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建共享”是对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既要让建设者享受到应该享有的建设成果,也要让成果的享有者承担好建设的责任,如何“共建共享”和谐揭阳,作者认为要狠抓经济发展,务实和谐揭阳的物质基础;注重民生改善,扩大和谐揭阳的群众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和谐揭阳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地区在历史的变迁、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当前,“三江”大地正展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的宏伟蓝图关键时刻,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自强自信、创业创新、和谐开放、奉献感恩”的新时期揭阳精神,那么,怎样培育新时期揭阳精神?本文阐述了必须通过对潮文化既挖掘其精髓又摒弃其劣根性;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世界先进文化内涵等来培育新时期揭阳精神,从而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揭阳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的奋斗目标,并明确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赶上全省发展平均水平”的总体要求。粤东会议以来,揭阳市抢抓机遇,强势加快发展。一方面大打基础,另一方面坚持以大招商引来大项目,以大项目拉动大发展,已呈现经济大幅度提速的良好态势。但是,揭阳作为人口大市,经济弱市,财政穷市,2007年全市GDP总量仅占全省的1.9%,  相似文献   

4.
树立和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推进和谐揭阳建设有重大意义。本文作者认为,在构建和谐揭阳的进程中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加强宣传教育,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建章立制。  相似文献   

5.
下半年要做的工作很多,关键是要做好经济工作。经济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二是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0亿元;三是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保九争十”;四是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四个确保”,特别是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这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达四项指标进一步落实责任制,逐项量化分解,层层加以落实,努力以这四项指标的突破带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集中更多的精力抓好经济工作。必须明…  相似文献   

6.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揭阳、要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立足揭阳实际,解决好“三农”问题。文章分析了制约揭阳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因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是先行条件,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公共事业是切入重点,基层建设是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兰军 《奋斗》2005,(11):53-56
10月11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说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的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产品基地,人口和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的曲靖市,自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紧扣“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主题,闱绕“促进科学发展、确保民生改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曲靖”目标,抓住保“增长、民生、安全、稳定”四个重点,深入扎实地开展“七抓七促七保”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建设富民强市,和谐文明新揭阳”是600万揭阳人民的共同目标,榕城作为揭阳市的核心市区,理应成为和谐文明新揭阳的先行者和火车头。本文从“塑造城区形象”,“培育城区文化”,“重塑历史文化名城”,“革除市区陋习”四方面阐述了提升市民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开展榕城精神评议活动,以先进的精神内涵鼓舞人”等六个方面阐明了提升市民素质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7,(10):9-9
社会保障是民生工作的基本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把社会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揭阳目前正在千方百计地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与其他地方一样,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揭阳也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文中在摆出揭阳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倡导揭阳在赶超过程中要处理好环境和经济的关系,要把注重经济效益与注重生态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发展经济和追赶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良好愿望建立在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之上,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为此,作者提出了解决揭阳跨越发展中环境问题的思路,这些思路对处理好揭阳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09,(6):F0002-F0002
南岸区参加全市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立足区情,抓住机遇,突出特色,确定了“建设千亿园区、山水都市、和谐南岸”活动主题。加快建设“千亿园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建设“山水都市”,着力打造森林南岸、宜居南岸,构建生态人文环境;加快建设“和谐南岸”,全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得实惠。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在电信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通过深入贯彻中国移动“新跨越”战略,公司确立了“用未来管理现在、用现在确保未来”的理念,广大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务实创新,以优势再创新优势,促进企业整体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要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必须找到新的内在动力,最大程度地焕发出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就是探索和强化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陈君文 《学习导报》2010,(23):24-25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株洲着眼于战略上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获得全国综治工作“四连冠”,连续两次获得“长安杯”,确保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又是城市的个性与魅力的体现,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广东省委审时度势,提出新的史化发展观,作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以此推动广东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揭阳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也提出了“工业强市、文化大市、和谐揭阳”的战略目标,针对在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如何建设揭阳文化大市这一问题,本文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疏通渠道,全力打造揭阳文化大市:形成合力.营造建设揭阳史化大市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何积光 《思考与运用》2007,(10):17-18,22
江北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区委十届三次全委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战略的眼光,提出了建设“创意、实力、宜居、和谐江北”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从重点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转移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尤其是“创意江北”的提出,找准了实现江北新跨越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全球化跃升,为实力、宜居、和谐江北建设打开了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迟建民 《新长征》2012,(6):12-13
省十次党代会以“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主题,指明了我省普惠、共享的未来发展方向。省委书记孙政才所作的报告中就“全面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作了深刻的阐述,强调指出:“没有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毫无意义;没有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我们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必须把社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巩固发展安定和谐的政治和社会局面。”这一阐述认识深刻,态度坚决。  相似文献   

18.
卢仓报 《江淮》2011,(7):36-3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08,(6):22-25
近几年,呼包鄂三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区域合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民生改善明显的良好态势。2007年,三市经济总量达3526.83亿元,占全区比重53.2%,比上年增长21.1%;人均生产总值达53205元,比上年增长19.3%;财政收入达518.88亿元,占全区比重51%,增长33.8%。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7178元,比上年增长2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9元,增长15.3%,已接近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4月中旬,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包头市召开了第五次呼包鄂经济工作座谈会。会议对呼包鄂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要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三种意识”;要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市品质功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创业环境质量“四种提高”;落实“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要求,促进社会和谐。会上,呼包鄂三市针对新的目标要求,提出新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更多信息,我们编发了呼包鄂三市领导代表市委、政府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李玉群  任继生 《世纪风采》2008,(4):I0002-I0003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地税局按照扬州市地税系统“建设三型税务,构建和谐地税”和构建“八大体系”的要求。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和谐地税建设,解放思想、创新务实,致力地税文化载体创新。自2006年起.该局将每年的6月份确定为文化体育活动月,集中开展体育、演讲、征文、摄影、歌咏等职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系列文体活动。通过举办文化体育活动月活动,不仅在邗江地税系统内部产生了弘扬文化、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经省、市媒体宣传报道,在系统外部也发挥了推介地税文化。树立地税形象的良好作用。该局第九次被扬州市地税局评为综合管理先进单位,连续第十年被扬州市邗江区委、区政府评为区级机关服务十佳单位。举办文化体育活动月活动的经验分别被江苏省地税局、扬州市地税局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在全系统推介。去年共组织各项收入118242万元。同比增长30.9%。其中:省级税收2323万元,同比增加630万元。增长37.2%,完成市局下达任务的123.6%;市县级税收71013万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市局下达任务的100%;教育费附加(含地方教育附加)3976万元,同比增长24.7%,社会保险费35701万元,同比增长27.5%;其它各项基金费5229万元。同比增长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