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之一。全区有油茶林面积80.5万亩,油茶林面积占该区有林地总面积的40%。面积和产量均属全国首位,是闻名全国的“油茶之乡”。  相似文献   

2.
4月初,通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辖区内部分人大代表到县林业局调研全县油茶发展情况,为通城油茶产业发展把脉。通城是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从2010年起,该县将油茶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近三年全县已完成新造油茶林5.7万亩,完成老油茶抚育改造1.9万亩,已建成连片1000亩以上基地8个。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黄袍山  相似文献   

3.
6月21日,省人大代表、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姚余良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金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云及林业、水务、国土等部门和有关乡镇负责人的陪同下,对玉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姚余良等深入到该县近年来栽植油茶面积比较大的朱家场、田坪两镇,实地察看茅坡油茶良种采穗圃、云河公司油茶项目基地、罗家寨低产林改造...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三江侗族自治县,通常都说"吃油茶"而不是"喝油茶",因为油茶是我们的正餐。无论在乡村还是县城,一般的家庭早餐和中餐都以油茶为主,吃油茶成了我们日常饮食当中最密不可分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油茶生产,增产油料,增加农民收入,以满足国家和人民需要,1958年我省垦复任务为401万亩(新植任务66万亩),要求一般地区在1958年内将全部荒芜油茶林垦复过来(个别油茶林集中、劳力少的地区亦应争取在二、三年内全部垦复)。垦复全部荒芜油茶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各地应贯彻增产节约,勤俭办社的精神,认真组织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充分发挥农(林)业社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垦复。为了支持农(林)业社垦复和发展油茶林,中央已分配我省油茶无息贷款1,001万元。兹根据  相似文献   

6.
戴龙华 《江西政报》2006,(24):43-44
近年来,永丰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以蔬菜和油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一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初具雏形。全县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镇16个,占乡镇总数的73%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自然村)达800多个。二是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无公害蔬菜和油茶产业已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阳光”产业、富民产业和出口创汇的强县产业。200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产值4.8亿元,超过粮食总产值;油茶林面积达48.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16.8%,油茶总产值达1.3亿元。三是示范辐射效应明显增强。全县共建成“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基地13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基地60多个。尤其是蔬菜生产,已建成重点示范乡镇9个,重点示范村18个,佐龙、坑田公路沿线蔬菜基地规模达2万亩。四是“三农”效益稳步提升。2005年全县农民从蔬菜生产中人均获得纯收入1136元,比上年增加12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相似文献   

7.
沈芹 《人大论坛》2013,(6):42-43
2012年,省人大衣委开展了句期一年的“贵州油茶产业发展前景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作者作为课题研究组的一员,从我省油茶生产的现实意义及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钟芳 《今日民族》2012,(4):33-34
“山水秀美在桂林,古建精华在恭城。”广西南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向来以文、武两庙闻名于世,独具瑶乡风味的恭城油茶更是芳名远播。瑶族是一个民风古朴、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来了远方的客人,都要打油茶喝,这是瑶族人民招待客人最隆重的礼节。  相似文献   

9.
《湖北政报》2009,(11):27-29
<正>鄂林能〔2009〕3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的管理,确保全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和国家林业局关于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以油茶种  相似文献   

11.
我省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茶生长,山区群众有长期栽培经营油茶的习惯和丰富的经验。根据历史材料,全省原有油茶林一百五十多万亩,最高年产量曾达二十五万担左右。过去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摧残破坏,油茶林逐渐荒芜,产量锐减。解放后在各级党政机关的积极领导下,大力组织群众进行恢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如一九五○年茶油产量只有七万四千余担,一九五三年即增至十三万四千九百担。为了迅速地恢复与发展油茶生产,原江西省人民政府曾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发布了「关于积极恢复和发展油茶林,增加茶油产量」的指示,并布置了全省垦复油茶山十万零八千余亩、营造油茶林二十余万亩的任务。在去年夏、秋季间各级政府均广泛地发动群众开展了垦山运动,全省计已垦复油茶山二十九万一千余亩,超过了原布置任务数一点六倍,油茶造林亦于去冬今春完成了三十一万余亩,茶油产量因而亦随之增加。一九五四年全省茶油产量又比一九五三年增产百分之十三,达到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百分之六十七左右。由此可见,我省油茶生产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我们积极努力,油茶生产是可以大大发  相似文献   

