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同志编纂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福建卷)》(以下简称《选辑(福建卷)》)一书,已于1985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由新华书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选辑(福建卷)》一书是作为《选辑》全书的第一卷出版的。现就该书的编纂经过、资料特点、编排结构和学术价值简介与评论如下。195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为了系统地了解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编著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是一部研究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企业投资的大型历史资料性丛书。《选辑》(广东卷)一书是《选辑》全书的第二部份,已于1989年10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并由新华书店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选辑》(广东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大部分属第一手原始资料。该书系作者到广东主要侨乡广州、汕头、潮安、普宁、梅县、江门、台山、新会、开平、恩平、佛山、南海、中山、顺  相似文献   

3.
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庄为玑编纂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选辑》一书(以下简称《选辑》),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 据悉,195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为要系统地了解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起见,曾委托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随后,该所将这项任务交林、庄两同志完成。编者接此任务后,先后于1958~1960年间到侨乡广东、福建两省的四十八个市县和上海市等地作为期三年的实地调查。根据所得的原始资料,结合文献和有关档案,已于1960~1961年整理出《选辑》(初稿),按地区编排分广东、福建和上海三卷,全书共一百多万字。目前这部书稿经原编者进行修改、补充、校勘,决定由福建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其中福建  相似文献   

4.
为收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资料,加以系统地整理,以供研究近百年来的中国经济史、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以及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参考,我们先后(1958—1959年)在国内主要侨乡广东、福建两省的五十个市县以及上海市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整理了《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资料汇编》一部。根据上述资料,作者曾撰写《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几个问题》一文(见《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一、二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付教授林金枝撰写的新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将在今年十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58年,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受原国家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的委托,承担调查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的科研任务。作为该所“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调查组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林金枝同志的专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终于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蒙见赠一册,我怀着喜悦心情一口气拜读完,下面说一些读后感。“概论”是建立在对华侨国内投资的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这是“概论”的可贵之处。作者于1959——1961年间,在华侨投资重点的广东、福建和上海,参预了对万余户侨办企业的普查工作;尔后便一头扎入了调查资料堆中,整理研究,锲而不舍,埋头苦干,陆续编写出资料选辑和大量论文,终于使自己成长为国内研究华侨投资的专家之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林金枝副教授自五十年代末期起,便开始从事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研究。他硕果累累,引人注目。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经济史研究》上面发表了有关这一领域的多篇论文,我都得到了及时拜读的机会,从中获得很多教益。最近又蒙惠赠他的大著《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和  相似文献   

8.
华侨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旧中国,福建华侨不但在政治上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革命斗争,在经济上,他们在各地从事工业、农业、矿业、交通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的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和建设,对福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一)根据调查,近代福建华侨投资是从1871年开始的,截至解放前夕的七十多年中,投资的企业大小达四千家,投资金额总数为一亿四千万元(人民币)其中投资福建的交  相似文献   

9.
《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一书,已于今年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50万字,分资料与文章两大部分。资料部分按照出国原因、人数与职业、重大贡献、海外社团等四个专题进行选编;文章部分选用了近年来广西作者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八篇文章,以有助于读者对四个专题资料的研究。该书所选资料的年代跨度大,上至宋代,下至1990年9月在南宁召开的世界广西同乡恳  相似文献   

10.
的确,长期以来有关日本华侨华人研究,无论在研究队伍的阵容,抑或相关的研究成果方面都无法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相提并论。这也就意味着在日本华侨、华人的许多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然而近年来,在不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这种情况已有所改观,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由朱慧玲博士撰著的《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一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以下简称《变迁》)一书是作者于2001年9月提交答辩并获得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历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海外华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并不算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华侨曾在中国从事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原有的调查资料,拟就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历史先作扼要的回顾,并就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九十年代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2.
《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一书系作者长期研究东南亚地区华侨经济史的主要成果。书中对东南亚华侨在开发居住国经济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现由汪慕恒同志译述该书的主要论点,以饗读者。  相似文献   

13.
由庄国土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一书,从各个历代时期华侨出国的概况、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中外关系为依据,首次总结并阐述了历代封建政府对待华侨的态度和政策,并就其政策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陈碧笙教授承受原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办的重托,历经多年心血撰写的《世界华侨华人简史》,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已往同类华侨史书比较,明显具有三个优点. 第一,它不是国别史、地区史,而是以世界范围的华侨华人整体及其发展过程为对象的专业史,这是国内首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华侨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回国五十年——建国初期回国旅日华侨留学生文集》一书为中心,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20世纪后期从日本归国的华侨留学生在国内工作与生活的情况,希望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国华侨历史与日本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海内与海外》杂志社: 我去年从台湾来大陆做生意、投资,经介绍结识了一位姑娘,彼此感情投合,双方商定准备结婚,请问要办理哪些手续、提供哪些证明,请予答复。 福建厦门郑豪年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有关规定,华侨、港澳同胞、白湾同胞和内地公民结婚须办理如下具体手续: 一、男女双方须共同到国内(内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7.
国内首次全面展示华侨华人百年沧桑历史的大型图片展览《二十世纪的华侨华人》,3月1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出席了开幕式,并为《二十世纪的华侨华人》图片展剪彩;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办、致公党中央、中国侨联等单位的负责人及在京的海内外侨界人士500多人。近代以来,有大量中国人因各种原因、通过各种途径移居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地区。目前海外的华人华侨人数已达数千万人。华侨华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积极、活跃并极富创造力的群体。百年…  相似文献   

18.
我所华侨研究室与日本宫畸大学教育学部于1984年8月4日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双方联合进行“华侨教育的比较研究”这一课题,该室负责调查、研究福建省侨办学校的沿革,作为“比较研究”的一个组成部份。1984年11月至1985年8月,在省侨办、侨联的支持下,在各地侨办、侨联以及教育部门的配合下,我所研究人员蔡仁龙、李国樑、刘晓民先后到厦门(包括同安县)、晋江、莆田、福清以及漳州等侨乡地区进行了侨办学校的调查,并陪同日方市川信爱教授等人到福建省部分地区进行了学术访问。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最后由李国樑同志执笔,于1985年6月完成了《关于福建省华侨办学沿革史调查中期报告书》。后经中日合作双方进行成果交流,执笔者又对中期报告书作了修改、补充,完成了《关于福建华侨办学沿革史的部份调查》。按照中日合作研究协议中关于研究成果先由双方自行发表的精神,本刊特摘要刊登该报告书的部分内容,并由执笔者根据国内读者的需要对发表的内容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9.
周中坚 《东南亚》2000,(2):50-54
华侨移居东南亚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他们把祖国的教育一并带到海外。在华侨聚居地 ,在出现近代学校之前 ,同国内一样以私塾形式进行教育 ,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读物和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华侨大规模移居和西方文明东传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东南亚产生了近代华文学校。一个世纪以来 ,东南亚华文教育经历了华侨教育和华人教育两个阶段 ,从面向祖国、为华侨“落叶归根”服务 ,演变到面向居住国、为华人“落地生根”服务。一、 50年代以前 ,东南亚华侨“落叶归根”的工具在近代 ,很多华侨是为了寻求生路…  相似文献   

20.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