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前言华侨的同化问题,战后以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国内外学者也写过不少文章论述当代华侨的同化。然而,许多文章论及华侨同化是从近现代开始,很少对华侨同化(不论是自然同化或强迫同化)的渊源进行探索。事实上华侨的自然同化或融化是从遥远古代就开始逐渐进行的。下面就有关南洋华侨融化的产生、因素和类型特点试作一分析,藉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清初至鸦片战争前夕,南洋华侨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华侨的数量、职业和籍贯结构与明代相比,起了很大变化。一、华侨人口增加的外部原因清代以后,闽粤人口激增,造成了持续的移民压力。就南洋地区而言,经济诸因素的变化对吸收华侨移民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欧人的殖民经济战略由占据贸易口岸、建  相似文献   

3.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人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南侨机工与南洋华侨社会关系的考察,发现"南侨机工"在中国能够积极参加抗日运输工作,与南洋华侨社团和机工家属对返国机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南洋华侨对"国"和"家"的观念是分离的。二战胜利后,在东南亚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南洋华侨"国"和"家"分离的观念差异成为影响南洋华侨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有关华侨婚姻的研究1.婚姻研究的意义及先行研究本文将对旅日华侨的婚姻加以考察。有关婚姻的研究可以说是全世界及日本以往的华侨研究中最不充分的领域。例如,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华侨研究中,除了20世纪30年代陈达的《南洋华侨与福建、广东社会》(日本青史社,1939年,第140  相似文献   

5.
前言:华侨一词的原义:既指侨居国外的侨民,又指居留当地的华民(华人)。华侨史分期:既照顾世界史,又兼顾中国史。第一篇:古代、中古时期的南洋华侨——公元前、后至十七世纪——第一章:公元前、后至九世纪汉唐间中南交往关系与“流寓”于南洋的华侨第一节:中、南交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流寓”于南洋各国的华侨第三节:作为“生口”被贩卖到南洋各国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对鸦片战争以前南洋华侨的人口数量与职业、籍贯构成的分析较为困难。日人成田节男说:“从来关于华侨的文献都只写到暗示华侨存在的程度,要据此以考察华侨的人口和生活就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中国史料向来缺乏统计数据,西方资料除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吧城史料外,也缺乏鸦片战争以前的华侨统计材料,而大多是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数据。除黄文鹰先生根据吧城荷文档案,对17—18世纪的吧城人口  相似文献   

7.
一、敌视华侨的根源满洲人继承了明朝对华侨的看法和政策。清初,统治者因袭明朝视华侨为“弃民”、“罪犯”、“潜在的汉奸”的偏见。时隔不久,转而视华侨为“政治犯”、“谋反者”、“叛逆”。因为1644年满清入主中原后头四十年中,东南亚华侨直接参与了中国沿海的抗清活动。抗清斗争的领导人郑成功(西人称国姓爷)似乎得到华侨的支持,特别是越南、柬埔寨和暹罗华侨的支持。据说,国姓爷的水师部分取自南洋的船舶,财源也部分源于南洋贸易的收益。当然,这些支持国姓爷的华侨并不讳言其参与抗清活动。他们认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付教授林金枝撰写的新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将在今年十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58年,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受原国家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的委托,承担调查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的科研任务。作为该所“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调查组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福建和广东是我国华侨最多的省份。福建省对华侨问题的研究也较早,建国初即有研究华侨的机构,七十年代末我省华侨问题的研究蓬勃地开展,并在国内外引起了影响。开展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改革开放中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一个研究华侨问题的学术机构,这就是由中侨委(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创办的南洋研究所,1956年成立于厦门大学。在文革前十多年中,南  相似文献   

10.
雍正、乾隆年间,是清代华侨出国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清朝政府对华侨出入国的各项禁令逐步完备,并基本上稳定下来。雍正初年,东南沿海代表豪绅大姓势力的地方官吏纷纷著文上疏,奏请重开南洋贸易,抨击禁往南洋之弊。雍正五年(1727年),准福建省总督高其倬所请,朝廷重开南洋海禁,主要目的是着眼于贸易,从税收利益方面考虑。正如高其倬所言:“闽省福、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郑和下西洋为明代对外关系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建华侨前往南洋贸易或谋生,早在唐末五代就已开始,历经宋、元、明初,已有不少华侨旅居南洋各地。由于郑和七下西洋,有三次经过福建,当时福建沿海有很多人随同前往,其中不少人留下定居,因而使得福建华侨旅居东南亚人数进一步增加,福建华侨与东南亚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洋研究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现了多学科、兼顾历史与现状、教学相长的特色。除了经济、历史、政治学(国际关系)等主要学科外,南洋院师生越来越多地借重民族学、宗教学、金融学、人口学、语言学、管理学、图书及版本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华侨华人。在侧重华侨华人现状研究时,仍继续关注华人史研究。在相关学位课程带动下,硕博生的学位论文研究日益成为南洋院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总体而言,南洋院的华侨华人研究仍呈现创新能力弱、文献单薄、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这既是国内文科重量化考核导向的结果,也与研究人员浮躁的学术态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海外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支持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我中华民族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不仅如此,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侨又在极为困难艰险的形势下,积极投入到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去,他们与侨居国各族人民并肩战斗,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历史雄弁地说明,华侨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军政的华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到1942年5月上旬,即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印尼)、缅甸以及太平洋上许多重要岛屿,强占土地达38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一亿五千万,气焰十分嚣张。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南洋各国人民遭到残酷屠杀,财产遭到疯狂洗劫。南洋华侨更是首当其冲,备受日寇的残杀和掠夺。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领导辛亥革命,则是他一生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丰功伟绩。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出于爱国热情,纷纷参加革命活动,尤其是南洋华侨对于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同时辛亥革命是继1905年俄国革命后在东方发生的一个大事件。它不但打破了帝国主义利用清朝政府奴役中国的迷梦,结束了中国二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且还有它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华侨经济的商品经济特征 (一)何谓华侨经济的商品经济特征? 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华侨经济中,商品经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乃至货币经济)的发展是相当显著的,不仅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华侨经济的流通部门是如此,在生产部门、尤其是在农业部门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于1986年10月12日至16日举行建所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外地代表共43人,分别来自下列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西省社会科学院印支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东亚研究所、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中尉华侨历史学会(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海外移民遍布全世界.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华侨华人对侨居国和祖籍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立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南亚历史研究所.国家有关部门拨出相当一笔经费用于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和图  相似文献   

19.
的确,长期以来有关日本华侨华人研究,无论在研究队伍的阵容,抑或相关的研究成果方面都无法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相提并论。这也就意味着在日本华侨、华人的许多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然而近年来,在不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这种情况已有所改观,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由朱慧玲博士撰著的《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一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以下简称《变迁》)一书是作者于2001年9月提交答辩并获得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在东南亚各地,都有华人的秘密会社(天地会)的组织存在和活动。在华侨社会和华人生活中影响至深。一直至今天,在某些地区还有存在。因此,有必要就秘密会社南传发展的背景及南洋各殖民政府对华人秘密会社的政策作一考察和论述。一、天地会南传及在南洋发展的社会背景天地会在什么时候开始传入南洋各地呢?据一些历史档案判断,我认为:天地会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