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本 《新东方》2014,(1):25-29
海南建设热带海洋特色鲜明,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岛环境优美、海防坚固的海洋强省,战略构思是以港城为依托建设沿海经济带,以油气综合开发业为主导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以旅游为龙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保护环境建成热带海岛型"生态省",加强海防建设将海南建成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战略基地。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推进经济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科技、教育和文化创新体系,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三沙建设步伐,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为海洋经济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与浙江结为友好省道关系的全罗南道,是韩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点实施区域,也是2012年以海洋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地。本文对韩国21世纪海洋开发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介绍了全罗南道发展海洋经济的理念与举措,提出了利用韩国丽水世博会平台推介浙江海洋经济、促进舟山群岛新区与全罗南道的海洋开发合作、密切关注美韩自由贸易协定进程争取为我所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都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个沿海国家争相开发的"蓝色疆土"。几百年来,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等9个国家的崛起都和他们对海洋的开拓、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世界上的强国都是海洋强国。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正以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浙江民营企业如何跟进并从中获益?在近期召开的以"海洋经济开启发展新空间"为主题的第二届后ECFA时期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们交流探讨进军海洋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今日浙江》2012,(13):63-65
在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之后,省政府明确提出"把山区经济转型发展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之时,作为近海不靠海的天台县, 紧紧承接海洋经济辐射, 推进海陆联动发展。该县按照"特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 充分发挥旅游、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山区经济转型发展, 全力创建"和兴家园、 美丽乡村" , 全面加快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浙江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斟家战略,成为闭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认真领悟中央精神,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7.
李强华 《前沿》2011,(2):147-150
与西方文明源头中把海洋当成征服对象不同,中国先秦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去认知海洋,海洋的博大和神秘不仅吸引了人们对海上仙境的神往,而且成为了人们超越世俗人生的理想归宿。作为先秦道家经典的《庄子》创造性地使用一种隐喻式的寓言体散文塑造出众多不同的审美意象,以海洋意象尤为突出,《庄子》海洋意象内涵着浓厚的超越意蕴。《庄子》在宇宙论实现了海洋对陆地的空间超越、在认识论中实现了"大知"对"小知"的认知超越,在境界论中实现了"无江海而闲"的"真人"对"江海之士"的精神超越。在这一系列的超越中,随着从陆地到海洋尔后从海洋转回陆地的空间变化,完成了精神层面外在超越向内在超越的转变,海洋意象最终在形而上的层面与"道"合一。  相似文献   

8.
周达军 《今日浙江》2011,(13):35-36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国际间以开发和占有海洋资源为核心的海洋维权斗争愈演愈烈,而与之相伴的海洋科技实力的较量也日益凸显。海洋是浙江发展优势所在、希望所在。"十二五"开局之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相似文献   

9.
李军  张平 《中国发展》2013,13(4):12-19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海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体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和北部湾五大海洋经济聚集区.该文阐述了各海洋经济聚集区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海洋国土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同时存在、近海环境恶化成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海洋产业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在此基础上,从海洋产业机构、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域和海岛使用等角度提出了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开发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世界诸多国家早已发展海洋经济。鉴于我国海洋经济开发利用起步晚、发展慢,同时国际社会涉海事务日益增多的特点,借鉴其他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经验,藉此提出加强海洋经济战略研究、强化海洋立法和实施细则、加强海洋意识宣传和观念的形成、全面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策略,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我省是海洋资源大省,也是海洋产业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先后三次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1993年提出"开发蓝色国土",1998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200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  相似文献   

12.
抢抓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机遇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是普陀全面融入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时期。普陀区将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先行先试,以大规划、大项目、大提升为抓手,  相似文献   

13.
刘云亮 《新东方》2014,(5):34-39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南海海洋经济发展,不仅将极大地维护我国南海主权,而且提升我国开发海洋资源技术实力。南海海洋经济有其特殊性,发展南海海洋经济的产业政策也具有特色,海南结合南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应的海洋产业规划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如创建南海海洋经济的保障基地建设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寻求扩大南海海洋服务领域;制定鼓励发展南海海洋经济的一系列地方法规、政策和措施,制定《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条例》等。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我省"十二五"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海洋资源优势是浙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是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也是浙江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浙江要有更大发展,必须提高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变海洋经济"大省"为"强省"。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是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全球”“海洋”“中心”三大核心要义,对标港航枢纽、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文化交流和海洋治理五大功能,打造国际航运贸易中心、海洋产业科创高地,提升我国全球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加上今年的提案,陈明义委员已经是连续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我国海洋事业的提案了。刚打开话头,他就对记者说:"今年我特别高兴,因为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扶建邦 《当代广西》2005,(16):19-2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是海洋大国,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率逐年增大, 海洋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世界各国纷纷重新建立本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洋制度,由此又掀起了一场"蓝色圈地运动"。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国政府的主张,中国可以管辖的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这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与陆地国土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国土。但受国家利益、历史、法律等因素影响,在维护"海洋国土"完整与安全方面,中国现在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11月29日至30日,由浙江省社科联、上海市社科规划办和江苏省社科规划办联合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201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海洋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宁波召开。来自两省一市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海洋产业与港口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海洋文化"讨论热潮的背后,掀起了一股文化分裂的暗流。一些人声称台湾文化的本质是海洋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定性为大陆文化,否定中国海洋文化的存在,企图以此割断两岸文化的关系。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为"台独"势力分裂论调服务的政治目的,从历史事实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