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尔吉斯斯坦变局表明,独联体内部的新一轮"民主化"浪潮继续上涨.这是继苏联解体之后,原苏联国家确立新国家身份的延续.如果说,苏联解体解决了这些国家"离开谁"的问题,那么"色彩革命"则将解决"靠近谁"的问题.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独联体产生重要冲击.一系列"色彩革命"之后,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民主先锋"的角色、立场将发生重要变化,独联体内部因"民主化"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威信可能继续下降,独联体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2.
欧洲一体化和后苏联一体化在东欧地区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东欧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方面自愿程度不等地参加了后苏联地区许多一体化尝试和行动,包括最初的独联体和后来的许多次区域一体化组织,另一方面,他们如同整个欧洲及其周围地区一样,又处于欧洲联盟的深刻影响之下.这两种制度体系(在东欧地区的战略有异)的相互作用对该地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外经济政策上,而且也体现在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一般过程上.本文分析了两种制度竞争在这一地区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后果,并探讨了制度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独联体内"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19日,独联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建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这无疑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一直游离于独联体核心圈之外的乌克兰加入其中是"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最显著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可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成功的机遇,但实现过程并非坦途.为了使"四国统一经济空间"顺利向前发展,就目前而言,四国应在入世问题上协调政策,统一立场;俄罗斯应尽快使所有以俄为中心的三个集团(俄白联盟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方案协调一致并千方百计地加强在成员国,特别是在乌克兰的经济存在.  相似文献   

4.
非中性制度与美国的经济"起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程 《美国研究》2007,21(4):38-55
本文从商人集团与国家相互博弈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美国经济"起飞"的原因做出尝试性的解释。文章认为,美国立国后,通过国会立法、政府推行的以关税保护和国家银行为核心的贸易、金融政策,国家对工商业集团给予制度上的特别支持。在国家力量的保护和支持下,美国商人建立了自己的工商业体系,这一过程与美国国家实力和政府权力的迅速扩张同步。国家与商人之间的长期合作,推动了具备增长潜力的产业和贸易结构及有效的资本市场的确立,这是确保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从单一银行体制到二元银行体制的改革 俄罗斯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是在改造与改革的同步中进行的。从3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只有四家银行;苏联解体后,国家性质发生了改变,所以金融机构体系首先是要由原苏联时期的联盟性质的国家银行改造成俄罗斯  相似文献   

6.
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半世纪前的中苏谈判内幕(上)半世纪前的中苏谈判内幕(中)从经济发展实绩看苏联社会剧变半世纪前的中苏谈判内幕(下)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苏联东欧剧变的理论问题探索纳扎尔巴耶夫对苏联解体的反思论东欧和苏联剧变的真正原因斯大林民族定义之我见独联体国家独立以来的经济状况谢瓦尔德纳泽主张独联体应成为开放型组织独联体国家1997年经济情况和1998年预测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会议乌克兰劳动报酬法1997年独联体经济乌克兰今年裁减40万公务员独联体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实验独联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自1989年以来,后苏联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沿革轨迹。这些国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群体:欧盟新成员国(NMS)、独联体在欧洲的成员国、独联体在亚洲的成员国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群体对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参与和依附程度各不相同。需要对它们在工业和贸易方面的能力作出界定,而这些能力对其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化产生着影响。国家群体对于世界体系的特定联系决定了其特定的经济(以及政治)能力和依附水平。通过考察它们各自不同的投资模式、贸易伙伴和金融依附情况,以及2007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金融压力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到:一方面,欧盟的后苏联国家坚定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大型经济体(如俄罗斯和中国)有可能建立起本国的市场及网络,因而其经济自立水平要高于欧盟新成员国。存在着三种对于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反应方式:更深地融入占支配地位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走向一个较少新自由主义色彩而较多协调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以"对峙力量"和区域集团为标志的更加多元化的世界体系。  相似文献   

