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等四个阶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理清这些问题,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华 《探索》2002,(1):13-16
私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如民族资奉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私营经济、私人经济,等等。但从40年代始,毛泽东更多地使用“私人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的概念。中国的经济是在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复杂关联中曲折发展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得失存亡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判断和中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密不可分。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嬗变在苏区和革命根据地要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个广大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由充分利用转向要逐步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和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过渡时期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利用"、"限制"为主,再到以消灭私人资本主义为目的"改造",这是党在不同的阶段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同政策.本文考察、分析了党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1940年代毛泽东在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过程中提出了中国需要"资本主义广大"发展的认识,此种认识在中共七大时达到高峰,却在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生原则性改变。这种曲折认识,不仅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苏关系的微妙多变密切相关,更深刻受制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逻辑所规定的"革命阶段论"。具体而言,表现为"夺取政权"(夺权)与"所有制改造"(改制)两个上下承接的革命时期内,中共对"资本主义"的不同认识层次,及其应对策略。"发展资本主义",虽然在理论上成为民主革命的自然结果,但终因其在"革命"逻辑限制下,无法找到对应逻辑空间与制度环境而归于消失。因此,对此特殊历史时期之产物,似乎不宜作过高"现实价值"估计。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霞飞 《党史纵览》2004,(6):28-3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白冶钢 《求实》2006,2(Z4):47-4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私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提出了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五反运动的战略指导谭幼萍建国之初,我国在经济上实行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由于当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党和政府对其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王光美对一则有关八大史实的回忆作为立足点,重新探讨了八大前后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脉络,认为毛泽东自始就不同意八大政治决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但由于理论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在八大政治决议通过前重新把阶级斗争确立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结束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逐步在理论上提出"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修正主义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观点,经过1957年整风反右的实践,最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开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标志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开始向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复归.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在中国现代经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上承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经验,下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笔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从扶植到改造(1949-1953),第二阶段从改造到"利用"(1953-1957),第三阶段从"利用"到消灭(1957-"文化大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的,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经济政策”,是一束耀眼的经济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内涵丰富。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在理论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 设时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上许多基本观点仍对我国今天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晚年无疑是这个伟人一生中最为复杂和矛盾的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观点,不管正确或错误,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梳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化建设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怎样看待已有的化资源:是否认可化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化建设的方向与现代化的关系。他提出过很好的思路。但认识和实践的脱节也非常明显,其成败得失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消费经济思想带有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烙印与国情特点;有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内容;体现其消费思想的消费政策有供给制、消费品统购统销、配给制、福利保障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统战思想内涵的哲学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唯物论、知行统一的认识观、求同存异的辩证法。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统战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统战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研究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哲学内涵,是深入理解毛泽东统战思想的正确途径.是灵活运用毛泽东统战思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瑗 《理论学刊》2008,3(4):22-2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旷日持久,历时十年,又称"十年论战".它是中苏关系史和中共党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场论战既表现了意识形态之争,又蕴含着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了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领导权之争.1963年9月中共中央开展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是中苏论战的转折点.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国内外影响最大、最代表中共方面论战的核心观点,从而使中共在中苏论战中由防御转为反攻,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争论,把中苏论战推向顶点和高潮.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中苏关系的破裂,强化了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因而和旨在完成"反修防修"任务的"文化大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把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重要思想,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主要群众观。认真总结、深刻认识和努力把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观,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今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领导就是服务"观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新的阐发.建立服务型政府,使"领导就是服务"有了制度保证,政府应当管什么,怎样管,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要从干预型政府,变为服务型政府,并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