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乔榛 《奋斗》2022,(10):59-61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创新龙江”“坚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黑龙江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找准创新着力点,激活黑龙江振兴发展新动能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引领这一过程的必须是创新。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要求,黑龙江省用技术创新打通一系列发展堵点,  相似文献   

2.
刘佳 《实践》2018,(10)
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定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从打造现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立足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贵州立足产业发展需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  相似文献   

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引擎,将增强首都经济内生创新发展动力;是经济体系创新升级的核心支撑,引领以"高精尖"经济结构为主要特征的首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将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制度示范,促进优化首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力量,创新已成为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省委     
重点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供场景应用支撑,大力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3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石家庄主持召开全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供场景应用支撑,大力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  相似文献   

9.
2019年12月20日召开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始终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湖南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期。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支撑,以创新引领为发力方向,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途径,实现关键期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逐渐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全省科技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贵州实施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区域科技创新差异化发展战略,聚焦同步小康、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走出一条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好这一动力问题是内蒙古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从科技资源投入、科研成果产出、创业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等维度分析,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内蒙古科技创新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布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筑牢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模式、优化创新环境是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思路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人才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以体制机制系统创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以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努力实现山西的转型发展,为"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突出强调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为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历史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过去对发展速度的要求转向对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攻坚克难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突出强调数量和质量、结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摘     
正张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国际国内环境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必须走自己的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是创新发展的经济体系。强调创新发展,是因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各项任务、谋划“十二五”工作的关键一年,省委做出了“科技创新是首要动力,要在我省跨越发展中充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的指示。刘奇葆书记特别强调:“要从科技发展战略上找科技与产业的结合点,从结合点找突破点,下大气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月12日在贵阳召开的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100个获奖项目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获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充分展现了报效祖国、服务贵州的炽热情怀,闪耀着恪尽职守、开拓创新的科技之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扶贫,扎实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积极夯实人才基  相似文献   

17.
张志元 《新长征》2020,(1):40-4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新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桂林作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更需要强化科技创新。虽然桂林科技创新基础良好,但是桂林科技创新驱动也存在诸多阻碍。为此,需要深入明确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打造桂林科技创新驱动的支撑平台、加快提供桂林科技创新驱动的有力保障,积极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新兴产业的兴起,更离不开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2015年,国务院批复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新兴产业正在贵州迅速崛起。如何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我省运用金融方式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新兴产业集群、助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袁航 《当代贵州》2023,(Z2):96-97
<正>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高崖深谷,如何一桥飞架,令天堑变通途?答案无疑是向科技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高崖深谷,如何一桥飞架,令天堑变通途?答案无疑是向科技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贵州在桥梁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攻关,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设计、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围绕峡谷大跨径桥梁的结构体系及理论等瓶颈问题,攻克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桥梁建设大跨越,助推交通大提升,万桥飞架,大道纵横,构筑起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高速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