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钟山,"中国凉都·六盘水"一颗璀璨的明珠。高原明珠·三池三湖——瑶池、凤池、龙池,明湖、德湖、天湖,好似乌蒙群山中散落的颗颗珍珠,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三线之源·水城古镇——带你走入历史的古朴画卷,感受"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享受古镇的古风古貌。冰雪童话·梅花山公园——云海深处的相约,看旭日东升,踏雪寻梅,觅一处世外桃源,赏寒梅傲骨。畅享西南地区最大、最专业滑雪场的极速之旅;到亚洲最长索道体验"飞翔"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正2月4日,大年三十。早上8点,从六盘水市区一路向西行驶半小时,小车在梅花山拐了几个弯后,稳稳地停在了102省道275千米处,"六盘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梅花山大队"蓝底白字的牌匾映入眼帘。一下车,记者就遇上梅花山大队中队长殷盛平。他一边伸出冻得冰凉的手欢迎记者一边说:"刚刚和同事去山上走了一遍,路况还不错,山腰有雾不过影响不大,山顶还有太阳,天气好得很。"梅花山公路海拔最高2680多米,是贵州海拔最高的公路,也是贵州西  相似文献   

3.
正深冬时节,拥有西南地区最大滑雪场——梅花山国际滑雪场的六盘水市钟山区欢迎您来雪地上"撒野"。随着气温降低,漫山遍野的雾凇为梅花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滑雪初级道、中级道、高级道准备就绪,2017年12月20日起,占地9.17万平方米、总长1880米的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开门迎客。在梅花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可以住树屋、住梅花坪别墅,观云海、赏雾凇,看日出日落。白天邀上家人朋友,在教练的指导下,在滑雪道上来一场  相似文献   

4.
正六盘水市围绕"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品牌,依托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将自然"冷资源"变为旅游"热资源",以冬季旅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托"三变"改革,力推"旅游+扶贫"深度融合。六盘水年均19℃的夏天令人流连忘返,寒冷的冬天同样让人倍感舒畅——驰骋冰雪,感受冬日雪上飞舞的酣畅淋漓;放松身心,在雾气氤氲的温泉池中独享冬日那份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5.
正1月16日,一场大雪让六盘水银装素裹。与普通人推开窗看到雪花纷飞的兴奋不同,六盘水梅花山景区工程部的陆东已经在景区盘山道路的清雪工作中奋战了5个多小时。梅花山作为离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最近且海拔最高的山,每年因冰雪封路让通行的人们印象深刻。梅花山滑雪场是全国纬度最低,也是贵州首家高山滑雪场,每到冬季,来自云南、  相似文献   

6.
正山体雄浑,千沟万壑,峰峦起伏,云岭相间,这就是六盘水。独特的地势让她在旅游发展上一度关山阻隔,但今天,这里正成为山地旅游和山地体育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新宝地、新惊喜。这是一座没有炎热夏天的绿色之城。按照气象学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22度,就是夏季的标志。在气温最高的7-9月,六盘水的日平均气温才19.7度。在六盘水,过了春天不是夏天,而是秋天。正是其"凉爽、舒服、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  相似文献   

7.
正六盘水市围绕"山地"二字,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着力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六盘水市,一颗镶嵌在磅礴乌蒙万山丛中的高原明珠。近年来,以举办全省第五届小城镇发展大会、全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六盘水紧紧围绕"山地"二字,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做文章,按照"生态建养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产业集聚和人气提升相结合、功能完善和环境改善相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相结合"的思路,按  相似文献   

8.
正六盘水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以"冰雪童话"为主题,占地面积109.3万平方米,按照"山中滑雪、山上戏水、山下畅游"的理念建设,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国际滑雪场。目前,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已成功举办了贵州地质旅游系列活动、中国西南地区滑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贵州省第一届滑雪节开幕式、贵州省第一届青少  相似文献   

