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2,17(1):37-41
本文阐述了德国Handwerk的内涵 ,分析了它与中小企业概念的区别 ,论述了“手工业”领域的商会 (“手工业商会”)和专业协会 (同业公会 )等自治组织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析德国经济治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析德国经济治理的法律保障体系杨伟国王飞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自治经济,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内在含义,是国家在经济治理中对自治经济提供法律上的保障,从而使经济有序运作。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正是这种典型代表:无论是二战后的经济重建,还是两德统一后的经济并轨...  相似文献   

3.
德国商会与协会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0,15(4):11-16
德国商会根据相应的商会法建立,具有法定入会义务,因为承担了公共任务,所以为公法法人;而协会在德国具有自愿入会的特征和私法法人的法律形式,其主要法律依据为宪法与民法典。但商会同时是“具有协会形态的有权利能力的行政管理单位”,它与协会最大的共性在于“代表着会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德国商会与协会制度的若干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1,16(1):38-41
德国商会与协会拥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具有很强的工作独立性 ,商会与协会的职能、服务内容、行业自律能力均非常充分。这些经验可供我国商会、协会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志明 《欧洲研究》2012,(4):109-122,7,8
自治管理机制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组织原则,它是基于德国社会与政治领域深厚的自治传统以及政府对于直接介入社会保险治理的谨慎态度下产生的,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德国著名的"1881年11月17日帝国诏书"。作为一项不断经历变革的机制,自治管理在整体性质上保持了连续性,只在具体内容及生效空间上发生一些变化。时至今日,虽然在各个社会保险项目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自治管理机制仍包含着诸如法律上独立管理主体的存在、相关方的民主参与以及社会保险机构内部事务的自治三项基本内容。尽管中德之间在现实国情以及历史传统上迥然不同,正处在社会保险制度定型并走向法制化关键时期的中国仍能从德国社会保险自治管理体制中汲取养分,用以改善中国社会保险的组织治理。  相似文献   

6.
长期、有力地促进中德两国的贸易交往———德国驻外商会、德国工商代表处亚太非洲地区会议综述[德]葛礼慕来自亚洲、澳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德国驻外商会、德国工商代表处地区大会于1997年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地区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每次在一个不同的国家。内部性的...  相似文献   

7.
自治与分权下的德国医保统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谊娜 《德国研究》2010,25(4):51-58
多年来,德国医疗保险体系一直保持着自治管理与分权经营的制度特质。在自治管理的框架下,德国医疗保险的运营处于一种高度分权的状态。为保证医疗保险与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与高效性,德国政府在基金管理、医疗递送体系管理等方面实行了自治与互济、分权与效率相统一的统筹管理机制。虽然统筹改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遭遇过挫折,但最终还是消除了制度内外的壁垒,使德国的医保体系得以有序、持续地发展与推进。  相似文献   

8.
张晓玲 《德国研究》2011,(4):59-65,80
2003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5所高校率先推动了德国高校公法基金会改革,其中哥延根大学是这一轮德国高校改革的开路先锋.在下萨克森州的公法基金会模式中,基金会是连接国家、高校和社会的耦合器.公法基金会改革致力于国家对高校的间接管理、高校在组织、人事和财政方面的自治以及高校如何回归社会,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术自由和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历经134年多的发展,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主要制度已臻于完善。具体来说,在法理基础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系统贯彻了团结原则和辅助原则;在组织模式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选择了自治公法社团法人,并实现了其内部的成员团体性和外部的自治独立性;在被保险人范围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实行了以职工为原则、以非职工为例外的覆盖范围;在保费缴纳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完整贯彻了劳资协作的社会团结理念,强调劳资双方原则上应平均分担保费;在待遇给付上,德国法定养老保险建立了以“复健优先于年金”为原则的法定待遇给付体系,并同时实现了保障功能的多元化。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可考虑借鉴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有益经验,并在相应方面进行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10.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1,16(4):16-21
什么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简称德国)的"宪法冲突"①?简单地说就是德国宪法有关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权规范"与德国政治实践相互矛盾,德国各阶层人士对政治制度现实普遍不满.这一冲突的来龙去脉如何,都有哪些化解冲突的方案,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主管理与公权保障——德国工伤预防的两大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工伤预防是德国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同业公会进行工伤预防的成功经验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泛借鉴。德国同业公会进行工伤预防有两大机制保障:一是国家将部分预防公权赋予给同业公会;二是同业公会本身的民主管理,具体表现为同业公会的自治性质及劳工参与。可以说公权保障与民主管理是同业公会工伤预防成功的两大基石。  相似文献   

