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 《学习月刊》2010,(16):95-96
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圈旅游联合推出温泉养生之旅、三国文化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等特色旅游,旅游创汇超湖北份额一半.撑起全省旅游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统筹区域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湖北不仅提出和实施了“武汉城市圈”战略.而且进一步提出和实施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一个覆盖全省的“城市圈”战略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3.
赵凌云 《学习月刊》2009,(15):33-34
湖北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全面推进新一轮战略谋划.形成了“两圈一带”战略。即以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为战略抓手和战略平台.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分为三大区域板块.通过圈圈互动.圈带互动.扩大各个区域资源配置空间.创新省域空间协调发展格局.实现全省科学发展、联动发展、可持续发展。“两圈一带”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实现了湖北全省战略安排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管长远.是湖北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产业集群正成为全球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形成产业后发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对国内外经济发达区域,武汉城市圈经济规模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带动和促进武汉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增强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现产业根植和长期持续发展,形成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党建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服务和保证的。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相呼应,有必要提出武汉城市圈党建工作的概念,并加大实践的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工作时要求,湖北要紧紧把握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推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龚炳南 《学习月刊》2009,(11):37-38,55
按照《武汉城市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防治三大污染.即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大气和水体污染.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治土壤污染却严重滞后。本文就武汉城市圈防治土壤污染的问题做些探讨.恳请识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长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其粮、棉、油、肉等农产品一直是中央考核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武汉城市圈又是湖北省农业生产重点区域.随着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圈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新构造将有助于发挥农业在城市圈建设中的基础产业作用.应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支持和促进长江沿线和汉(口)十(堰)、荆(州)襄(樊)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加快发展。这是对武汉城市圈战略和“一主两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补充和完善。至此.未来五年湖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轮廓已清晰可见。这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符合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可以在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中找到强有力的支撑.而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在区域经济理论中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依托长江水运优势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武汉新港的快速发展,湖北必将重现"黄金水道"的繁荣与辉煌,鄂州地处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又是长江经济带中的节点城市,长江流经我市有80.1公里,深水岸线达46公里,陆域宽广,岸线资源十分丰富。鄂州要依托独特的长江水运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发展临港经济,  相似文献   

11.
廖家本 《学习月刊》2009,(22):71-71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湖北省确立了"成为中西部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为武汉城市圈发展创意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洪山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环境资源限制、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李中平 《学习月刊》2012,(16):120-120
通城县是个山区小县、财政穷县。"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期。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而通城又被纳入"中三角"(武汉城市圈、鄱阳湖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带和湖北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规划范围的背景下,如何搞好扶贫攻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鄂南经济强县"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消费稳定增长,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我省对加快中部强大市场建设也作出战略部署。武汉城市圈作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龙头,理应在建设中部强大市场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新一轮消费升级趋势更加凸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成为引领消费升级、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湖北省委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强调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将其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武汉都市圈要积极引领带动全省全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制造强国高地建设的核心力量。一、武汉都市圈制造业发展迅速(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形成规模当前,武汉都市圈41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全省17个)。2022年,武汉都市圈九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5.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举措。仙桃作为城市圈"1 8"城市之一,主动承接武汉经济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孝感市紧紧抓住融入武汉城市圈这一重大机遇,围绕6个对接开展工作,促进了孝感工业与武汉工业的融合交流,初步创建了两地工业经济互惠互利、互为补充、互相发展、资源共享的良好合作环境。据统计,截止目前,武汉在孝投资企业已达91家,投资总额37亿元。孝感在汉投资企业达440家,注册资本11.8亿元。武汉城市圈是我省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装备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2005年,武汉城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954家,占全省近60%。其中大型企业49家,中型企业38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77亿元,比上…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月刊》2009,(15):F0003-F0003
近年来,湖北检验检疫局党组“一班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围绕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同绕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围绕促进扩大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抓改革、求创新、谋发展。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全局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全系统2008年检验检疫货值较2004年增长了222%,不仅有效促进了检验检疫业务与全省对外经贸良性互动发展,而且防止了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不合格商品的传人传出,维护了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大大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有效性和贡献率。该局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称号,局机关连续12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或最佳文明单位,7个分支局分别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近期多次强调,要努力探索内生型发展模式,努力推进湖北科学发展战略。湖北科学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湖北科学发展模式。武汉城市圈不仅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也是湖北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应该率先探索和形  相似文献   

19.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武汉“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武汉市被推向“两型社会”建设的最前沿。这是武汉市建设和步人国际现代化都市的必然要求.是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转折和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重要部署。中共洪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对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意义.并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胆地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探路子、做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