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泳 《瞭望》1991,(18)
华盛顿专电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国务卿贝克已先后三次访问中东地区,探索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冲突的途径。本月27日早晨当贝克回到华盛顿时,美国舆论界认为,贝克的第三次中东之行仍然“几乎是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11月3日至10日对巴林、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苏联、英国和法国进行了访问,同这些国家领导人以及在沙特同科威特的埃米尔、在埃及同中国外长就海湾局势举行了会谈。用贝克行前的话来说,此行目的是为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以后,中东问题立即突出起来。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大多数国家呼吁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趁热打铁,以求早日解决这个拖了44年之久的难题。然而,美国说不可,“时机不成熟”。与处理海湾危机  相似文献   

4.
海湾战争爆发后,1月18日日本国会提前复会,海部首相发表《关于海湾危机重大紧急事态对策》的演说,强烈谴责“伊拉克侵略”,“坚决支持以美国为中心的有关各国使用武力”,并宣布,将使用自卫队运输机,承担“运送避难灾民”的任务。对此,日本社会党、共产党等在野党则表示“绝对反对”派自卫队赴海湾,主张“日本应呼吁立即停战”。 海部首相亲自负责的“海湾紧急对策本部”也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确定的基本方针是支持美国,对多国部队从物资、资金到人员提供全面的“综合性援助”。  相似文献   

5.
黄泳 《瞭望》1991,(16)
华盛顿专电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政局陷入了严重危机:什叶派穆斯林在南方,库尔德族人在北方先后举行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起义。美国政府最初的反应是不知所措,左右为难。直到3月26日,布什总统和高级助手商量研究后,才明确宣布美国在对待伊拉克内乱问题上持“中立”态度,拒绝给予伊拉克反政府力量“军事保护”。《纽约时报》指责布什给伊拉克总统萨  相似文献   

6.
美英两国去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沙漠之狐”军事打击后,伊拉克和美国分别发动统战攻势,前者希望阿拉伯联盟牵头,建立一个泛阿拉伯反美统一战线,后者则力图拉拢某些阿拉伯国家,重建海湾战争时的反伊联盟。这使阿拉伯国家面临抉择,伊美对抗的形势更趋复杂微妙。美英...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海湾战后的4次中东之行中,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贝克在叙利亚宣布接受美国召开中东和平会议的建议之后匆匆第五次来到中东。这一次,对贝克来说,机遇是比较好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再次作出巨大努力。 7月17日,首站叙利亚。贝克同阿萨德总统会谈后说,阿萨德无条件接受美国建议是“非常积极的  相似文献   

8.
莫斯科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14日至I6日对莫斯科的访问,是海湾战争结束后苏美两国高层次人物的首次接触,令人瞩目。两国最近由于对海湾战争态度不一、裁军遇到挫折和苏联波罗的海地区发生流血冲突等原因,分歧增加、关系变得较前复杂。这给此次访问蒙上了阴影,使谈判不那么轻松。 海湾和中东地区战后的安全格局安排,是苏美双方这次会谈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说,戈尔巴乔夫与贝克在讨论有关建立海湾安全体系和这一地区和平发展问题时,彼此态度上“有一  相似文献   

9.
大马士革专电约旦政府九月二十五日决定全面恢复同埃及的政治、外交关系。这是自一九七九年埃及同以色列签定戴维营协议,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同它断交以来第一个阿拉伯国家同埃及恢复外交关系。约旦的这一行动引起了阿拉伯国家和其他有关国家的不同反响。摩洛哥、伊拉克、苏丹、美国和以色列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专电 2月的莫斯科,积雪未消,寒意凝重。克里姆林宫内,围绕制止海湾战争展开的一幕幕外交谈判,吸引着国际社会的注意。“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解决海湾冲突的具体行动计划”,“苏联同伊拉克商定撤军方案”,“伊拉克同意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一道道电波从苏联首都发出。遗憾的是,在海湾和平出现曙光之际,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响了地面战,苏联的海湾和平计划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将永远记住发生在 1990年 8月 2日晚 9时许 (伊拉克当地时间 )的那一幕:伊拉克军队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科威特,仅用了不到 12个小时就将科威特全部占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这一举动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但萨达姆后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91年 1月 17日,美国率领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 战争。 40天后,伊拉克不得不同多国部队签定了“城下之盟”,表示接受联合国有关决议。伊拉克从此掉进了受美英军事打击和联合国严厉经济制裁的深渊。 在海湾战争爆发 10周年后的今天,伊拉克唯一…  相似文献   