12.
王葆莳 《德国研究》2012,(4):106-120,128
德国婚姻法历经多次修订和变革,反映了社会变迁在婚姻家庭领域的影响,实现了宪法基本权利在婚姻法领域的贯彻。在结婚制度方面,德国婚姻法通过缩小禁止性规定范围和加强对婚姻形式的强制性规定,在维护人本婚姻观念的同时,兼顾婚姻的客观功能;并通过对非婚同居和同性恋关系的法律化,实质上扩大了婚姻法的调整范围。在婚姻人身效力和财产关系方面,通过具体制度设计实现了男女平权原则。在离婚制度方面,一方面降低了离婚难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婚后扶养的规定,达到婚姻自治、家庭稳定和自我责任三者的平衡。德国婚姻法的改革经验对我国立法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世席 《德国研究》2007,22(3):48-54
由于德国相对较高的体育运动水平,其相关体育法制的发展也处在前列.德国体育运动是完全自治的,立法中对体育运动的专门保护条款比较零散.德国法律对体育问题的规定涉及体育合同、集体谈判协议、职业体育合同的法律适用、环境问题、反兴奋剂的规制、知识产权以及电视转播权等,其中有些涉及体育问题的争议解决还需要借助欧盟法,尤其是有关涉及体育运动的行为不得有违欧盟法的原则性规定.至于体育争议的解决,则可以由体育组织内部解决、仲裁以及法院解决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历经两百二十多年,德国法定疾病保险主体从最初的私法社团,历经私法社团法人和公法社团法人,最终演变为公法自治社团法人。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总结出:一方面,基于人权保障的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应以被保险人和雇主的利益为依归,故相较于不具有成员团体性和自治性的国家机关,其组织模式应首选公法自治社团法人;另一方面,市民社会要求,社会医疗保险主体的决策机构应由被保险人和雇主选举产生,在财务和重大人事上享有最终决定权,其组成成员应以非属于国家文官的专业人士组成。基于此,我国医保经办机构法人化可将公法自治社团法人作为改革方向,以实现"管办分开"和"法人自主权"双重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今年8月德国汽车高级会议提出的"三公升轿车"的计划和科尔总理关于建立"世界环境理事会"的建议,反映了德国的生态经济政策和维护其汽车大国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默克尔总理领导的大联合政府执政一年间将改善德美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德国的对美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主要表现在默克尔在寻找独立自主外交的同时,实现同美国的和解与接近,并平衡德国对欧政策和对美政策这两个外交支柱,以达到追求本国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娄宇 《德国研究》2014,(4):36-48
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基本导向是在实体法上合理限制契约自由,辅以程序手段积极实现平等就业权。具体表现为在抗辩事由的确定上,在私人自治原则的基础上限制私权、集中指向雇主抗辩事由以及坚持共性概括与个别类型特殊处理;在就业平等权实现的层面上强调分配正义原则下的雇主积极义务和受歧视者获得救济的权利;在司法层面上坚持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上减轻就业者的举证责任,并建立专门机构协助诉讼。德国以法律手段规制就业歧视的理念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宪法"和"地方自治法"为准绳,韩国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以团体自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自治模式,由选举产生的各级地方议会、政府具体行使自治权。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历了短暂的、不完全的地方自治,之后中断了31年。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6月,韩国共举行了5次地方选举。韩国政党通过推荐或支持候选人参与教育监和教育议员以外的地方自治团体首长和地方议员的选举,积极地介入地方自治的整个过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韩国政党的参政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方自治是民主治理的重要手段.法制构建、政治参与和地方税收是地方自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印尼地方自治的发展,一方面遏制了地方分离主义运动,另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政党利益、地方滥权是地方自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