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乐飞 《世纪桥》2009,(14):36-38
乔冠华,1913年3月28日生,江苏盐城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随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1935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长期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统战、新闻、外交工作。他才华横溢、性情豪放、气度不凡,几十年的外交生涯颇有建树,被誉为“红色外交家”。  相似文献   

2.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外交理念、外交方式、外交布局、外交内容、外交策略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外交领域在外交理念、外交侧重点、外交角色及外交视阈实现了划时代的转变,中国在外交领域因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开拓、发展。90年的政党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是同步的。依据任务、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在三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执政兴国是政党外交的一条主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原则和这一主线。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刺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5):22-23
中国外交是全方位外交。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搞好传统的国别外交;另一方面,拓展领域外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对象趋于多元化。与之相适应,外交布局也不断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韦民  邓凯 《学习月刊》2012,(13):16-17
传统外交是政府间以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互动关系,这种外交模式正随着全球背景的深刻转换而发生着重大变革。当今国际社会.以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为代表的新型外交形式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外交工作的新范式。作为一种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化解偏见、增加好感的重要外交途径.文化外交在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的地位越发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当今中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在外交实践中,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对领会十八大报告的外交战略精神和指导我国当前的外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50~60年代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睦邻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周边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则是睦邻外交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我国50、60年代的一些外交实践,对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思想作一探讨。 一:以“和平为上”为基准,与民族主义国家展开睦邻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来自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组成的“三重包围”,要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包围封锁,必须把发展同毗邻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新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目标。 民族主义国家作为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独立…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部分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勾画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报告中还包含诸多的亮点和新提法,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2.
“真实的中国外交”就是指中国人民所想、所盼、所追求的外交。中国的外交就是和平的外交,是符合和捍卫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外交,只要正确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准确把握中国的民心,就可以正确把握中国外交未来的走向,从而消除种种担心、疑虑和恐惧。  相似文献   

13.
中外学者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转型研究是个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目前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转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转型的性质和意义,转型的内容和特点,对转型动因的解释三个方面。由于相关档案尚未公开,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还难以令人满意。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还是史学研究较多,定性研究多,政治学的研究、定量研究较少。研究视野也有待拓宽,除了研究大国外交、外交战略,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外交决策等方面的转型也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苑》2013,(11):1-1
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其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孔祥琇 《湘潮》2012,(2):14-16
1983年6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耿飚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是全国人大第一次设立外事委员会。74岁的耿飚由军事外交转向致力于全国人大的议会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留学教育的发展不是独立的内容,它始终是与政治外交、文化交流以及发展援助等方面相联系的。冷战以来,留学教育总是被看作“未来政治关系的一种外交投资”和“一种促进和平和互相理解的工具”。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阵营内,接受他国留学生的行为,不仅彰显了国际共产主义情怀,也扩大和提高了所在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以中苏关系为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将和谐理念拓展到国际事务领域,把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新中国的和平外交传统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和谐外交和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而“和谐世界”则是我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由于当前世界矛盾错综复杂,构建和谐世界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其实现需要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睦邻外交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具体组织和领导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的军事和外交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捍卫了我国的独立和安全;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首先在处理同亚洲邻国的关系中大力推广,为睦邻外交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他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亲自指导解决了我国同大部分邻国的边界问题,增进了彼此的友好合作关系;他与周边国家领导人频繁往来,建立了相互信任、密切磋商的友好关系,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睦邻外交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9.
建国之初,中国广交朋友。从近日解密的外交档案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2013年的中国外交,是十八大之后的开年外交,也是中国政府换届后的开局外交。从〉-3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启幕,到李克强总理出访收官,精彩纷呈,收获颇丰。中国外交,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继续韬光养晦,但又软硬兼备,积极有为,正呈现全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