8.
1995年7月一8月 月lJ重新认识苏联垮台的原因和教训喻权域前苏联经济过渡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续)程锐原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一些重大错误徐方治苏联和西方在阻止法西斯侵略战争上的重大失误苏联罗荣渠科学社会主义欧亚观察东欧中亚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95.4期95.4期95。4期95 .3期独联体期期期期‘在O八叮U .4比口巴dl合户aO心O口OUO口受多方牵制的独联体盛世良独联体一体化:现实与未来蔡伟论独联体国家走向经济一体化趋势左长青侈刚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王兵银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姜毅世界知识东欧中亚研究世界经济东北…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后,独联体地区国家间的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机制化。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及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先后成立,统一经济空间基本完成制度性搭建。其中,提高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成员国间贸易便利化合作、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使用指标体系赋值法,并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调查数据对独联体地区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独联体地区的实践,通过对横向不同国家与纵向不同历史时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独联体区域合作机制对推动该地区贸易便利化效果并不显著,独联体区域合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排外性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0.
潘广云 《欧洲研究》2005,23(1):116-130
自独联体成立以来,与整体一体化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联体框架内的次地区经济一体化积极推进,形成了多水平、多速度、多层次的一体化局面。普京执政后,这一局面更有加剧之势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方面表明独联体整合能力的低下,另一方面表明集团内部正在形成更紧密的一体化关系,同时也反映出独联体一体化当前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次地区经济一体化仍将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流,"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将有望成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新的轴心,"亲俄集团"将出现新的组合,但独联体内仍将是以俄罗斯为核心和主导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正统派与其他各种不同经济学派关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生成根源的观点,展示各种经济学派对IMF休克拯救方案以及东亚经济复苏政策的不同看法,探索东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studies Russia's Ukraine policy since the Orange Revolution. Russia's policy toward its western neighbor has evolved from unhappy relations with Victor Yushchenko to rapprochement with Victor Yanukovich and then confrontation over the revolutionary power change in Kiev in February 2014. The paper argues that Vladimir Putin's actions following February revolution in Kiev demonstrate both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Russia's foreign policy. Although these actions constituted a major escalation, relative to Russia's previous behavior toward Ukraine, the escalation of relations with Kiev also reflected a broader policy pattern of Russia's assertive relations with the Western nations adopted by the Kremlin since the mid-2000s. What made Russia's conflict with Ukraine possible, even inevitable, was the West's lack of recognition for Russia's values and interests in Eurasia,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ritically important role that Ukraine played in the Kremlin's foreign policy calculations, on the other. The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ly grounded interpretation of Russia's changing policy that emphasizes Russia–Ukraine–West interaction and a mutually reinforcing dynamics of their misunderstanding. It also addresses four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of Russia's Ukraine policy and discusses several danger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褚乐平 《美国研究》2003,17(1):95-107
《美国宪法》批准史是美国立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宪法批准史的一些具体过程的探讨 ,对各州批准宪法的不同前因后果进行分析 ,从而审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在宪法批准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韩大元 《港澳研究》2020,(1):32-39,M0002,M0003
1982年宪法是制定澳门基本法的依据,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保持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从1988年9月起草澳门基本法开始,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实施基本法以来,共和国的宪法精神像血液一样融入到澳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澳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法基础。澳门回归20年的实践充分表明,在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澳门新宪制秩序的背景下,澳门特别行政区展现了开放、多元与活力,为“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在回顾澳门回归20年的历程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和国宪法的历史方位与时代精神,对澳门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当然,未来“一国两制”的实践也会遇到新挑战、新问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初心,坚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继续以宪法和基本法凝聚社会共识,澳门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19.
苏联剧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多种因素中,党是关键。苏共自斯大林确定党内领袖地位之后,逐步消灭党内民主,实行个人集权,形成个人崇拜,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的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局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苏共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从苏共的历史进程看,可以说,在苏联,成也在党,败也在党。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setting up of the U.S.-Marcos dictatorship through the declaration of an “unlimited form of martial law” and under the fascist principle that “all power can be given to the military” has brought about a new situation. Through the crude employment of armed coercion, dictator Marcos as commander-in-chief has arrogated unto himself and concentrated in his hands all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owers. All of these powers are used not only agains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New People's Army but also against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all opposition to the perpetuation of a fascist dictatorship. Upon the setting up of this fascist dictatorship,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for a civil war of a national scale have arisen. The entire Filipino people vehemently condemn the U.S.-Marcos dictatorship as anti-national, anti-republican, anti-democratic and decadent and are more determined than ever before to struggle for national democracy and, therefore, for a genuine republic that belongs to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