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以来,陕西省进入防沙治沙的新阶段,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88.6万亩和31.2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的比重由54.8%下降到13.4%,林草覆盖率上升到33.5%。  相似文献   

2.
钱智 《求是》2007,(10)
新疆气候干旱少雨,沙漠浩瀚,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43%。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效益第一”的思想,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全力推进。“十五”期间,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68%提高到2.94%,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4.95%,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有所减缓。和田地区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全世界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成功业绩奖”。  相似文献   

3.
宁夏是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7.24%。近年来,我们采取综合措施防沙治沙,有效遏制了生态恶化趋势。“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4.7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工程70.13万公顷,三北防护林工程16.21万顷,天然林保护工程18.4万公顷。全区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84%,1994—2004年土地沙化面积减少5.3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37.9%和59.7%,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巴彦尔灯苏木位于巴林右旗西部,地处科尔沁沙地的源头,土地面积144万亩,其中70%是半固定和流动沙丘,严重沙化面积占全旗沙化面积的30.5%,土地荒漠化居全旗之首,俗有“路途遥远沙漠大,十个人来九个怕”之说。1994年,巴彦尔灯苏木被列为赤峰市防沙治沙改革试验区以来,苏木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原则,按照“巩固、完善、提高、创新”的指导思想.以“西治山,东治河,中治沙”的总体布局,大搞“两区”治理,广泛发动农牧民群众开展了消灭流动沙丘的攻坚战。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区域化布局,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5.
防沙治沙 建设秀美山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绘就了我国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强调要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大力植树种草、防沙治沙,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土地沙化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建国以…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古浪县坚持把以节水、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作为大使命,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全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为了全力打造金色大道万亩治沙示范长廊,古浪县将金色大道确定为全县义务治沙基地,从2012年开始,及时安排部署,分解地段任务,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参与义务压沙.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16日,由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甘肃省防沙治沙办公室主办的"纪念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大型宣传活动在兰州举行.据悉,我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治理荒漠化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9.2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5.12%,沙化土地面积11.9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8%.全省还有2.18万平方千米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分布在武威民勤、金昌、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甘南、庆阳等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从我省最西边的嘉峪关、酒泉(敦煌)到张掖、武威(民勤)、金昌的河西地区,从东部区的庆阳(环县)沿西北部至白银,及南部甘南草原的九曲黄河,我省大部分地区正在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和侵蚀.  相似文献   

8.
我部驻地杭锦旗,沙化、半沙化面积占59.3%,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1992年,部党委提出“兴建沙漠万亩林”规划,征得1万亩沙地,签订了为期30年的土地使用协议和自主经营权,开始了治沙造林工程。  相似文献   

9.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防沙治沙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年复一年地抓下去,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绿阴。温家宝总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防沙治沙工作,对做好这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回顾总结防沙治沙的进展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土地沙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安排“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为学习借鉴外省区防沙治沙成功经验,经国家林业局推荐,省政府防沙治沙考察团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地对防沙治沙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沙化情况以及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的介绍,察看各项治沙工程和种植的农作物及中药材等林草植被,了解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地区防沙治沙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增长过快、片面追求粮食种植面积、草原严重超载等是内蒙古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成因。防沙治沙 ,需要在城乡关系的处理上树立现代意识 ,不能只从眼前利益出发 ,让农村牧区去消化承担人口压力 ;还应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 ,进行生态移民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宏观调控 ;还要充分调动和保护防沙治沙地区农牧民的积极性 ,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3,(2):14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区草原建设总规模5355.5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43.1%。这些数据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大量工作。5年来,我区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0,(5)
正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1.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于12盟市的91个旗县(市、区),内蒙古承担了全国40%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经过几十年、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内蒙古取得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的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8,(9)
正内蒙古是森林资源大区,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较大的省区。全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亿亩,森林面积3.73亿亩,均居全国第1位。天然林面积2.1亿亩,人工林保存面积9732万亩,均居全国第2位。活立木总蓄积14.84亿立方米。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格局中,我区是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内蒙古的生  相似文献   

15.
<正>阜新市彰武县地处辽宁省最北端、科尔沁沙地南缘,生态基础脆弱,自然条件恶劣。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是辽中南城市群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1952年以来,彰武县几代治沙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传承接力,坚持科学防沙治沙,历经70年实践,为“三北”乃至全国防沙治沙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12,(11):16-17
正生态林业建设走在前多年来,宁夏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六个百万亩"林业生态工程,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森林资源快速增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区每年新增造林面积都在150万亩左右。截至目前,累计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以来,吉林省全面启动生态草建设工程,建立了具有创新性的荒漠化治理模式。至今,共完成生态草建设面积620万亩,遏制了荒漠化趋势,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4)
正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相继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百万亩樟子松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创新生态建设管护机制,积极探索林业建设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了生态建设由单纯生态效益向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转变。多措并举建设绿色屏障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87%。2000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北溯风沙源来到多伦县考察,做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国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疆防沙治沙面临的主要困难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新疆沙化治理,为当地群众造福,有利于新疆发展和稳定。新疆防沙治沙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着力改善沙区人民的生存、发展条件,推动沙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3,(10):3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武川县作为自治区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北窗口,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本县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全市乃至全区的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武川县委、政府将生态保护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和"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全面开展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同步增长,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截止2012年,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100.65万亩,飞播造林26.1万亩,围栏封育71.9万亩,累计增加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