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从理论上厘清大国间权力转移的原因、机制和结果具有重要现实与研究意义。霸权转移论、均势论、权力转移论和领导长周期论是理解上述问题的主要理论。霸权转移论认为国内与国际因素会持续作用于国际关系,使崛起国与霸权国只能通过霸权战争实现国际政治中的霸权转移;均势论将政治因素视为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认为国家能通过多种均势手段将权力转移的结果维持在均势范围内;权力转移论不仅认为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引发了大国间权力转移,还指出了多种权力转移机制,并强调等级制国际秩序的重建是权力转移的结果;领导长周期论将技术因素视作引发权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认为战争是权力转移的主要机制而等级制国际秩序的重建是权力转移的结果。未来可从多个方面深化四种理论的研究并利用其指导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富强实践。  相似文献   

2.
1998年拉美国家在厄尔尼诺现象(损失100亿美元以上)和亚洲及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又一次陷入困境。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亚洲和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国际初级产品比如石油、食品、矿产品需求不旺、价格下跌,严重地影响了拉美国家的出口收入;亚洲国家的货...  相似文献   

3.
始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开始就对拉美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受到的影响最大。为了抵制东南亚金融危机、保持巴西经济的稳定发展,巴西政府耗费80余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削减了近200亿雷亚尔的公共预算,颁布了包括52项内容...  相似文献   

4.
周馨怡 《党政论坛》2009,(12):35-35
中国最大的危机是汇率风险 赫德森是美元霸权问题最权威的学者。在赫德森看来,当前的这场危机和1970年代初的危机十分相似。“危机导致各国政府都在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美元,但是只要国际金融体系的结构不发生根本改变,美元霸权的地位一直持续下去。”美国在1971年8月15日全面放弃美元与黄金(198,2.47,1.26%)挂钩,从此美国可以放任自己的国际收支赤字无限扩大,并通过美国国债吸收其他各国央行的盈余美元为其预算赤字融资,一举奠定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5.
看韩国民众义纾“国难”一月一日被金融危机所困扰的汉城市民在寺庙里祈祷新年好运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着韩国。汉城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美元短缺,外汇告急。政府、银行、企业都在迫不及待地渴望着外来的资金援助。韩国是东亚经济模式中的一员,有过经济腾飞的辉煌,有过...  相似文献   

6.
李成勋 《理论视野》2008,(11):39-3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已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在美国一系列重量级投资银行纷纷倒闭之后,从10月5日到11日一周之内股票价格又暴跌了20%以上,这是20多年来最大的跌幅,而且是在美国国会己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以后出现的股市惨象。值得重视的是,发端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现在已冲击到发展中国家,并且已由金融危机延伸到实体经济增长的下滑。目前,金融危机已成全球关注的焦点,防范金融风暴引起世界经济衰退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将使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与金融体系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化。任何调整和变化都是基于现有的问题而出发的,为此,本文从金融危机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可能在未来发生的技术性变化、制度性变化、周期性变化和趋势性变化。同时分析了在这些变化中中国实现崛起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香港回归后,东亚金融危机随即爆发,香港数度成为金融风暴冲击的重点地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率降为负增长,整体经济进入调整期。在此过程中,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面临考验,对未来提升其竞争力带来较大压力。为了探讨金融危机对香港国际竞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一万亿美元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据权威部门测算,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6万亿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折算将突破1万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全面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 在即将过去的五年间,我国成功抵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五年间连续跨越2个万亿元的台阶。据预计,“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将超过8%,远远高于世界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10,(Z1)
<正> 欧洲债务问题将深刻影响金融市场、市场预期和经济复苏,将是未来全球经济一个重大的不确定性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尚未结束,全球经济在2009年底刚刚出现复苏的趋势,最近又遭遇新的打击。希腊、葡萄牙、西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打破了西方模式完美无缺的神话,对其剖析反思应超越政策批判而进入制度批判,超越经济基础批判而进入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权力本质的上层建筑批判。金融危机的总根源不仅在具体的经济政策,也不只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而在于维持这种经济政策和经济关系的政治制度,在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私有化属性。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自建立以来一直不断自我调整,试图缓和或转嫁其内在冲突。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经济虚拟化和金融化只是其自我调整的最高阶段和完形形态。金融危机标志着西方基于现行政治制度、上层建筑和国际秩序进行内控、自救的企图失败。而新兴国家在危机中实现了政治上的觉醒和发展上的自主,一定程度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转化危机的空间,敲响了西方霸权的丧钟。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52)
关于美元的地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何璋教授认为:近半个世纪,在国际货币领域,美元一枝独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时,人们曾经预言将出现货币多元化的局面。但是,美元成功地经受住了浮动汇率制的挑战,它在国际结算和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并没有动摇。这种货币格局使美国获取了巨额利益,特别是铸币税、通货膨胀税、在资本市场上获取的各种利益以及左右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有理由确信美元霸权雄风难在。尽管美元在国际上仍算坚挺,但是其贸易收支连年逆差,国际收支依靠金融与资本帐户维持。在美国经济中泡…  相似文献   

