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帆 《世纪风采》2006,(11):34-36
王芸生,天津人,系无党派爱国人士,蜚声海内外的报业巨子和中日关系研究专家。1929年,他应主编张季鸾之邀进入《大公报》,成为《大公报》的一支笔,以后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大公报》,在风云变幻的现代中国,奠定了《大公报》不可动摇的文化史地位,也成就了一代优秀报人的人格风范。但他的个人命运,却因此起伏跌宕,波折不断。  相似文献   

2.
《大公报》创刊于1936年,其总编辑王芸生,是无党派爱国人士、蜚声海内外的报业巨子、中日关系研究专家,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大公报》,在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奠定了《大公报》不可动摇的文化史地位,也成就了一代优秀报人的人格风范。但他个人的命运,却起伏跌宕,波折不断。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新闻大家。他不仅有着一系列的新闻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毛泽东与《大公报》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已注意到《大公报》的影响。这年7月25日他曾致函萧子升,对《湖南公报》、《大公报》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作了比较和评论,认为《湖南公报》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等人  相似文献   

4.
《大公报》曾是一个著名报纸系列,新中国成立前在知识分子和上层民主人士中产生过广泛影响。毛泽东很早就和《大公报》有过交往,他早年被湖南《大公报》聘为馆  相似文献   

5.
1978年4月的一天,巴金收到一封从香港寄来的信件。信是老朋友潘际写的。潘际供职于《大公报》,主持副刊《大公园》。潘际约巴金为他主持的《大公园》撰稿。巴金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有些话在上海还不好写.也不好发。  相似文献   

6.
徐树芝 《理论学刊》2006,(4):118-119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大公报》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自1902年创刊,1949年随新中国成立而新生,再至1966年9月10日终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文只就旧《大公报》的政治倾向、办报方针、经营管理等诸方面作粗浅的总结,以期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创办人英华,字敛之,满族旗人。《大公报》创立之时,正值庚子以后,民族灾难深重,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腐化误国,维新改良者积极奔走呼吁。英敛之在《大公报》发刊词中,明确了办报的宗旨“介绍西洋学术思想、宣…  相似文献   

7.
散木 《党史博览》2008,(8):49-49
曾读《世纪》2003年第5期王鹏的文章《〈大公报〉一则报道决定红军长征终点》,文章的观点与收入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一书中的文章《到底是哪一张报纸“定乾坤”》相同,即都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因党中央领导人偶阅天津《大公报》有关国民党在陕北“剿匪”的报道,这才决定把长征的“终点”确定在陕北。其实,关于决定了红军长征的终点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张奎义 《党员文摘》2009,(12):28-28
早在1945年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说过一段很值得咀嚼的话,他讲:“有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大公报》上,说共产党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  相似文献   

9.
何以说是笑谈《大公报》的是非?是因为贵刊发表的的署名杜泽的奇文让人渎后不禁捧腹。于是有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民间的观点姑且不论,《大公报》的历史地位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这个结论表现在《大公报》成立95周年的时候,国家政要的题词和在北京举办的《大公报》版面展览上。如果有人对此大为不解,则成笑谈。 二是,今天,《大公报》研  相似文献   

10.
湖南最先刊载十月革命消息的报刊,是长沙《大公报》。1917年11月17日《大公报》以《俄京二次政变记》为题,报道了十月革命的消息。湖南最早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的是蔡和森,他在1918年7月24日致毛泽东信中,首先提出应该“仿效列宁”。湖南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1918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的《新湘评论》。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5,(3)
范长江的节操抗战时期,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率军小挫口寇,《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写了篇战地通讯《南口之战》,发表在《大公报)上。汤恩伯由是扬名,对范长江深为感激。后来,范长江等在武汉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会,曾向社会各界募集经费,汤恩伯乘机签了一张5000元的...  相似文献   

12.
(一)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后,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该报同时刊登了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烈士经过的背景报道。这张报纸在苏北引起了一个读者的特别注意,并导致参与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的一名重要凶手最终落入了人民的法网。这个特殊的读者是个小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卖豆饼时看到1月20日《大公报》的。读着读着,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1997,(6)
暗杀李、闻二先生的漏网特务归案记《大公报》消息引起了一个小商贩警觉:蔡文其到底是谁?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被判处死...  相似文献   

14.
老兵 《世纪桥》2009,(12):55-57
绑来了个大富翁 1927年9月,秋高气爽。在广东开往上海的鸿远号客轮头等船舱里,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长衫、一口粤腔的中年男子一直低着头在翻看香港的《大公报》,他身旁站着一位20来岁西装革履的青年侍从,除偶尔往中年男子的茶杯里添点水外,一直不苟言笑地站在他的身后。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00年第五期发表的《抗战时期中国新闻界的一次庆典——〈大公报〉荣获米苏里奖章》一文,读了以后,感到该文只是单就此事为“《大公报》的表现”吹嘘一番。并未客观地说明《大公报》何以能在当时获得这枚奖章以及它所产生的政治效  相似文献   

16.
1934年6月20日,天津《大公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重要新闻:《大沽口外惊人劫案——顺天轮被匪骑劫,中外旅客数十人被掳.各方派舰侦匪无端倪》;《益世报》也以《大沽海面一幕惊人恶剧——一处女航中,英“顺天轮”遭骑劫》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京、津、沪备大报纸都纷纷报道了“顺天轮”被劫事件,英国《伦敦日报》也相继转载。之后,《大公报》等备大报纸都在进行跟踪报道。筹谋策划这一震惊中外的“顺天轮”事件的,就是沾化传奇人物傅瑞五。  相似文献   

17.
衡元庆 《红岩春秋》2014,(10):47-49
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抗战历史文化遗迹。重庆《大公报》报社旧址位于渝中区李子坝正街102号(原李子坝建设新村),即是其中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记录了当时大后方新闻媒体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往事。报馆3次被炸仍坚持出报《大公报》于1902年在天津由英敛之创办,是世界上现存历  相似文献   

18.
李海流 《党史文苑》2012,(15):41-43
范长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新闻界可谓如雷贯耳。然而,在台儿庄大战期间,他亲赴战场采访的往事却鲜为人知。台儿庄战役打响后,中外记者数十人陆续到前线采访。中国记者有《大公报》范长江、《新华日报》陆诒、《星光日报》赵家欣、中央社特派员曹聚仁夫妇等20多  相似文献   

19.
黎辛 《党史博览》2014,(12):52-53
正杨刚是出名的女报人,新闻成就凸显在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新中国成立后,她从《大公报》到《人民日报》,其间被周恩来看中、重用,并引荐给毛泽东,后来被任命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20.
1984年4月,著名华侨教育家、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在北京过了90周岁生日。6月,他应邀到香港访问了35天,其间,来拜访的学生、友人达2000余人。一些学生从印尼、新加坡等地专程前来看望师长。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明报》和《澳门日报》等10多家报刊、电台连续作了专题报道。8年后,张国基老人再次应邀由北京飞抵香港,学生们在香港尖沙咀新世界中心海城大酒楼为他举行了百岁大寿庆典。人们传颂这位九旬老人一生为发展华侨教育事业、弘扬中华文化的奉献精神,却少知他历经世纪沧桑,倾注满腔革命热情,与革命结下情缘,为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