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4月 ,福建省漳平市灵地乡某村的黄牛发生以流涎和下颌、颈部水肿为特征的疫病。该自然村饲养黄牛 45头 ,发病 9头 ,发病率为 2 0 .0 % ,死亡 3头 ,致死率为 33 .3 %。以前与该村邻近的新桥镇产盂、武陵坑、产坑、秀溪、龟池 5个村的水牛曾发生过同样症状的疫病 ,当时发病 44头 ,死亡 33头 ,病死率达 75 .0 %。由于前次诊疗的经验 ,经综合防制很快控制了本次疫情 ,损失较小。1 主要临床症状病牛精神萎顿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体温升高达 41℃ ;病牛下颌、咽喉部、颈部皮下组织炎性水肿 ,有的波及胸前及前肢 ;病牛舌肿胀 ,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3.
于红 《西亚非洲》2001,(4):46-50
昏睡病是自远古以来就肆虐于非洲大陆的热带传染病,严重阻碍了非洲农业、畜牧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非洲历史的演进。本文概述了非洲社会控制自然生态系统以阻止昏睡病传播、蔓延的社会机制,并评析了殖民主义对非洲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出殖民主义入侵引发的巨大震荡和冲击破坏了非洲人抵御昏睡病威胁的社会机制,造成空前的生态灾难,导致了昏睡病的大规模爆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某种畜场海福特7岁种公牛,近期曾采精配种。1980年8月22日晨发现倒毙于厩舍中。该牛生前在山上放牧,当晚的采食、饮水均未发现异常现象。 剖检所见 病牛营养良好,被毛不洁。鼻孔流出暗红色血液已凝固。结膜蓝紫色。  相似文献   

5.
牛支原体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牛呼吸系统综合征、结膜炎、中耳炎、乳腺炎、关节炎甚至流产等疾病,给各国养牛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及有效的药物可用于该病的防治,及时诊断牛支原体病有利于牛场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扩散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牛支原体病的临床特征、牛支原体分离培养、牛支原体免疫学检测、血清学诊断及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牛呼吸系统综合征、结膜炎、中耳炎、乳腺炎、关节炎甚至流产等疾病,给各国养牛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及有效的药物可用于该病的防治,及时诊断牛支原体病有利于牛场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扩散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牛支原体病的临床特征、牛支原体分离培养、牛支原体免疫学检测、血清学诊断及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的诊疗1997年4月,苏州吴县某猪场3月龄猪群出现咳嗽、气喘,口吐白沫或带血,耳、四肢皮肤均有出血斑,体温400~415℃,病程达1月之久,发病率为80%,死亡率为37%。临床症状最急性病猪突然死亡,死前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急性...  相似文献   

8.
9.
为建立快速鉴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利用Loopamp Realtime Turbidimeter LA-320c仪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LAMP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65℃下反应15 min实现肉眼可视化直接判定结果。该方法仅对副猪嗜血杆菌有特异扩增,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肠炎沙门菌等其他10种相关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表明特异性好,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其检测的灵敏度为0.175 fg/L,高于PCR方法1×10~4倍。对94份临床发病猪的鼻拭子样品平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与NY/T 2417—2013标准中的方法间的符合率为96.8%。本方法为基层和口岸快速鉴别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1990年3月以来,广东省先后有4个集约化养猪场发生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简称PHP),现将对本病的诊断及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990年3月份以来,广东省先后有四个集约化养猪场3~5月龄生长发育良好的肥育猪突然发病,发病率2%~5%,病死率20%~50%不等。个别猪场还见初产或经产母猪分娩前后突然发病死亡。 (二)临床表现 急性病例,见于成年肥育猪出栏或运输过程中,多无症状而突然倒地死亡。或见体温升高(41~42℃)。呼吸急促,张口伸舌,呈犬坐姿势。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48小时内窒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副鸡嗜血杆菌的体内表达基因,提取了副鸡嗜血杆菌的全基因组,构建了副鸡嗜血杆菌基因组的pET系统表达文库。运用PCR及核酸内切酶(SalⅠ+NdeⅠ)鉴定基因文库,并以病原菌吸附后的康复血清作为探针,采用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基因文库进行筛选。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有0.5~2kb的片段插入,99%的基因包含在基因文库中;重复筛选后得到的阳性克隆再经过PCR与SalⅠ+NdeⅠ酶切鉴定后定向测序,并对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分析后发现筛选获得的基因中,有1个表达为转运谷氨酰还原酶、1个表达为转录终止因子,1个表达为荚膜合成域2,还有2个表达为保守假想蛋白。结果表明,本研究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VIAT)筛选到了一些副鸡嗜血杆菌体内诱导表达基因,并对基因的功能做了初步探讨,在找寻副鸡嗜血杆菌在体内生存以及致病关键基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为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Jembrana病(Jembrana Disease,J D)1964年首先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由于该病类似牛瘟,而令人关注。虽然在日本的协助下采取了一些防疫措施,但迄今对其病因尚未查清,因而诊断及治疗方法都尚未确立。本病是以发烧、淋巴肿大、粘膜及桨膜出血、腹泻等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1964~1965年初发时,死亡率高达71.3%。