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1999年8月20~24日,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IDSA)研究员S辛格与MV拉派前来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访问,与我所部分学者就双方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两位印度学者涉及中印关系的部分谈话内容刊出,以供参考。以下内容根据座谈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定。问: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2.
《核印度》     
印度早在60年代中期就萌发了进行核试验的打算,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又加快核研制步伐,90年代已成为“完全的核国家”。印度国防与分析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贾斯吉特·辛格主编的《核印度》一书(1998年7月出版),不仅详细阐述了印核武器发展过程及其今后核政策取向等问题,而且为其向核大国方向发展找出种种借口。书中对中国的某些不实之词请读者以分析的眼光评判。现将该书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 ,国际安全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印度的军事战略产生巨大的影响 ,印度为了谋求世界“一流大国”的地位和争当地区军事强国 ,加紧了军事战略调整和军队建设的步伐。一、积极发展以核武器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威慑力量发展核技术 ,提高核能力 ,对周边地区实施核威慑是印度的既定国策。进入 90年代以来 ,印度加紧了对核技术的研究步伐 ,1 998年 5月印度冒天下之大不韪 ,连续进行了 5次核试验 ;随后又迫不急待地对邻国进行核威胁和核讹诈 ,并声称在必要时将“毫不犹豫地动用核武器”。据国外有关机构估计 ,印现在已拥有 2 0~ 6 0枚核武器 ,并…  相似文献   

4.
建立能实施最低限度核威慑的核武库,是当今印度决策层的普遍要求,但反对者亦不乏其人。赞成者认为,“从战略观点看这十分重要”,表明印度是个“有核武器的世界级国家”,“不能受其它有核武器国家的忽视”,“可以从实力地位出发讨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试验核武器条约等”,“可以以少量核武器遏制中国和巴基斯坦”,反对者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建立核武库开支浩大,“将使印度经济很快崩溃”,“乞丐印度变不成超级大国”,今年的核爆“未能使佛陀再次微笑”(按“佛陀微笑”是印度1974年核爆后向英·甘地总理报告的暗语),反而“可  相似文献   

5.
去年 4月 1 1日 ,印度试验发射中程弹道导弹“烈火 2”型 (Agni Ⅱ )成功 ,这是继1 998年 5月印核试后向核武器化方向跨出的又一大步。印总理瓦杰帕伊称这次试验是印度决心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抵御任何外来挑战的最好证明 ;并表示印度决不放弃保持其可靠的最低限度核武器的努力。以鹰派著称的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称 :该导弹的射程超过 2 0 0 0公里 ,使用固体燃料推进装置 ,其作为一种武器系统已具可操作性 ,并具机动发射能力 ,以后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印度。印度国防战略分析所专家也说 :“这次试验我们等了很久 ,我们应继续进行下…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中旬,印度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总理瓦杰帕伊随后宣称印度“已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并扬言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将随时使用核武器,为了掩盖其霸权主义野心,印度当局把矛头直指中国,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并捏造大量事端,赤裸裸地为其核试验制造...  相似文献   

7.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其西部博克兰地区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这是印1974年5月18日首次核爆炸24年后再度进行核试验,标志着印度已由“核门槛”国家发展为“核武器”国家。印度的核能力(一)核材料与核武器生产能力核机构与核设施早在19...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12—13日,印度总理辛格率领庞大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宣布印度、阿富汗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辛格此访正值巴基斯坦因“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在其境内被击毙而面临空前国际压力、无力对印度在阿举动做出强硬反应之际,印度、巴基斯坦在阿富汗进入了新一轮博弈。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印度的经济改革始于1991年。10多年来,印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前总理瓦杰帕伊说:“印度正在变化,飞速地变化。”“今天印度正处在历史上升阶段的一个特殊位置。”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说:“印度正处于经济、技术和发展转变的前沿”。那么,印度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呢?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6日,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贾米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巴基斯坦项目组在四川大学联合举办了“阿巴地区和美国:中国和印度的作用”第三届中印专家对话会议,现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阿富汗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学者就双边关系于1999年10月5—7日在北京进行了第三次对话。印度与会的5名学者是印前外秘迪克希特、印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帕伊·帕南迪卡尔、印度防务研究与分析所所长贾斯吉特·辛格、布拉马·切拉尼和查兰·瓦德瓦。中国学者是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顾问程瑞声等以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云南社会科学南亚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12位同志。印度驻华大使南威哲及公使等外交官也列席了会议。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三个…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97,(2)
根据对外友协的安排,4月10日印度原外交秘书辛格先生与我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辛格先生是印度资深外交家,曾长期在印度外交部工作。在座谈中,辛格先生说,中印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又都拥有众多的人口,两国合作的领域较多,彼此都是重要市场,双方应该成为合作伙伴。除了经济上的合作之外,双方还应加强学术文化交流。我们两国的学者应该著书立说,对印、中两国的情况及两国的合作进行探讨,让双方互相了解彼此的态度、立场和考虑,这对增进印、中友好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全天候的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受到印方的猜疑和误解,成为影响中印关系友好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中印巴交流的加强、关系的良性发展,这一偏执正在发生变化,一些误会逐渐被消除,印度的官员、学者越来越客观、正确对待中巴关系,最近由斯瓦兰·辛格博士主编的,汇集18位印度政界、学界、军界精英撰写的,以印度人的眼光看待中巴关系的著作《印度的视角:中国——巴基斯坦战略合作》(CHINA—PAKISTAN STRATEGIC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印度第12届人民院选举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担任内阁总理并组成新政府,新政府上台伊始便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第二次担任财政部长的亚希曼特·辛哈称之为“反冲式启动经济”发展战略,以有别于前任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的“自由化”和比·契达巴拉姆的“自动启动经济”发展战略①。而印度新政府是否是反“改革”、或改革“改革”、或继续“改革”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论述新政府上台后实行反冲式启动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背景.以供研讨。(一)农业的丰欠与印度经济发展进程成正相关,农业欠收又主…  相似文献   

