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己确定了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leuropneumoniae,以下简称HP)有12个血清型。国外报道有关嗜血杆菌的血清学定型方法有玻片凝集、2ME-试管凝集、间接血凝、琼脂扩散、荧光抗体及协同凝集等试验方  相似文献   

2.
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pleuropneumon-iae)又叫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leuropne-umoniae)是引起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尤以3月龄仔猪受害最为严重,已成为各国集约化养猪场的主要危害之一。据报道,该菌有12个血清型,而以血清Ⅰ型菌毒力最强。当前预防本病尚无有效的方法,有人用灭活的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溶血素预防本病,取得较佳效果。为提高本菌溶血素的产量,本试验对猪胸膜肺炎嗜血杆菌血清Ⅰ型菌溶血素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快速鉴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利用Loopamp Realtime Turbidimeter LA-320c仪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LAMP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65℃下反应15 min实现肉眼可视化直接判定结果。该方法仅对副猪嗜血杆菌有特异扩增,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肠炎沙门菌等其他10种相关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表明特异性好,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其检测的灵敏度为0.175 fg/L,高于PCR方法1×10~4倍。对94份临床发病猪的鼻拭子样品平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与NY/T 2417—2013标准中的方法间的符合率为96.8%。本方法为基层和口岸快速鉴别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鼻炎系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llinarum)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流水样鼻涕,面部水肿和流泪为主要特征。本病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虽未见有本病的详细报道,但资料表明,一些地区曾有类似于本病的鸡病发生。为建立SPF鸡群的检测方法,我们对人工感染本病鸡只进行了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省5个县(区、市)疑似患有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的98份病料中分离到26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观察以及PCR鉴定最终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对26株已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4型8株,5型6株,12型5株,13型2株,其余5株无法分型,并且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氯霉素敏感性略有不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具有耐药性。试验结果对浙江省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由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广泛地流行于世界各国,近年来,我国的北京、陕西、云南、河南及山东等省市曾先后有本病发生。1988年11月,安徽省巢湖市某户饲养的良种罗曼蛋鸡父母代爆发了一种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和脸部肿胀以及红眼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现场调查,结合临床解剖、病原涂片、动物接种、琼扩试验的结果,确诊为由鸡嗜血杆菌所致的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副鸡嗜血杆菌的体内表达基因,提取了副鸡嗜血杆菌的全基因组,构建了副鸡嗜血杆菌基因组的pET系统表达文库。运用PCR及核酸内切酶(SalⅠ+NdeⅠ)鉴定基因文库,并以病原菌吸附后的康复血清作为探针,采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基因文库进行筛选。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有0.5~2kb的片段插入,99%的基因包含在基因文库中;重复筛选后得到的阳性克隆再经过PCR与SalⅠ+NdeⅠ酶切鉴定后定向测序,并对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分析后发现筛选获得的基因中,有1个表达为转运谷氨酰还原酶、1个表达为转录终止因子,1个表达为荚膜合成域2,还有2个表达为保守假想蛋白。结果表明,本研究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VIAT)筛选到了一些副鸡嗜血杆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并对基因的功能做了初步探讨,在找寻副鸡嗜血杆菌在体内生存以及致病关键基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为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副猪嗜血杆菌5型galE基因缺失株,本研究通过重叠PCR构建了galE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然后将其连接到pRE112载体而构建了重组自杀性质粒pRE112ΔgalE;使重组质粒pRE112ΔgalE转化大肠杆菌X7213,与副猪嗜血杆菌接合转移,应用两步法筛选galE基因缺失株HPS-YA-008ΔgalE,用PCR方法验证galE基因的缺失突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galE基因缺失株HPS-YA-008ΔgalE的生长特性、药物敏感性、对保育猪的毒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galE基因缺失株HPS-YA-008ΔgalE构建成功,且缺失株的毒力已经被致弱,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为研制更加安全的副猪嗜血杆菌弱毒疫苗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分泌抗副鸡嗜血杆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1)张培君佟瑞平陈小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00081)P.J.Blackal(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研究所)副鸡嗜血杆菌(Hpg)是引起鸡传染性鼻炎(IC)的病原菌。根据Page的分型方法,H...  相似文献   