12.
暮春清晨,浦城县富岭镇合际村冷水穴山,山林树影婆娑,枝头上飞鸟争鸣,150多亩的油茶生态防火示范林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这片防火林是浦城县人大代表、县森茂林场场长张宪明种的。"要让更多荒山泛绿。"这是张宪明一直追求的梦想。12年前,他  相似文献   

13.
正"打油茶"是广西北部地区三江、龙胜和恭城瑶族一种特别的饮茶习俗。"打油茶"就是煮油茶、喝油茶的意思,以茶汁和杂粮食品配制成咸、辛、苦、甘、香五味俱全的"油茶"汤。目前,"油茶"茶馆遍布广西的各个城市,喝油茶已经成为广西人的一种传统文化,恭城油茶成了一种广西特产。桂北少数民族"打油茶"的生态文化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北部少数民族"打油茶"的习俗,是人们长期依托于  相似文献   

14.
田林县者苗乡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不放松,紧紧围绕油茶、灵芝、火鸡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实现助农增收。该乡以原来油茶面积大、油质好的百隆、八中、六恒三个村为重点,逐年延伸打造示范带,延伸者苗油茶地理标志带,提升者苗油茶知名度,力争2013年在八中村弄麦屯新种植3000亩油茶,  相似文献   

15.
祭油神习俗是湘西永顺土家族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现今还保存在部分土家族传统村落之中。永顺长光村土家族祭油神习俗主要表现在油茶生产的相关禁忌以及仪式两个方面。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是武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是活态传承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祭油神是一种农耕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6.
我省自然条件极适于油茶生长,群众已有长期经营习惯与丰富经验,种植面积约为四百五十万亩。全省八十六县除南县、安乡、沅江三县外,其余各县皆有分布,其中以耒阳、永兴、醴陵、道县、衡山、宁远、黔阳、会同、邢阳、桃源、汉寿、郴县、常宁、平江、浏阳、沅陵、怀化、溆浦、龙山、桑植、吉首、凤凰等县出产较多。由于种植普遍,油茶在广大的山区和丘陵区已成为农民的一项主要副业收入,某些区乡的油茶生产则成为群众的主要生产内容,如永兴三区界牌乡全乡八○五户,其中有一七四户全无稻田,全乡有油茶林二二五八五亩,占总面积百分之九十以上。全省油茶产量战前最高年产量曾达六十四万担,由于反动派的摧残破坏,自抗日战争开始产量锐减。解放后,虽有恢复,但直到一九五三年(油茶小年)年产量尚只四十五万担,一九五四年约达五十多万担。现有油茶林百分之六十已荒芜很久,并且超过七、八十年生的达半数以上,且品种混乱,林相参差,部分油茶林蔓延有油茶尺蠖、蚂蚁、瘿瘤病等严重的病害;单位面积产量极低,有的甚至每亩只能年产油二、三斤。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不断推进兴林富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国华 《今日浙江》2009,(17):38-39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川油料植物,其适生范同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是“兴林富民”的重要产业。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和健康水平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涮整农村产业结构、建没神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更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两创”总战略在林业和山区发展上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8.
"你也打油茶——我也打油茶——家家都把油茶打……""油也清香——茶也清香——瑶家的油茶四季飘香……"不知有多少人,被这悠扬飘香的歌声诱惑着追寻到恭城瑶族自治县这偏僻山区,瞧一瞧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恭城油茶"的制作过程,品一品被乾隆皇帝称为"爽神汤"的油茶滋味,看一看被自治区定位为"生态文化游"的民族风情,亲身感受油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走进恭城,您就会感觉到:无论是城镇  相似文献   

19.
我省的油茶林除个别县外,分布全省,年产油量约70万担左右,是我省城乡食油供应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产区农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收入。近几年来,虽然我们注意了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垦复中耕,培育新林,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荒芜未垦的油茶林仍在40%以上。特别是某些油茶集中产区,荒芜的更多,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增产潜力远没  相似文献   

20.
2月11日上午10点,艳阳高照。光泽县寨里镇大青村村部对面的山上,近100人挥动锄头种植油茶苗。这是该县林业局为福建赛绿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2000亩高标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之一。该县林业局营林科负责人说,到2月底可全面完成新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