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看法匈牙利改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尝试,但其中也存在着新的矛盾和困难。匈牙利经济学家涅尔什·雷热说: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困难,匈牙利在1978年遇到了是向经互会内靠拢还是向外发展的选择。如果向经互会内靠拢,是不能解决经济困难的。于是,匈牙利决心尽量和资本主义国家维持原有的经济联系。匈牙利是华沙条约国的成员,在政治上强调和苏联、东欧国家的同盟关系,在经济上则采取相对独立的政策,坚持经济改革的方针,在国  相似文献   

2.
匈牙利是在苏联严厉控制下悄悄地进行改革并一度取得相当成效的东欧国家。但在改革的进程中与一个“完全不习惯”的,一向认为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问题——失业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因为随着市场关系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更新和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优胜劣汰,一些无效率、不生利的企业被关停并转,劳动安置问题日益突出。1985年匈牙利劳动工资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国家与企业关系的基本格局的形成、沿革及变化规律,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体制改革不无借鉴意义。(一)苏联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以十月革命胜利到1965年改革为第一时期,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处于国民  相似文献   

4.
党政关系是党和国家政府以及群众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个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使其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和形式,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是否完善的关键。自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匈牙利对党政关系的变革,曾作了深刻的理论上的研究和慎重的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留下了一些可供我们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 东欧和前苏联的自由化截然不同于拉美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尽管相对价格扭曲,国家干预程度高,但自由化前拉美国家经济是市场经济,而苏联式的体制,即使有的国家作了巨大改革(如匈牙利),基本上仍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过程的混合体(科尔奈,1986年)。东欧经济正经历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6.
从1968年到1989年的21年是匈牙利政局剧变前的经济改革时期。1968年以前匈牙利经济体制的缺陷和矛盾已经尖锐地暴露出来,故而卡达尔政权于1968年着手经济改革。在卡达尔的经济政策中吸收了社会民主党人的某些作法,依靠逐步进行的方式来实现经济改革。 在这一时期,匈牙利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经济改革措施: 1.没有完全放弃计划,但扩大了企业的职权。国家借助于经济杠杆使企业向着政府设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匈牙利经济中变化最大而又高度发展的部门。其主要原因是: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推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合作化形式,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和最新的科学成就,重视农业集约化工作,大力支持和扶植自留地经济和辅助经济的发展,改革旧的农业经济领导体制,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并建立了农业和食品工业的统一领导体制。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和社会改革中,匈牙利是在政治多元化方面步子迈得最早,也是迈得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率先实行多党制并最终发生抛弃社会主义的蜕变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本文拟对它作一个简单的叙述和粗浅的分析。一、匈牙利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1944年10月,匈牙利共产党开始进行公开活动。1944年12月,独立小农党、共产党、民族农民党、资产阶级民主党、社会民主党,以及工会的代表联合组成了匈牙利民族独立阵线,努力实现国家生活的民主化。1945年4月,苏联红军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一九六八年匈牙利开始实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已有十七个年头。在这段时期,匈牙利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匈牙利模式”成了世界经济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匈牙利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中央计划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承认企业集体利益的客观存在;在计划经济范围内同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改革带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七个经互会国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苏联、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这篇文章只涉及这七个国家,而不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考虑在内,它们有不同于经互会国家的经济体制。在经互会国家,国际经济关系的公共机构框架有一些基本相似之处,但在不同国家又各具特色,差别是这些国家计划和管理体制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东欧,与匈牙利毗邻的两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前者孕育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奥塔·锡克,他在80年代设计出了“中立资本”企业制度;后者在同期进行了“劳动者入股”企业制度的实践。它们都是从建立股份制企业的角度,探索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今天,我国正在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对“中立资本”和“劳动者入股”两种股份制企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得出经验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对外经贸体制是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匈牙利是个小国,能源短缺,将近一半国民收入来自外贸。国内经济对于国际市场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匈牙利对外经贸的政策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今年以来,这个国家实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对外经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东欧诸国经济转轨中,迄今为止已取得显著成效的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其中匈牙利尤为突出。它在东欧大震荡中,以相对稳步的“渐进改革”方式转向市场经济,与波兰的“休克”相比,改革成本较小,这对于正在实行或准备实行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匈牙利实行渐进改革的决定因素是其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客观的硬件,它在每个国家及每个时期都各不相同;而对经济发展状况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些软条件,才是能够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才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按匈牙利的定义,经济管理体制包括计划体制、调节体制和组织体制。80年代匈为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增强市场活力,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计划体制匈牙利一直强调计划是基本的协调机制,而市场是调节机  相似文献   

15.
地处欧洲大陆的匈牙利,国家虽小,但是外贸活动相当广泛,它与140个国家保持经济关系,八十年代初与97个国家签订贸易合同,它的贸易伙伴国绝大部分在欧洲。它的产品远销五大洲,五、六十个国家。它的外贸总额占国民收入的50%,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极重要的地位。据匈牙利中央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资料,1982年匈牙利外贸进口总额达3248亿福林,出口总额达3245亿福林,其中与社会主义国家外贸进口额达1730亿福林,占进口总额53.3%,出口额达1853亿福林,占出口总额57.1%;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贸进口额达  相似文献   

16.
价格改革是从行政命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键。过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经济改革时,试图把市场与计划结合在一起,结果都遭到了失败。匈牙利的科尔内总结了其中的教训,指出:“市场与计划的结合在价格问题上碰撞,并必然导致失败。”为什么市场与计划的结合必然会在价格问题上碰壁呢?因为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所有制关系的变革,特别是企业产权的转变一直是其经济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西方经济学家对企业产权问题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关键是实行私有化。但是,从过去一年中,在波兰、匈牙利的初步试验表明,私有化带来了政治、经济等方面难以克服的困难和诸多社会混乱现象。面对这一形势,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比较现实地重新探讨企业产权转变的理论及模式。连过去坚持主张私有化的著名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也重新明确表示“国营大企业不应出售给私人。”芝加哥大学教授利扎尔亦表示:过去认为私有制能刺激人的积极性,但从事实来看,所有制与积极性并无直接联系。只要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报酬和职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就会产生积极性。对国营企业经营不佳的原因,也有了对较客观认识:1.受外界因素干扰过多;2.缺  相似文献   

18.
匈牙利在经济机制的完善方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近些年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在经济管理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通过了在经互会成员国的经营实践中没有遇到过的决议,所以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经验的研究兴趣。在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中的不利趋势反映在匈牙利(和某些其他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中。载能体、各种主要原料和材料价格的暴涨(匈牙利进口的载能体、原料、材料的价格比国家的出口价格高出一倍)引起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交换比例的恶化。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匈牙利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此后至1947年秋,与多数东欧国家相类似,匈牙利经历了对"人民民主"的短暂尝试。把人民民主制度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国家形态,在当时是符合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各国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正确选择。然而,随着冷战在欧洲大陆拉开帷幕,匈牙利的"人民民主"道路被迫中断,转而向以苏联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模式全速迈进。伴随着以高度集权、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植入,匈牙利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切为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埋下了深重的伏笔。  相似文献   

20.
当今,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已成为世界一大潮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苏联东欧的改革已引起世界人民的瞩目。尽管把苏联东欧改革放在一起讨论是不适宜的,因为各国国情不同,改革的具体道路、方法也就不同,改革起步先后不一,如南斯拉夫、匈牙利改革较早,苏联改革先从政治体制改革着手,但是它们的改革揭示了一些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