目前,巴厘州的8个地区中,在西部3个地区呈地方流行性发生。1983~1987年5年之间的发生数(括号内为死亡率)分别为541头(12.75%),1078头(17.63%),882头(18.59%),827头(23.9%),1063头(14.56%)。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高效纳米PCR检测技术,根据文献合成了1对针对HPs的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对纳米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然后用建立的纳米PCR检测HPs、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猪链球菌2型等猪源细菌以验证该纳米PCR的特异性,同时比较该纳米PCR与普通PCR的灵敏度。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只有HPs能够扩增出822bp的目的片段,其他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纳米PCR的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倍,最低可检出4.19×10-6 ng/μL的HPs基因组DNA。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16S rRNA基因的HPs纳米PCR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和检验检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用Sau3AⅠ酶切副猪嗜血杆菌(HPS)SC-1株基因组,回收500~2000bp的片段,并与pRSETa/b/c载体连接,构建了HPS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将攻毒后不同时间的猪血清混合,分别与体外培养的HPSSC-1和大肠杆菌BL21的全菌、超声裂解产物及热变性裂解产物进行吸附,用ELISA检测吸附效果,并用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再用经过吸附的混合血清对HPSSC-1基因组表达文库进行菌落原位免疫杂交筛选;对筛选出来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文库库容量为1.2×104CFU;混合血清经过吸附后,D450nm由0.384下降到0.220。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吸附的血清与HPSSC-1株超声裂解产物无任何条带;通过原位免疫印迹筛选获得5个阳性克隆;阳性克隆测序结果经DNAMAN分析初步推测出5个可能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开放阅读框,BLAST分析表明,这些序列与GenBank中的副猪嗜血杆菌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在99%以上,分别涉及副猪嗜血杆菌的酪氨酸磷酸酯酶、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荚膜多糖输出蛋白及2个假定蛋白。结果表明,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从副猪嗜血杆菌SC-1株基因组表达文库中成功筛选出5个阳性克隆,其中部分基因可能与毒力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己确定了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leuropneumoniae,以下简称HP)有12个血清型。国外报道有关嗜血杆菌的血清学定型方法有玻片凝集、2ME-试管凝集、间接血凝、琼脂扩散、荧光抗体及协同凝集等试验方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us paragallinarum,简称Hpg)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影响母鸡产蛋、小鸡生长发育和肉鸡的肉质。为防制本病,我们正在进行IC灭活苗的研制。在培养Hpg时,使用了鸡血清鸡肉汤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结果发现,这两种培养基长菌数量均有限。为便于工厂化生产和降低培养基成本,笔者于半合成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agle氏最低要素营养液(MEM),作增菌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校教学实验农场荷兰乳牛群,1984年5月~1989年6月有4头发生放线菌病,全部治愈。临床表现 病初在颊部下缘或咬肌的下后部位出现界线分明的骨性硬肿,触诊不热,但按压敏感。硬肿缓慢增大,致患侧面部变形,重者影响采食、吞咽、咀嚼。病畜逐渐消瘦,奶量剧降。有的病例患部皮下出现脓肿。有的病例皮肤破溃,排出粘稠、黄色脓汁,并形成瘘管。探针检查,瘘管直通下颌骨髓隙。手术切开见患部下颌骨坏疽溃烂,形成蜂窝状腔洞,腔洞内充满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中夹杂着黄色粘稠脓汁。骨疡的周围有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18.
牛螨病调查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粮油食品出口公司肉牛基地饲养的牛群,近年来,发生螨病,发病率达30.37%,最高可达80%。严重影响着肉牛养殖业发展。为有效地防治该病,我们在1985~1986年对本区11个县的肉牛育肥场的牛螨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分泌抗副鸡嗜血杆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1)张培君佟瑞平陈小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00081)P.J.Blackal(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研究所)副鸡嗜血杆菌(Hpg)是引起鸡传染性鼻炎(IC)的病原菌。根据Page的分型方法,H...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省5个县(区、市)疑似患有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的98份病料中分离到26株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观察以及PCR鉴定最终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对26株已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中,4型8株,5型6株,12型5株,13型2株,其余5株无法分型,并且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磺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氯霉素敏感性略有不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具有耐药性。试验结果对浙江省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