15.
2013年5月21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首访印度”之际,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与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印度‘东向政策’与中国‘西进战略’”学术研讨会,近30多位专家学者就印度“东向”政策的新走势、中国的“西进”战略及其影响以及中国与南亚合作的前景三个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印度缘何核军备动作频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 2 0 0 3年后 ,印度宣布组建核司令部 ,试射“烈火”Ⅰ型短程导弹 ,宣称将于年中试射射程超过3 0 0 0公里的“烈火”Ⅲ型中远程导弹。在核军备采购方面印度也动作频繁 ,与俄罗斯签订协议 ,准备购进“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 ,租用“阿库拉II”型攻击核动力潜艇和“图 2 2M3”型战略轰炸机 ;与法国签订协议 ,将购进价值 2 0亿美元的潜艇和导弹。这一系列举动反映了印度的核战略考虑。核战略是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战略核威慑力是其实现战略目标的既定步骤。印度一直笃信实力 ,尤其是以核威慑为重心的军事实力 ,认…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15日,巴西总统府战略事务部下属的应用经济研究所在巴西利亚召开了题为“后危机全球转型中‘金砖四国’的作用”的“金砖四国”智库峰会。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四国与会学者就当前四国关注的重要议题交流了看法,为深化智库对话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1和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博克兰沙漠试验基地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早在1974年,印度就进行了首次核试爆,向世界表明其已拥有核能力,从此它一直被国际社会视为“核门槛国家”。印度曾长期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实行核裁军和全面消除核武器,但基于某些复杂的内外原因,近几届政府坚持拒绝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致使该条约至今未能正式生效。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安全,极力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核军备竞赛。印度一方面谨慎对待强大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始终不放…  相似文献   

19.
印度核试后 ,中印关系经历了又一次低谷。中国提出“解铃还需系铃人” ,要求印度就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发展核计划作出道歉和解释 ,停止核军备化进程 ;印度则需要中国认可新出现的战略现实。中印对话由于缺乏基本共识而一度陷入停顿 ,引发了近年来少见的外交危机。随后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变化促使中印双方相继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政策 ,经过艰难努力逐渐打开了恢复对话的局面 ,两国关系也开始出现改善的迹象。但鉴于印度继续推行其核计划以及双边关系中依然存在某些敏感问题 ,不确定因素必将持续影响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提出“东向政策”,旨在搭乘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此摆脱经济和外交困境。莫迪政府上台后,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旨在围绕海洋安全和互联互通议题,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海洋影响力,实现“有声有色”的“印度梦”,这是印度海洋战略的域外延伸,并标志着“东向政策”从低位政治领域向着高位政治领域的迈进。“东进政策”以拓展印度的战略空间和实现印度大国梦为目标,以制定海洋安全战略及拓展海洋安全合作为手段,积极拓展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蓬勃上升的发展态势。东盟历来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随着域外势力介入,其在遵循“平衡战略”的同时,也提升了印度在其伙伴名单中的亲疏层级。对中国而言亟须采取加强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措施,发挥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对话与妥善解决,增强中印共识与战略互信,改善中美关系等,以应对印度“东进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