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业一体化发展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构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合作发展的新战略支点的重点和关键.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广西成为西南、中南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一体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而从提高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想认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与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建设,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建设,已将其列为经国务院批准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率先发展的重点区域。本文分析了其加快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给广西政府行政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着力提升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塑造高效、灵活、廉洁的政府形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改善投资环境,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7月8日—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好、发展好,不只对西南地区,而且对中南地区,甚至对全国都具有战略意义,广西要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霎时间",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成为八桂大地的热门话题。什么是战略支点?新的战略支点其内涵、目标、要求、任务是什么?广西应如何构建新的战略支点?这些需要广泛探讨,深入研究,形成共识。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22日,广西宣布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吹响了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号角,拉开了广西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序幕。为了纪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五周年,进一步推动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本期我们特别邀请有关专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要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和深化同东盟的开放合作,构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在广西对外开放合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必须在建设广西北部湾人才特区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11,(2):65-65
2006年3月22日,广西宣布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吹响了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号角,拉开了广西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序幕。为纪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五周年,进一步推动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最近,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相似文献   

8.
人才资讯     
《人事天地》2011,(3):66-66
2006年3月22日,广西宣布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吹响了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号角,拉开了广西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序幕。为纪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五周年,进一步推动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最近,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家单位共同举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支撑体系研讨会”活动。旨在通过论文征集,纳民意、集民智,回顾五年来各类人才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情况,展望“十二五”时期人才更好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声音     
《人事天地》2016,(4):4
正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第二个10年的起步之年。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际大通道的主通道、战略支点的核心区、"一带一路"的衔接点,在落实"三大定位"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必将享受最大的政策红利。同时,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区经济实力最强、成长性最好的发展区域,能否实现升级发展,在全区率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实施,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广西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也为广西的人才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先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瓶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时应对,于今年2月29日,  相似文献   

11.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当前广西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人才资源是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优势,为北部湾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广西将西江经济带列入“十二五”规划,随后在政策方面取得国家支持,形成与北部湾经济区双核联动发展,以此推动形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然而,西江经济带发展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已影响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应加快编制规划、实现科学布局;确定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经济战略格局;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拓宽船舶业务发展;打造梦幻旅游、实现生态文明和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西将西江经济带列入"十二五"规划,随后在政策方面取得国家支持,形成与北部湾经济区双核联动发展,以此推动形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然而,西江经济带发展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已影响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应加快编制规划、实现科学布局;确定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经济战略格局;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拓宽船舶业务发展;打造梦幻旅游、实现生态文明和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钟畅姿 《人事天地》2011,(12):11-13
崇左市是建市仅8年的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建市之初,百业待兴,发展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更加需要培才引才聚才促发展。近年来,崇左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开放大开发带来了产业大发展,也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钦州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坚持把产业人才开发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落实措施,大规模培养引进各类产业人才,同步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州市的产业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兴业之基,发展之本。实施人才先导战略,加快人才聚集,是全面兴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高潮的迫切要求。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进工作要在近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加快人才载体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柔性引才引智,优化高端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完善人才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人才经费保障制度,完善党管人才工作制度等途径,建立起符合经济区特点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管理体系,营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实现人才的有效集聚。  相似文献   

17.
《人事天地》2011,(5):10-12
今年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五周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广西人才事业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服务,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动广西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北部湾港口经济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北部湾区域经济的视角,对广西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关于加快广西港口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声音·数字     
《人事天地》2016,(4):4-5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第二个10年的起步之年。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际大通道的主通道、战略支点的核心区、“一带一路”的衔接点,在落实“三大定位”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必将享受最大的政策红利。同时,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区经济实力最强、成长性最好的发展区域,能否实现升级发展,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发挥核心增长极和战略引擎作用,直接关系全区“十三五”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0.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是面向海洋的开发,是广西海洋战略的重大举措,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的龙头城市,是一个沿海城市,也必须有自己城市的海洋战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