9.
名车靓模、珠宝玉器、轻型飞机、户外产品……一场场时尚休闲的展会,在"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休闲产业博览会"上竞相亮相;"中国凉都·六盘水国际滑翔伞公开赛暨全国滑翔伞优秀选手赛"、露营大会、山地自行车大赛……一项项户外体育活动让人们尽享品质生活;"第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暨全国名家书画展"、"2013中国凉都·六盘水山地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论坛"……一道道"精神大餐"丰富了"凉都"的文化层次。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6,(6):2
正驰骋冰雪,感受冬日飞舞雪上的畅快;放松身心,在仙境般的温泉池中感受冬日那一抹温暖。中国凉都·六盘水邀您在寒冷的冬季来滑雪、泡温泉,感受别样的"冰火两重天"。雪场——玉舍雪山滑雪场位于六盘水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核心地段,距市中心区约30公里与海坪彝族风情小镇、野鸡坪户外运动基地、"天下第一锅"美食相结合,为全国纬度最低、全省首家高山森林滑雪场。  相似文献   

11.
正"4200名进场游客,超过了我们历年的峰值。"2021年第一天,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梅花山国际滑雪场迎来了新年开门红。景区宣传营销主管李昱均介绍,游客的热情从2020年10月就十分高涨,景区也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活动,让更多游客走进滑雪场,享受贵州冬季的冰雪旅游。梅花山国家滑雪场依山而建,占地面积109.3万平方米,其中雪道占地面积9.17万平方米,总长1880米,  相似文献   

12.
张周虎 《当代贵州》2016,(19):50-51
正水城县立足山地特色,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打好退、套、变、管、销"五套组合拳",全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山地特色农业升级版,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提供良好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与否,是水城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通过二至三年的艰苦努力,把全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起来、巩固下来,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的历史使命。"在水城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暨2015年第二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观摩总结会上,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全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六盘水都是靠矿产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六盘水把发展目光从地下矿产转向地上的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找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炎热的夏季,来到贵州六盘水,浓郁的清凉气息沁人心脾,让四川游客饶家熙连声感叹:"这气候太爽了!"中国凉都六盘水,为世人所知的是夏天平均19.7℃的气温。宜人的气候只是六盘水发展旅游的众多优势之一,近两年,六盘水将山地旅游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的山地旅游产业体系。来自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的统计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的副总经理,张兵最初以为自己挂职六盘水市委常委、副市长主要是推动地方金融发展,却没有想到,自己正好遇上了六盘水"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三变'改革必须要和金融要素相结合。"一到六盘水,张兵就直接站到"三变"改革的第一线。"三变"改革,产权不可或缺。根据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张兵在率团前往省外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六  相似文献   

15.
正2月6日,六盘水市钟山区梅花山国际生态滑雪场正式开门迎客,让这个冬季迅速"升温",瞬间"热"了起来。梅花山国际生态滑雪场距市中心城区5公里,面积9.17万平方米,是贵州最高海拔滑雪场。雪场划分为滑雪区、冰雪娱乐区、雪雕园区、环形雪地摩托车和全地形四驱车场地、安全停止区、雪上冲浪、儿童乐园、综合接待功能大厅及停车  相似文献   

16.
正六盘水高新区正以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统领,强力支撑六盘水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三线"名城新高地、中国凉都新引擎。奋斗点燃希望,奋斗成就未来。2018年10月1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变更认定为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六盘水高新区)。  相似文献   

17.
<正>拥有得天独厚"凉"资源的六盘水,顺势而为培育健康产业,与时俱进打造山地旅游发展升级版,实现了"凉"的价值重塑。今年夏季,全国很多区域气温突破40℃,寻找凉爽的地方避暑,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要需求。19℃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六盘水的夏季凉爽宜人,令人向往。一"凉"一"热"间,带火了六盘水的避暑旅游。六盘水充分利用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擦亮"中国凉都"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抢占避暑经济发展"风口",成为人们艳羡的"避暑之都"。享受"19℃的夏天"8月3日,时值三伏天气,中央气象台当日天气预报显示,重庆、西安、北京最高气温达40℃。  相似文献   

18.
正2004年至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成为六盘水集中展示城市形象、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的窗口。"真没想到,7月的夏天,六盘水这么凉爽。"上海游客张鹏感慨,上海近日的最高气温已达到35℃,只能打开空调在室内待着。张鹏特地从上海赶来六盘水参加"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每年夏季,六盘水都用满满的诚意邀请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感受"19℃的夏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为显著特征的"五个六盘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渐入纵深,在"变"与"不变"间,走出了一条"三线"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与改革开放同岁。从"江南煤都"转向"中国凉都"、从"挖煤卖煤"到一二三产并驾齐驱、从"贫"在农上到"三变"改革助农增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六盘水经济社会之"变"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