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十四五"时期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更加重视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等,都为广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视察时提出的关于广西"四个突出特点"和广西工作"四个新"总要求,是对新发展阶段广西发展给予的精准指导,更是当前及"十四五"时期广西发展的最大机遇。  相似文献   

2.
5月21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日报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共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2023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在海口召开,来自17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13个省市地区共45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相关观点摘要如下:RCEP下海南自贸港的战略角色与重大机遇RCEP为海南自贸易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交通部前部长翁诗杰:从地理坐标看,海南在RCEP整个版图中居于中心位置。要抓住机遇,把整个RCEP连接起来,拓展海南与东盟间的贸易规模,使海南自贸港成为区域发展中除RCEP外的另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4)
正凝心聚力,共谋合作发展,"双循环"无疑将为企业在双边自由贸易、国际产能合作、沿边金融改革等领域带来招商引资的新契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可以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对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一种明确,也是对未来中国内外部政策的一种预判与指引。  相似文献   

4.
韩剑 《群众》2021,(1):38-39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它是目前我国签定的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自贸协定。RCEP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经济平均增速高达5.2%,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收缩趋向本地化与区域化特征。尤其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RCEP将带来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4月15日,我国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的核准程序,RCEP协定的实施取得重大进展。这将为海南面向东盟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笔者考察海南与东盟的产业双循环发展现状,针对海南与东盟推进双循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瓶颈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和重要战略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的贸易形势,西部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从创新融合、深化改革、优化结构、通道建设四个方面持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打造好向海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广西经济发展提出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RCEP签署并将付诸实施以及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向海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沿海与内陆互动、国内与国外结合,加快湘桂向海经济走廊建设,探索向海经济发展新模式,高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4个国家和地区,蕴含的机遇不可估量。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型经济大省,"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我省新的发展机遇。如经济结构互补优势明显,为不断深化我省双边投资及产业合作带来了新机遇;沿线各国重视利用外资,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机遇;物流通道逐步畅通,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带来了新机遇。为此,我省应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作  相似文献   

9.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贵州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本研究聚焦陆海新通道建设给贵州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分析该机遇下如何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此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2)
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作为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瞄准"老城市新活力"再出发,强化广深"双核联动",深化珠三角城市战略合作,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承担起支撑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历史使命。2020年第一天,谢亿明戴着口罩抱紧孩子从广州南站匆匆赶回家。那时,谢亿明绝不会想到,幽灵般的病毒竟然会纠缠至今,掀起的疫情浪潮一次次席卷全球。这场疫情,给谢亿明带来了很多未知与彷徨,给广州带来不少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张志芳 《前进》2020,(10):34-36
正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提出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判断,在其后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判断又作了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成为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只有适应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特点与新变化,不断推进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才能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顺应形势把握住人工智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能够为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应当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研判和预测,增强风险意识,更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的失控风险、伦理挑战、就业影响,促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处理好"善治"与"善智"的关系,走向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双方安排了一系列高层会晤活动。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为中欧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美国因素的干扰也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现代物流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连接采购、生产与消费等各部门的通道,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提高交易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大支撑作用。建设海南自贸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日前,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发布《海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  相似文献   

15.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合作方面迎来诸多机遇,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与东盟部分国家存在领土主权争端问题、东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贸易不平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这些挑战不仅会带来贸易摩擦,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因此,要从建立双边谈判和磋商机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全面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等方面入手,降低和消除贸易壁垒,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6.
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要从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以及加强与重点国家战略对接方面聚焦发力,并着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衔接“一带一路”的牵引能力、对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牵引能力、对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牵引能力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牵引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不可避免。"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链接"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和关键节点,也是促进"双循环"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旭东 《群众》2022,(16):18-19
<正>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中韩文化交流年,也是中韩(盐城)产业园设立5周年,还是RCEP生效的第一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中韩(盐城)产业园产城融合核心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韩经贸交流,深度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筑起中韩国际合作典范。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21,(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现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强劲的思想和行动力量。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桂海论丛》2021,37(2)
对外开放本身包含着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循环经历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创新推动等阶段的不断调整。近两年国际局势的大变局,给国际大循环带来种种障碍。我们必须努力落实中央的指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要从保障民生、扶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扩大内需,从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技术国产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方面来提升供给能力。三次产业都在科技进步推动下发生有利于需求扩张的变化。国际大循环由"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区域开放新格局。构建、参与国际生产链与提升国际价值链的地位双管齐下,通过共同构建自由贸易区、开展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按"边际产业转移"开展对外投资等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为使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要正确处理好国产化与国际化、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产业的国际转移与国内转移之间的关系。推进两个大循环的关键是提升企业的内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