10.
用Sau3AⅠ酶切副猪嗜血杆菌(HPS)SC-1株基因组,回收500~2000bp的片段,并与pRSETa/b/c载体连接,构建了HPS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将攻毒后不同时间的猪血清混合,分别与体外培养的HPSSC-1和大肠杆菌BL21的全菌、超声裂解产物及热变性裂解产物进行吸附,用ELISA检测吸附效果,并用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再用经过吸附的混合血清对HPSSC-1基因组表达文库进行菌落原位免疫杂交筛选;对筛选出来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文库库容量为1.2×104CFU;混合血清经过吸附后,D450nm由0.384下降到0.220。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吸附的血清与HPSSC-1株超声裂解产物无任何条带;通过原位免疫印迹筛选获得5个阳性克隆;阳性克隆测序结果经DNAMAN分析初步推测出5个可能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开放阅读框,BLAST分析表明,这些序列与GenBank中的副猪嗜血杆菌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在99%以上,分别涉及副猪嗜血杆菌的酪氨酸磷酸酯酶、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及2个假定蛋白。结果表明,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从副猪嗜血杆菌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中成功筛选出5个阳性克隆,其中部分基因可能与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检测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选用了在4、5、12型副猪嗜血杆菌中稳定表达的3种蛋白经原核表达后作为候选抗原和全菌裂解物同时包被酶标板,对临床猪血清进行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发现以锰依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SD)作为包被抗原得到的结果最接近用副猪嗜血杆菌全菌裂解物进行ELISA检测的结果,故确定以MSD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通过方阵滴定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质量浓度为1.5μg/mL,4℃过夜;50g/L脱脂奶粉溶液37℃封闭2h;血清稀释度1∶160,37℃作用90min;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为1∶15 000,37℃作用45min;底物显色时间为37℃6min。抗体临界值D450nm≥0.245 1判为阳性,D450nm0.208 3判为阴性,介于两者之间为可疑。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红斑丹毒丝菌、马链球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重复性较好。用建立的间接ELISA对114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与4、5、12型全菌裂解物的ELISA检测结果比较,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77%、80.00%和90.00%。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可被用于4、5、12型副猪嗜血杆菌的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出现广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 ,故又有传染性浆膜炎之称。自从 190 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 ,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相继报道了鸭群中流行的情况。进入 2 0世纪 70年代之后 ,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该病也成为危害我国商品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据报道 ,受侵害的鸭品种主要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康贝尔鸭等。由于该病…  相似文献   

13.
利用鸡副嗜血杆菌HPG9323株研制了血球凝集抗原,进行鸡传染性鼻炎的血球凝集(HA)和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表明HI试验是初步鉴定A型鸡副嗜血杆菌的快速、简便的方法,HI试验可以快速、特异地进行鸡传染性鼻炎的抗体检查。检测结果说明,人工感染鸡的传染性鼻炎抗体阳转率可达100%,感染后12用,25%的鸡仍为HI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4.
自1947年氯霉素被发现以后,它就在兽医药库中享有显目的地位。它具有以下特点:(1)对多种病原体有较强的抗菌性,即对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Bordet氏球杆菌、嗜血杆菌、绿脓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致病性病原体,以及对其它的抗菌剂有抗药性的多种病原体,都有抗菌之效能;(2)投入动物体内有良好的渗透性,即大多数氯霉素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鼻炎病(Infections coryya)是由鸡嗜血杆菌(简称HG)所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受害器官主要是鼻道和鼻窦。本病主要发生在中雏,开产鸡中有时也有发生,发病率较高,强毒株可引起高的死亡率,一般死亡率较低。潜伏期短,感染后1~3天即表现症状,鼻道和鼻窦有浆液性到粘液性的分泌物,睑部水肿,结膜炎,进而出现头部水肿,下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现罗音。常伴有腹泻。发病后产卵率  相似文献   

16.
新疆部分地区绵羊李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均可感染 ,绵羊的易感性最高。发病动物表现以转圈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状 ,故又称转圈病。绵羊感染李氏杆菌多与饲喂青贮饲草有关 ,故又称青贮病。据报道 ,本病在 2 0世纪 70年代前只在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羊群中散发 ,目前几乎在所有养羊国家都有发生 ,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1999年 ,法国报道了有关李氏杆菌污染食品而造成人感染与死亡 ,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近年来 ,随着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贮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7.
我校实验猪场是个猪瘟老疫区,1978年曾发生猪瘟死亡仔猪和小猪20余头。1980年5月发生猪瘟死亡断奶仔猪15头,其中采取3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结果,均分离出李氏杆菌。 在猪瘟病料中分离出巴氏杆菌和沙门氏杆菌较为常见,此外还有分离出丹毒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恶性水肿梭菌和球菌等的记载。但猪瘟继发感染李氏杆菌的病例尚未见有报道。现将该病例的诊断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裂解的副猪嗜血杆菌菌体上清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试验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80μg/mL;37℃作用2 h后4℃过夜包被,待检血清的稀释度为1:320,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1 h,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5 000,作用时间为1 h,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待检血清S/N值≥2.5时判为阳性,S/N值<2.5时判为阴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对200份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敏感性比间接血凝试验高,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李青红,林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兽医站库尔勒841023)(农二师三十三团兽医站)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呼吸道病。1994年12月,库尔勒市一专业养殖户饲养的蛋鸡发生以上呼吸道急性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本属有四种细菌,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于1926年由Murray等人在英国首先查明,现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该菌可使50多种畜、禽和人致病,部分野生动物、鱼和甲壳类均能自然感染。我们从南京W牧场相继发生两例李氏杆菌病育成乳牛脑及肝组织中分离到1株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鉴定结果表明与已知李氏杆菌特性一致,现将分离过程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