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2,(2):54-55
周其凤:创作“神曲”引争议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2011年12月25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长沙一中演讲时语出惊人。  相似文献   

2.
易白 《党员文摘》2007,(7):22-22
人们往往容易低估别人工作的难度.以为对方的工作是极易完成的。这往往会体现在一个有多种分工的团体里。比如搞技术的人可能会埋怨搞销售的人没有把自己创造的产品卖得更好,搞销售的人会埋怨搞技术的人没有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他们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勤奋,而对方总是轻松度日.并且总认为自己工作没有绩效是由于其他人的不努力。  相似文献   

3.
于斐 《求贤》2011,(12):50-50
在公司.我素有“老黄牛”之称。该我做的,不该我做的,都被我一个人包揽了。别人喝茶聊天时.我却忙得团团转。 因此.同事和上司虽然倚重我,但这种重视却让我喘不过气来.同事们经常动不动就丢过来一个文件夹,让我帮他们做:上司有什么事.也都是直接把材料往我桌上一放.让我抓紧时间完成。尽管颇有怨言,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4.
尚志发 《奋斗》2008,(1):59-59
皇帝读书,大体两种,一种是自己读,另一种是听别人读。这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文化能力之差异决定的。不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书中的内容对他们总会发生影响。因为他们是皇帝.所以有些影响会关系到国策的制定与改变。秦始皇是读书的皇帝.而汉高祖是听书的皇帝。他们分别以读和听的读书方式改变了国策。  相似文献   

5.
曹林 《企业党建》2012,(6):14-15
一位退休老人,生活并不宽裕,但是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给贫困山区的好几个孩子寄钱,资助他们上学。没跟别人说过,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知道了,他因此成为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道德典范。老人说.其实他并不认同一些报道把他写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难、穿着简朴却资助他人。自己身体不好却总想着别人。仿佛做好事是~件虽然崇高,却背负着沉重负担的事。  相似文献   

6.
学文荐 《求贤》2008,(4):25-25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人们往往容易低估别人工作的困难。都觉得别人的工作比较轻松,自己比别人更勤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0):10-10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但我们总是忘了.每当你挥起拳头保护自己时,总是砸到了别人。最近,数千名大庆油田职工聚集抗议公司改变职工子女工作包分配制度。这与此前时有报道的党政机关“萝卜招聘”何其相似。对于特权的世袭,不管是平民还是权贵,一点都不会松口。一直以来,我们的生存哲学就是:只要能活得好,活下去.哪管别人死活。  相似文献   

8.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省级重点开发区。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花园口人以“别人在拼搏,他们在拼命;别人在突破,他们在突围”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力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郭庆晨 《党课》2014,(7):80-81
徐勉是南北朝时的官员,南朝梁武帝时,曾任宣慰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等要职。他虽然官位显赫,却无心经营产业,所以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所得的薪俸实物,他都分送给亲族中穷困贫苦的人家。他的弟子和朋友们曾善意地劝导他,为家人和后代着想,置办点产业。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子孙们如果能成才,那么他们自己会创造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那些财产总归还是别人的。”  相似文献   

10.
王松原是一家制药企业的技术骨干,几个月前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工作内容更多地向管理方面转移。作为基层主管,可以说,本部门重要事情的执行几乎都落到了他的头上。为此,王松一点也不敢松懈,经常超负荷运转,感觉压力很大。在企业中,像王松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常常感到,别人把很多责任、负担加于他们身上,而没人愿意帮他们分担,因此很累。但是,我们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很少敢去依赖别人。在工作中,他们什么事情都自己搞定,很少让别人帮忙。他们或者不信任部属的能力,觉得与其授权或交办,还不如自己完成得快;或者是交…  相似文献   

11.
楚清 《党建文汇》2002,(8):24-24
北京有个“宏志班”,“宏志班”的孩子爱流泪,是因为他们穷吗?不!是因为他们感受的东西比别人更多。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宏志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强不息,都在奋发向上。“宏志班”的孩子100%都考上了大学,85%以上进入重点大学。“宏志班”的孩子走向了清华、北大和国外……这是为什么?本版选编的文章的作者都是“宏志班”的学生,读着这些特困家庭孩子们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相信读者会找到相应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中小学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回答问题吞吞吐吐,遇到老师战战兢兢,说话有气没力,做事优柔寡断,整天沉默少语。他们往往孤立自己,不愿与别人交往,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老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找回自信。  相似文献   

13.
新新说法     
每一批富翁都是这样造就的:当别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李嘉诚谈富翁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大多数人不幸福,并非他们无法得到幸福,而是大多数人希望自己比别人幸福。——社会扭曲时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肖勇 《党建文汇》2006,(1):49-49
不少中国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见着别人家的孩子,会非常热情地凑上前去,“呦,你们家孩子真聪明,比我那个傻小子强多了,”可一回到家.大人们却会这样教孩子:“别怕他们.你是最棒的。”接手美国队之后.郎平似乎就是这样处理她和美国队与中国队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11):119-120
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另一方面叉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  相似文献   

16.
《纪检与政法》2004,(1):34-34
女性朋友经常抱怨他们的另外一半,似乎都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男性常常不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对于别人说过的话也不太记得,也因此成为两性之间经常争吵口角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廉政瞭望》2010,(6):47-47
朋友聚会,眼看着别人都成双成对而自己形单影只,羡慕之余是否觉得丢了面子?结婚典礼上,朋友不多却又爱面子的你是否想营造一个热闹的场面?近来存日本兴起一种“出租亲友”的服务,专门为人们解决这类烦恼。不管你需要的是恋人、同事,还是亲戚、朋友,他们都会及时出现,陪你或代替你出席婚礼、葬礼、派对等社会活动,当然,别忘了付给他们租金。  相似文献   

18.
东汉时期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都回答“好”。久而久之,他就获得了“好好先生”的绰号。  相似文献   

19.
一切的灾难和不公在他们看来都是如此地云淡风轻。他们把伤痕处理得象自己的脸蛋一样,坦然地显露给别人看,他们认为,这是最美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语丝     
做人的学问:1.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2.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比他高尚:3.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为那和你无关。4.不要评价别人的学问,因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总之,不要评价任何人,哪怕是你的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