12.
开罗专电 巴勒斯坦的一颗政治明星正从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冉冉升起。他被称为近几年为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在被占领土内外奔走呼号的“和平斗士”,也是今年同美国国务卿贝克多次会谈的被占领土上巴勒斯  相似文献   

13.
里作 《瞭望》1990,(41)
纵观当前海湾局势,两相对垒的一方是拥有绝对化学威慑实力的美国,另一方则是中东头号化学武器大国伊拉克。分析家们认为,目前海湾地区业已形成战争史上少有的化学威慑格局。伊拉克可能在初战中以化学武器反击美国“外科手术”式的攻击,以优补劣。美国则奉行“实战加威慑”的政策,实施有限目的的化学报复。 今年4月2日,伊拉克总统曾向以色列发出警告,如果以色列进攻伊拉克,他就将以新式的二元化学武  相似文献   

14.
海湾战争以后,美 国马上着手主导阿拉伯 ——以色列争端的政治解决,并且把它作为美国主导建立中东新秩序的首要环节。短短5个月内,贝克国务卿在中东六度穿梭,频率空前,亦有所得。布什总统又借在莫斯科会晤戈尔巴乔夫总统之机,拉上苏联,发表了共同倡导在今年10月召开中东和会的声明。会议有期,车轮似乎要向前移动了。  相似文献   

15.
海湾战争爆发后,一些西欧国家参加了美国的“沙漠风暴”行动,但看来不少西欧国家表态比较谨慎,在不同程度上同美国的立场拉开距离,并表示战争是有限度的,应谋求尽早结束。这一情况令人注目。 英国在海湾集结3.5万兵力和14艘军舰,是美国在海湾最大的盟军力量。英国45架“旋风”式轰炸机1月16日晚间同美国空军一道空袭了伊拉克,英军第一师的第七装甲旅也开始向科威特边界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两极格局终结后,中东地区也由美苏两霸争雄的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年来,中东地区形势总的趋势是由紧张向缓和,尽管这种缓和是不稳定的。 一、海湾战争后,美国已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霸权国家。原苏联势力退出中东后,已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大国能与美国匹敌。美国已取得了在海湾石油产区的军事存在,美海空军力量已控制了从海湾到地中海海域。美国霸权主义恶性发展,公开提出要在中东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二、伊拉克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海湾战争中遭受重大削弱,伊朗的综合国力迅速恢复。海湾地区各国  相似文献   

17.
江红 《瞭望》1991,(37)
海湾战争急剧改变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力量对比。战后,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都在调整政策,以适应新的形势,寻找新的出路。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基本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宿愿:打回海湾去,重新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美国虽是世界产油大国,年产量达4亿吨,但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石油储量减少,产量下降,进口上升的趋势一年比一年严重。自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沙特阿拉伯发现特大油田,随后逐步排挤英国、法国,控制伊拉克和伊朗石油资源以来,美国一向把海湾石油作为它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邵杰 《瞭望》2003,(10)
正当联合国围绕伊拉克问题是战是和的争论进入最紧要关头之时,阿拉伯世界3月初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一次首脑峰会,阿联酋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一项要求萨达姆放弃政权并离开伊拉克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 阿拉伯峰会实行“集体一致”原则,每个成员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阿联酋明知此建议不可能让首脑会议采纳,为何还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这里面,反映了阿联酋与其背后的海湾国家以及主办国埃及在当前伊拉克问题上的利益考量。  相似文献   

19.
海湾危机爆发已近五年,海湾战争留给人们的记忆也在日益淡漠.然而,这场危机与战争并没有随着战争烟尘的飘逝彻底成为过去,它遗留的一些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其中包括涉及近百个国家数十万人数额巨大的海湾战争赔款问题.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入并占领科威特,导致长达7个月的海湾危机和烈度空前的海湾战争.在此期间,包括科威特近半数国民在内的几十万人被迫抛  相似文献   

20.
伦敦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已两个多月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继派驻军舰、飞机后正在不断把坦克、战车等装甲地面部队运往海湾。伊拉克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和决议继续占领着科威特。是打,是和?局势如何演变几乎牵动着世界上每个人的心。最近,我们走访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唐·克尔先生,请他谈谈对海湾危机及其前景的看法。 克尔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那很整洁的办公室。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伊拉克对科威特进行了一场“旧式的侵略”,是非正义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