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唯物吏观视域下,马克思通过对作为变革现实活动的实践范畴的拓展,将技术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加以实证地、宏观地考察,马克思表达了技术的辩证特性的思想:一方面工业、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另一方面,工业、科技、分工可能导致生产力异化。在扬弃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马克思发展了他的技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市民社会异化本质的批判,强调“自由人联合体”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共同体。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注重回归马克思的原初语境,提出市民社会与共同体两种历史存在形式之间的对立是市民社会理论批判的前提,主张通过“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的逻辑来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延长线上的丰富与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本源共同体三种形式谈起,聚焦日本市民社会派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解读,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个人全面发展理论所体现出的哲学内涵与人本主义倡导的人的发展现的哲学内涵进行了比较。在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提出中,马克思和人本主义都是基于异化理论,但是人本主义仅看到了技术异化,没有看到技术异化背后的黑手,而马克思则指出真正的异化是劳动的异化,进而提出个人全面发展理论;在个人全面发展理论对自由的诉求中,人本主义将人实现发展的自由概括为绝对自由和孤立,而马克思主义则强调了相对自由和主体问性。把交往能力视为个人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比较,本文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本主义的超越,人本主义是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自然异化逐渐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反思。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关注生态危机问题,提出了自然异化理论,从科学技术的滥用、异化消费的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的存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主张,其理论构成了早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为西方国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对于当今社会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它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状、异化消费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向我们描述了如何了解自然、解放自然过程。通过简要回顾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思想,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生态思想的着力点,并就其思想给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做出了几点归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一生都关注劳动异化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劳动思想开始,在其一生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著作都对这个问题做了论述。写于1845年—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探讨了异化劳动的问题。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劳动理论问题,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来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关系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不断地去学习、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理论界就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主要围绕着:“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是否承认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异化”等问题展开的。这场争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也纠正了一些学者在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直到今天,这场争论仍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一篇重要著作,是创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开端。而异化劳动理论是《手稿》的核心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概念的成果。从异化概念出发,马克思在介绍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然而,异化劳动理论只是马克思阶段性的理论成果,其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异化劳动理论必然向剩余价值理论转化。  相似文献   

9.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存在,在文化层面表现为文化异化。文化异化在当代主要体现在价值的异化、文化的浮嚣、道德的失落等方面。在社会劳动异化和人需要物质化的影响下,文化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文化异化并非完全一无是处,要正确看待文化异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在实现自我发展中力求文化异化的克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源远流长的"和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弄清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和谐哲学是以农业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具有素朴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粗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业社会时代诞生的更高级更精致的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其所包含的和谐思想从理论形态上说是对以往人类和谐思想也包括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质的提升,因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和谐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态度的社会性、价值性决定了中产阶层的社会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流变的、多样的,甚至同一时空中产阶层不同群体的社会态度也不一样。当代西方中产阶层的社会态度是一种自我人格异化,其典型的论述当数米尔斯的"渴望中间过程论"、福塞尔的"驼鸟心态论"和贝尔的"人格分裂论"。西方中产阶层社会态度影响着西方社会的发展,中产阶层早期的革命性态度是现代转型的思想引擎;工业化时期的批判性态度是阻扼工业社会腐败的精神力量;而后工业时期的异化态度则是西方社会精神衰变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推动人类社会伟大变革的同时,客观上也使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科技与价值分裂,理性与入伦疏离,已经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故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科技异化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找到消解异化影响的手段,从而合理规避风险,才是科技兴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批判,探索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哲学和社会问题.今天,辩证地理解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汲取其中合理的成分,反思其不足之处,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集中反映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同人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不只是停留于从伦理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进而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初步回答了许多涉及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问题,从而为他创立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集中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在异化劳动范畴内总结性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现实基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的弊端,进而表明扬弃异化及实现共产主义的未来社会理想。异化劳动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史,还在于能为理解及认识当今中国社会问题提供重要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观,蕴涵了丰富的和谐社会的思想,虽不成熟,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仍能得到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见于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地位,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途中的一级重要阶梯。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异化的历史,异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异化产生于人类生存的两歧,只有通过心理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消除。不论是马克思还是弗洛姆阐发异化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想要解决异化的社会与异化的个体,让人全面发展。进入DT时代,也就是数据时代,一个新时代应当对彼时代的经典理论做出调适。  相似文献   

18.
社会批判理论家弗洛姆,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以建立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实现人和社会的健全发展。其思想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异化论从“否定”的哲学视角阐述了损害人基本尊严和破坏自然生态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从“肯定”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就是异化消除后人与自然生态良性互动的最高状态。所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平等受益于自然并共同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的实现,就以异化的消除为前提。面临严峻环境生态问题,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孟鑫 《理论前沿》2006,(24):24-2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异化消费是现代社会中出现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应避免异化消费的不良影响,建立和谐的消费理念,把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