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建》2017,(12)
正脱贫攻坚讲习所,干部群众你和我。就像当年见红军,看见干部不再躲。宣传政策讲道理,房前屋后种水果。党给我们拔穷根,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流传在我们毕节乡村的一首新民谣,它反映了农民群众对脱贫攻坚讲习所的欢迎和称赞。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的讨论时听到这首民谣,了解了讲习所的有关情况,他高兴地说:"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赋予它新的内涵,这是创新。"总书记的肯定对我们是巨大的勉励和  相似文献   

2.
正"请问你们要去哪里?""我们想去观景台,听说有路可以到山沟对面的红军战斗遗址。""要去观景台从这边下去,往前走一段会有指示牌,如果要去对面也要顺着下面一条小路走,就是路途有点远。""没事,我们就是专程来徒步的。"在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记者正好听到两位迷路的游客和红渡村工作人员对话。两位游客是来自上海的退休职工董兴华和李文兵,这次专门  相似文献   

3.
红渡新景象     
正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坐落在乌江边上,距大乌江集镇2公里,原名岩门,因1935年1月红军在村中回龙渡口率先突破乌江、北上遵义而改名红渡。在这片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目前正在探索"旅居农家"建设的新路径,寻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转型升级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5,(4)
<正>特色文化城镇群的打造,使红兴隆成为中国首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背景全景致、全开放式的"国家农业公园"和中国农垦系统首个国家低碳国土实验区,以红兴隆新城镇群为代表的黑龙江垦区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和被评为"2013年度世界百座避暑旅游名城"。在2014年9月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红兴隆新城暨各农场新城镇跻身"2014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名列第15位。  相似文献   

5.
武汉:你落后了吗? 1993年,李春波的城市民谣《一封家书》一下子火爆了整个大江南北,艾敬的《我的1997》也同时涌进了校园,掀起了阵阵热风。而此时,大地唱片公司制作人黄小茂已经接到了第一首校园民谣歌曲《青春》,并且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校园民谣已经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6.
汪荣发 《理论建设》2017,(5):97-102
立足于多年的跟踪调研基础上,从金寨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入手,诠释目前面临的新态势及新难题,探究其内在动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一要从"红一点"到"红一片",加快资源整合;二要坚持"红"与"绿"结合,创新红色旅游经营模式;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四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五要完善景区管理机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汪传明 《江淮》2011,(3):23
熟悉宣州区黄渡乡黄渡村的人都知道,这几年黄渡村迎来了建设、发展的"黄金期"——一条条水泥路蜿蜒伸展,一家家企业分布于宣  相似文献   

8.
"大水无情人有情,满意工程保安宁,今年全乡抗大灾,多亏党员先进性。"这是桦甸市横道河子乡村民赞扬党员干部带领村民抗灾自救的一首民谣。  相似文献   

9.
正乌江碧水缓缓向前,岸上农家袅袅炊烟。走进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小青瓦白粉墙,春光无限稻田扬,好一幅田园静谧的美丽画面。在这片祥和安宁的美景下,红渡村流淌着的却是峥嵘岁月沉淀下的不屈精神。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间,中国工农红军3次转战余庆,激战龙溪,强渡乌江。大乌江镇廻龙场渡口,是其中的渡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接待酒"、"招商酒"、"‘勾兑’酒"……在"公"的名义下,官员奔波于各类酒场而乐此不疲。"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一首民谣流传至今,官员  相似文献   

11.
在康乐县,有一位被回汉群众亲切地称为"水龙王"的人,他就是县水电局局长马生荣.因为康乐县十年九旱,水利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有一首民谣"人在高处走,水在沟底流,挑水发了愁,渴死老黄牛."  相似文献   

12.
5月6日,"贵州纳雍生态旅游文化节"在纳雍县总溪河畔举办,文化节以"观滚山珠、品玛瑙红、漂总溪河"为主题,展现了纳雍民族、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展示了纳雍旅游文化新形象和旅游文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彭雄,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平型关战役,出色完成了主攻老爷庙日寇的任务。1940年5月,率第六八六团一部消灭了费县大汉奸刘桂荣部。当地流传一首民谣:"涝怕阴,旱怕晴,鬼子汉奸怕彭雄。听到彭雄来,鬼子汉奸跑掉鞋。听到彭雄到,鬼子汉奸不敢笑。"后调任第三师参谋长。1943  相似文献   

14.
"世界纤夫在哪里,三峡巴东神农溪"。巴东旅游,随着上世纪90年代神农溪的正式开放开发,借助长江三峡这一优势品牌,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努力下,得到了迅猛快速发展。目前神农溪品牌已响誉国内外,巴东也正式成为湖北省首个旅游强县。在新  相似文献   

15.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这首“新民谣”,“两会”期间杨志福当着总理的面念了出来。作为政协委员,他的责任感和勇气源自何处?  相似文献   

16.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自明朝以来,这首民谣就一直在我国各地民间尤其是黄河下游地区广泛流传,甚至在海外华人、华侨群  相似文献   

17.
正"富顺的山高啊高,岭岭直往天上飘;富顺的男人像条牛啊,天天耕地啊吃不饱。"这是赤水市旺隆镇富顺村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道尽了富顺村贫困的过去。如今,返乡能人的带动,让这里的乡亲看到了致富希望。2010年年底,在外打工9年的明  相似文献   

18.
红井     
正还记得小学二年级第32课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吗?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口井,当地群众称之为"红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沙洲坝一带缺水,有民谣传唱道:"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  相似文献   

19.
《诗经·硕鼠》篇:"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最古老、最流行、最经典的民谣,它清晰地映照出许多比正史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从宋朝众多民谣中,随手拈出几首,当时政情与社情,时弊与民怨,甚至一些官场趣事与宫廷秘闻,均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宋仁宗康定年间(1040~1041年),西夏扰边,战火燃起,韩琦、范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家乡在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农村,那里民谣丰富。一些生动形象、押韵好记的民谣,常常让我领略到家乡的变化。1949年以前,家乡人挂在嘴边的民谣是:"吃的是羹羹,穿的是襟襟。大人挨饿能忍受,小孩一饿就哭喊。""今年巴望明年好,明年还穿破棉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向往"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可是,后来由于"你来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