继盛、沈炼二位忠臣的事情大肆常渲染。他们把奏折给首辅徐阶看,徐阶看过奏折后问众人:“你们是想救严世蕃呢,还是想杀他?”  相似文献   

18.
宣讲的引用     
杨国忠 《学习月刊》2012,(17):49-52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里的"抄"指的肯定不是"抄袭",而是说写文章的人都少不了用到"拿来主义",但是要"拿"得巧,"拿"得妙。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天下宣讲一大引,看你会引不会引"。与写文章比较起来,理论宣讲原创性成分要少些、再加工成分则多些,所以理论宣讲更要用"拿来主义",但是也要"拿"得灵,"拿"得活。  相似文献   

19.
虚假广告面面观现状篇才不过几年的光景,中国的芸芸众生就对虚假广告厌恶了,厌恶透顶因为,在这不太长的时间里,作为花钱指南的广告却屡屡露出它魔鬼的一面,不断强暴它生存的基石──消费者。其惊心程度令人发指。请看"杀草一号"──去年5月,地处腾戈里沙漠的甘肃...  相似文献   

20.
捉猴子     
正一天,我将儿子叫到身边,给他讲了一个少时的陈年趣事:家乡有个孙老爹是耍猴的,养了两只猴。小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看猴子表演。其中一只猴子年岁大了,身上黄毛慢慢脱落,懒洋洋的,杂耍动作也不利落。孙老爹便想到山上再捉一只小猴来接班。龙虎山里猴子很多,但都特别机敏,要想捉到一只猴子可不容易。一天,我死缠烂打地求孙老爹带我上山,想看看孙老爹捉猴的绝技。孙老爹好不容易才答应我,但又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