13.
吴庆才 《党政论坛》2012,(22):49-49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最近出版新著《战略远见:美国与全球权力危机》,该书对超级大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六大优势仍可维持美国霸权——  相似文献   

14.
孙红 《学理论》2009,(24):135-136
自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确立了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优势地位,而维持和巩固这一优势地位即霸权地位,是美国战略文化的主旋律。美国的对华政策中的遏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霸权稳定这一战略文化的主导之下的美国外交选择。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战略文化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仍有遏制中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袁莉 《瞭望》2000,(31)
曾经成为亚洲金融危机“震源”的泰国,终于走上了复苏之路,国际金融信誉评估机构将其投资信用由“垃圾”提升至投资级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3周年之际,泰国呈现出步入经济恢复的轨道,并不断有好消息传出:正式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项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国际著名金融信誉评估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将泰国的投资信用等级从“垃圾”级提升至投资级。 3年前,泰国中央银行因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代之以浮动汇率制而引发了金融危机,并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其后,泰国陷入了货币大幅贬值、…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国内政治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霸权两个大的层次上对当前金融危机起源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这次危机是由积重难返的三十年保守主义政策和二战后美国不断强化的霸权逻辑共同作用使然,这体现着美国特有的周期危机和霸权悖论。  相似文献   

17.
未来十年:中美实力比拼未来十年,中国政府将会向民间开放更多的领域,将这些领域回归给社会。未来十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升高20%,即从目前的1:6.3升至l:5左右。未来十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长幅度将达到15%以上,2023年的文化产品出口将超过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张兰政 《侨园》2012,(4):20
美国牵头对伊朗、叙利亚实施严厉制裁和战争威胁的根本原因是美元及美元赤字,并非因为核武器和人道主义.当今世界有美元结算就有美元赤字,有美元赤字就产生霸权,维护霸权就产生战争,制裁也是一种战争,战争导致世界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 最近几个月,继伊拉克、利比亚之后,中东伊朗、叙利亚发生的危机又牢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引起世界各国的忧虑.美、以利用制裁和战争高调威胁伊科,欧盟、海和会、美国极力施压叙利亚,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为了维护美元的霸主地位,维护美国的赤字经济.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和全球经济的冲击,许多有识之士把非洲当成了经济领域的最后一片飞地,各国政府在探求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也把非洲视为未来发展的动力源之一。那么,长期以来被西方新闻媒介描绘成饥荒、灾难和战乱之地的非洲在经济上到底有何种优势...  相似文献   

20.
福柯透过"权力的眼睛"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权力的普遍性,并断言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圆形监狱".通过分析理性霸权地位的发生历史及知识--权力的联系,他批判了理性对他者甚至主体本身的压制,并试图提出一条通过话语政治和生物政治来瓦解、抵抗理性霸权的道路.在主张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上,他和马克思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实现道路上,二者又迥然不同.他对马克思的一些批评有不公正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