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在于使协商民主制度化。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是协商民主的集中体现和制度化载体。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特色优势作用,关键要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配套完整的政治协商规程运行机制,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层协商民主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实践载体。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这为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梳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形成过程,基层协商民主的生成逻辑、主体范围界定、保障机制是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在路径选择上,应构建基层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契约精神",完善基层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系统化推进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实验最为活跃的舞台.政协系统在基层积极推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将政协协商纵向延伸到基层.通过嵌入式发展激活了基层协商民主,从协商制度顶层设计、运行制度化、参与制度化、反馈机制制度化以及质效评估制度化这五个方面有效地推动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有事好商量"的长效发展还需明确政协定位、处理好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推动协商主体意识、促进公共理性培育.  相似文献   

4.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是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增强基层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积极性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短,文化中又缺乏民主协商的氛围,这直接影响了基层民主协商的操作机制和参与机制构建,也不利于协商成果的及时转化。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应加快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水平,创新基层社会的协商机制和参与机制,保障基层民众参与协商的权利,以切实提高基层协商成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新形势下,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实践,要提高参与政协界别主体的协商意识和能力;在践行协商民主基础上逐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参政党是中国政党制度独创性和优越性的体现,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肩负独特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特殊定位与参与层面决定了其在协商民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渊源、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智力优势,只有在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各个层面推进其制度化发展,才能进一步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日趋科学和理性化:参与主体由政治精英趋向于社会各阶层的多元化;参与方式由政治机构的商讨趋向于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多样化;参与领域由政治决策的磋商趋向于覆盖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参与制度由政治制度趋向于社会生活和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虽然如此,人民政协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仍然不够;参与民主协商的各主体地位不够平等;协商民主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的组织管理模式尚待进一步创新。这些问题较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协商民主的全面发展。要促进我国协商民主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体系化的协商民主各项制度,确保各协商民主参与主体地位平等,扩大协商民主的参与方式和途径,引导协商民主深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协商民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主导者,通过与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及广大人民的平等协商,创新了统一战线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实现了协商民主从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发展.总结中国协商民主思想发展的启示,坚持党对协商民主的领导,发挥统一战在协商民主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协商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成为一种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以达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拓展社会主义民主广度和深度,提升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目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为研究其“制度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本文针对我国协商民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路径,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重点目标被提上日程。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实现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应从发挥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存量的基础作用、发挥党内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示范效应、发挥群众路线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引领作用这三个方面入手,不断促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国家治理高度契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之间也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协商民主是参政党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为参政党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加强参政党建设对发展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关键,是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为协商民主提供政治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政治实践开创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形式,具有人民性、政党性和真实性等鲜明特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显示出了"存量"继续完善、"增量"不断丰富的良好态势,同时存在一些不足。要从拓展参与主体、提升协商实效、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系统保障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从其主要内涵入手,从思想、制度、监督制约等问题出发,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和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通过党的政策文件和政协内部章程来规范运行,其实效性因欠缺法律规制而不尽如人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法制化。基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可以从修订《宪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政治协商法》三个方面进行法律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首次提出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对协商民主"广泛"与"多层"制度化发展进行了精炼概括。这五种协商类型的划分,有利于明确各类协商的主体责任,使协商民主真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形成了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相结合的视野更加广阔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思想。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和涵盖面的新拓展,推动着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完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把公民政治参与纳入秩序化轨道的桥梁和平台。人民政协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在本质上与社会协商相适应。把这一制度框架运用到社会协商的更大范围中,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推进协商民主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彰显着权利关系的变革,能够使社会的政治权力转向社会权力,进而让不同利益的集团和个体在协商民主中重新对利益进行博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重大,主要有工具性价值和规范性价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工具性价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民主不断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规范性价值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自由的建构、促进公正的实现、促进平等的发展、有利于公共理性的培养、促进和谐的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提高公民意识、完善和发展政党制度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促进人民理性参与政治生活、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着眼于保障公民权利和提高治理能力,培育协商民主理念、完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协商民主方式,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而从机制上保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其制度化进程始于新中国筹建之时,因为1954年宪法与政协章程的制定而得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协商民主传统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1982年通过民主协商修改了宪法、党章和政协章程,分别体现了国家、执政党和人民政协的意志。三大制度的修订过程体现了协商民主的价值取向,而其文本规定则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依据,从而推动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2年成为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