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并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处于一般水平。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物质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加大活动文化,优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这是校园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80份本院历届毕业生调查资料,分析了安徽省部分中医医疗机构人才群体和科室床位设置状况,提出了中医本科人才需求预测和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医专业教学计划,是高等中医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它体现了国家对培养中医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堪称人才设计的“蓝图”。探讨中医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乃是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和关键所在。本文拟就我院84和85级中医专业计划教学的设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是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环境。而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结合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并与社会文化的各类形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封闭性、主流性与多元性的特性。针对校园文化的这些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必须区分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功能之不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引导、规范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基本方式,以“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标教学法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使绝大部分学生实现达标的一种教育运行机制,就称之为目标教学法,笔者着重探讨目标教学法在高等中医教育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以冀提高教育质量,解决"临床实践环节少、动手能力差、临床适应期长、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等棘手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解放三十多年来,在党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医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陆续创办了几十所高等中医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专门人才,且已成为中医教学、医疗、科研的骨干力量。 高等中医教育虽经三十多年的探索,但其教学计划仍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至今尚无一个具有固定模式较为满意的教学计划;教材虽经多次修改,但至今亦无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教材。从近几年来中医专业毕业的同学参加工作后反馈回来的信息,及目前中医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八十年代中医学院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方面来看,目前高等中医教育确实严重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培养。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如舆论环境、教育环境、活动环境和设备环境等。目前校园文化环境中存在的实惠主义思想、唯书唯上的做法、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等现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转变思想、强化政治教育和提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着手,才能逐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校园文化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依次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校园文化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其基础和载体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而人文素质教育就顾名思义就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教育。医药卫生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依托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毕业生素质高低和实际工作能力好坏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精神面貌、理想志愿、人文精神的整体反映,会对每个学生的行为、思想造成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校园文化及人文素质培育的相关理论,讨论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要求,分析了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功能,最后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公安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必须体现主导文化精神的内容,在社会主导文化的辐射下表现自身的特征。公安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是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及其这一校园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公安特色来实现的。公安校园文化以课堂文化为主要的依托,是文化概念在公安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课堂文化的外在表征是“传道、授业、解惑”,其内在实质是对社会主导文化和公安文化的传扬,公安校园文化应该以课堂文化作为一种辐射源,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教师的授课既是社会主导文化的传播载体,又是形成公安特色校园文化的源体。公安校园文化是使公安教育目的实现的精神环境。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优化女大学生成长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女子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和谐校园文化为载体,以价值观教育、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为切入点,优化女大学生成长环境,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女性人才。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校特色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应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区域性校特色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合格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枣庄职业学院结合枣庄地域文化,建设了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特色校园文化,并探索出运用特色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论坛》2013,(11):I0010-I0011
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育人体现在学校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实践育人的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中医药文化、民族医药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三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今后学校将继续以突出实践育人的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人是环境的产物,大学生能否成才与其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校园文化不断经受着来自各方面消极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是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校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但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人才辈出。近代中医学校所做的各种探索可指导现代中医学校体制的完善,同时也为现代中医学校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素材。民国时期中医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师带徒为辅;主张中西汇通,崇尚经典;重视临床,加强实践。这些特点可以为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医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哲学思想。传统中医文化在海内外颇具影响。传统中医文化在文化统战中具有引导作用、凝聚作用、认同作用和联络作用。因此,应多形式多途径以中医文化为纽带,大力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单一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医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既是中医科学内在的要求,又是中医科学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加强中医院校的人文教育要从学科综合、课程设置及个体素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入手,培养医德、医术兼备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主要的科研基地、人才集结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广对于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力图寻求解决问题之道,为全面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单一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医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既是中医科学内在的要求,又是中医科学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加强中医院校的人文教育要从学科综合、课程设置及个体素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入手,培养医德、医术兼备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生时期是整个人生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生理、心理、情感状态、生活行为方式及素质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所谓校园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也就是除教学、科研以外的一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文化设施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它是围绕师生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师生员工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调整学科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目录时提出的,包括了高等中医院校原有的《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和《温病学》3门课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实为中医教育体系的改革举措之一,它必须有适合其学科特点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现行的《温病学》教材从基本理论到临床实践,已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温病学的各个方面,尽管某些内容还存在商榷之处,但总体来说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