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由于这项制度制定和实施时间尚短,目前全国各地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存在着步伐不平衡、适用标准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实施的效果。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咎辞职是由自己主动承担过失或错误的责任 ,并因此感到内疚而辞职。目前 ,我国的引咎辞职制度与国际惯用的引咎辞职不同 ,是本土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引咎辞职制度。虽然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实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但它的实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引咎辞职”制度化的意义与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引咎辞职"已经成为引起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引咎辞职制度的"本土化"发展尚存在一定偏差与误区,然而,从另一个侧面,人们清楚地看到这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改变权力定位,增强领导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人事考核科学化,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更有助于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推动建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政府.中国需要"引咎辞职",引咎辞职制度是政治文化和行政伦理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不久前专题研究全市的安全工作,强调将对发生安全事故的本地或本单位有关领导实行引咎辞职制。要求一年内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两次,或发生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一次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分管领导要引咎辞职,对党政领导也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因管理不到位,严重的官僚主义或失职、渎职而酿成社会影响大、性质恶劣事故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行政一把手也要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至今,伴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引咎辞职相关规定的出台,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出现了两次高潮。无论是从政治学角度还是从行政法学角度,研究文章大多依照"问题——应对"模式,即先说明什么是引咎辞职,再阐述中国建立引咎辞职面临哪些困难,最后再提出一些制度设计上的建议。但是研究中也表现出理论依据不足、对引咎辞职定位模糊、忽略引咎辞职后果等问题,这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引咎辞职”:在道德自律与制度安排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清“引咎辞职”研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入手,指出引咎辞职在提高行政官员和公务员队伍责任意识、行政伦理意识中的精神导向性作用,并分析公务员退出机制及权力制约机制的缺陷,解析引咎辞职目前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引咎辞职是制度安排与道德自律的统一及其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官员“引咎辞职“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咎辞职是针对党政官员的一种问责制度,体现了对官员的监督和对行政责任的强化,文章对引咎辞职的内 涵、实施的意义及有待完善之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今年,先后有多名政府和企业官员因对特大安全事故负有重大责任而引咎辞职,使全国上下为之一震。引咎辞职制是西方国家一项一直运行并行之有效的官员管理制度,如今以如此大的力度在我国实施,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惯例,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从严治党治政的决心。建立完善的引咎辞职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引咎辞职规范化、程序化,对于建立责任政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辞去所担任的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异常艰巨,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站得住,有能力"的干部队伍,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上完善官员引咎辞职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缺乏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失职官员往往很难当机立断作出辞职的自觉选择。要使有咎必辞、有责必究、有过必罚形成惯例,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失职官员引咎辞职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岛外撷英     
深圳在全国率先将引咎辞职制度写入地方法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这一《条例》在国内地方性法规中首次引入了引咎辞职制度。“职务犯罪“在这一《条例》中予以明确界定,即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条例》实施后,深圳将设立市、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下设预防职务犯罪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政治、经济、法律、金融、建设、审计、会计、…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许多创新之处,包括聘任制、竞争上岗、引咎辞职、严格的离职从业限制等,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与缺陷,比如未设定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奖惩缺乏法定程序,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明确规范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本文结合我市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分析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努力为我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办法奠定基础,进一步拓宽领导干部"下"的渠道。  相似文献   

14.
刍议公务员立法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是我国就人事管理制度进行的基础性立法,其中很多触及公务员制度中的关键问题, 如,界定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的分类、聘任制的推行、薪酬制度、如何对待上级的错误决定、领导成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等。《公务员法》的颁布和施行对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推行引咎辞职制的障碍与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以来 ,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关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引咎辞职制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实推行引咎辞职制的障碍因素 ,并针对影响引咎辞职本质的三个问题做了较为理性的分析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理论前沿     
让承担政治责任成为制度杨悦新在《法制日报》上撰文认为,“引咎辞职”或“罢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官员承担政治责任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所谓政治责任,就是要求官员(我国称领导干部)的行为必须合  相似文献   

17.
中央纪委驻最高人民检察院纪检组组长王克日前表示 ,我国将在各级检察机关中推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凡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 ,致使国家、集体资财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恶劣影响的 ,以及领导干部对配偶、子女违反中央和高检院有关经商办企业的规定或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报或不予纠正 ,造成恶劣影响 ,不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 ,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干部本人应主动提出辞职。本人不提出辞职的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 ,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罢免或撤换 ,或者按照有关干部管理规定予以免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问责制必须进一步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官员引咎辞职的风暴下,总理温家宝仍强调要强化行政问责制度。强化问责制的不仅与人性的弱点和权利的特性有关,还是时事所促成的,这也是我国走向法治政府的必经之路。强化问责制的途径包括颁布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完善问责制的配套制度,问责主体多元化,利用新闻、网络等媒介作为行政手段,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以及建设官员的问责文化。  相似文献   

19.
行政问责是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体现民主和宪政原则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在我国,随着一系列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我国行政责任中的引咎辞职制度逐渐呈现出制度化趋势。以责任控制权力,是最基本的权力控制措施。在我国特殊的政治行政体制和文化传统下,如何积极有效地完善这一制度成了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着力推行行政问责,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实行 ,极大推动了我国干部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但是这一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推进“公选”制度的健康发展 ,关键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