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警察携带枪支行为具有公务枪支管理行为与使用行为的双重性质。其作为使用枪支行为的起点和重要形态,应当受到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严格规制。对警察携带枪支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宏观上,确立警察携带枪支的原则,主要包括最小携带枪支原则、安全携带枪支原则和便于使用枪支原则;微观上,进一步明确携带枪支的具体要求,细化携带枪支的禁酒规则及在航空器上携带枪支的规则等。  相似文献   

2.
英国民事巡逻警察有不携带枪支的传统,但为了应对警务实践的需要,英国警队逐步发展了一支专门化的武装警察,逐步建立健全了使用枪支等武力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尊重生命权是英国警察使用枪支的核心理念和首要的法定义务.尊重生命权是积极性义务,政府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严格控制武力使用.为此,英国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第一是事前重视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警察使用枪支的行为常常引发社会的关注,对开枪的正确与否也争论不断。要厘清警察用枪行为的对与错,应当明确警察使用枪支的目的、使用枪支的条件、使用枪支的程序,并为警察正确使用枪支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警察使用枪支的若干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严重的暴力犯罪,目前警察使用枪支等武器不能被禁止,只能被严格控制,而警察使用枪支的法治化是保障警察合法正当使用枪支的唯一路径。我国现行有关警察使用武器方面法律规范仅以行政法规形式来规范,违背立法法的精神,应借鉴国外有关方面经验的同时,根据警察使用枪支的实践,设定在法治框架下警察使用枪支的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警察使用枪支之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凌云 《公安学刊》2002,22(2):74-78
人民警察在执行查缉、围捕犯罪嫌疑人 ,以及处置突发性的持枪、持械暴力犯罪和劫持、绑架人质等现行犯罪过程等勤务时 ,使用枪支、警械等武器、装备是必须的。而使用枪支是国家法律赋予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的一种最高形式的强制手段。因此警察对枪支的使用除了应具备熟练的技能和过硬的体能外 ,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和使用枪支的程序。本文从法律角度通过对警察使用枪支之程序的研究 ,对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枪支作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治安的日益严峻和公安警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的深化,警察权有进一步扩张和泛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警察使用枪支警械的法律问题上。但是由于警察实务的特殊性,执行任务中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使得警务实践中类似"广西警察打死孕妇案"等滥用枪支恶性案件的频发。这种枪械使用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实务中只能由警察自由裁量是否用枪来弥补立法上的缺陷,然而这就相应地带来了关于警察用枪的自由裁量权问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对警察用枪问题的分析,探讨警察正确行使用枪的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内容,并贯彻规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原则性理论,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警察用枪的合法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困扰中国警察开枪的原因:一是现行有关警察使用武器的规定过于具体,缺乏原则性和操作性;二是警察缺乏强制力等级概念,不会根据所面临的危险等级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强制力;三是现有鸣枪的规定不尽合理;四是关于警察能否开枪的思维误区;五是开枪的部位。对此,可以从法律支持必须到位、将警察强制力等级纳入警察培训的必修课程、制订更加合理的枪支保管和携带的规定、根据实战需要训练一线警察、建议普及推广国产九二式手枪等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8.
冷兵器暴力和恐怖活动不断危害着我国社会发展。根据目前冷兵器暴力恐怖发展态势,加强内地基层警察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提高建设很重要。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包括应急射击技能、应急意识、安全习惯、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多种素养。针对警察近距离使用枪支面临的现实环境,我国内地基层警察警务枪支近距离应急射击能力提高应在法律制度环境改善和应急射击训练环境改善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9.
警察救济是法律救济的一种。我们将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为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救济行为统称为警察救济。警察救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对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到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或不当损害进行赔偿,进而达到对警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实现规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文萃     
法制文萃主持人孔萍美国警察的新尴尬:交出武器科学控制犯罪风靡未来的谍海高科技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动手打了妻子和孩子,那么他还有资格携带枪支吗?如果这个人是警察、士兵或者联邦调查局的特工,那么他还能带枪吗?根据美国国会刚刚通过的一项新法律,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