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以 《政策瞭望》2014,(12):16-17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禀赋优势明显,是太湖流域乃至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元代诗人戴表元曾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来赞誉湖州。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湖调研时特别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祁际平  张弘 《中国人大》2010,(21):38-38
4月19日上午,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及浙江省湖州、嘉兴五市的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有关负责人,共同参加由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发起的"环太湖五市人大推进治理太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发表了环太湖五市人大联合推进治理太湖《无锡宣言》,并签署合作意向书,约定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立足当地,合力治太,以尽早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在广袤的杭嘉湖大地上,湖州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太湖之滨。 湖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今日湖州为打造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集聚各路高层次的人才奉献智慧。那么,湖州是如何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优势的?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干武东。  相似文献   

4.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推动环太湖地区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已上升为区域协同发展、共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追求。2020年12月,国家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环太湖科技创新带发展。江苏“十四五”规划确定要强化沿太湖地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地处环太湖核心区域的无锡积极谋划,全力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  相似文献   

5.
诗画太湖     
《今日浙江》2012,(10):68-F0004
湖州是一座拥有独特气质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控规区域40.5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集湖、山、泉、洞、湿地、千年古刹等众多旅游资源于一地,天然地成为湖州这座城市的丰角。  相似文献   

6.
张振龙 《求索》2011,(11):179-181
“丽”是建安时期文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此目前学界都把“丽”理解为外在形式之美。在我们看来,建安时期文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所用的“丽”的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诠释。结合“丽”的语义演变与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建安时期文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所用的“丽”字不仅仅包含着所指对象的外在形式关,也蕴含着所指对象的内在精神美,是所指对象形神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俞可平 《公安学刊》2011,(4):13-16,31
“环太湖警务论坛”第八届年会的主题“民意导向警务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及湖州市公安局的警务创新举措“警务广场”,有两个亮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是民意导向;二是警务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得到大家认可的定义。我们现在要如此强调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新阶段。警务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造福于民是警务工作的根本;湖州的“警务广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8.
湖州,走出“倾斜的太湖”本刊记者李建国湖州是浙江省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生活富足的小城,因靠近太湖而得名。今天,距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只有160公里的湖州市正以它高速发展的经济赢得世人瞩目。从竹种园到竹业城“竹文化”是中国比较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现...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事》2007,(3):38-38
提起升华集团董事长夏士林,湖州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升华集团的领路人,夏士林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特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仅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便使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湖州市首家上市公司和湖州市销售、利税排名第一的“九连冠”企业,集团总资产达39亿元。目前,升华集团是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企业、浙江省百强企业、浙江省非公经济50强企业、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10.
真实声音的青春绽放 刘树元(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80后”作家的崛起是新世纪文坛引人注目的现象。目前湖州活跃的一批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其写作已经成为十分耀眼的文学生态之一。在文学史的视野下考察这些作家,认真分析她们文学创作中的收获与艺术欠缺,深入研究其艺术取向所牵连出来的文学场域、文学生产体制、文学生产方式、写作资源等问题,相信对我们的文学创作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继续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江南烟雨、太湖碧波、糯软锡腔、灵山佛音,见证了无锡古往今来三千年。无锡作为吴文化、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历经千载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如今,在"崇德、重文、务实、创新"吴文化精神引领下,几百万无锡儿女传承和弘扬"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缔造了这座城市的经济传奇——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产值达7568亿元,人均产值超过11万元,折合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出1.6  相似文献   

12.
太湖南岸,天下粮仓。眼下,金灿灿的稻谷颗粒归仓,又一批冬种作物紧随其后,湖州农村进人了冬闲前最忙的时刻。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湖州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建设、农技推广模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金融等方面,着力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创新。广大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搬进新社区,现代经营主体田头唱主角,农村工业则向开发区、功能区集中  相似文献   

13.
<正>"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来自台北的91岁湖州籍台胞侯鉴棠老先生观看湖州形象宣传片后感慨万千,"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戴表元的诗词,那时候由于离开家乡时间较长,对湖州的印象已经模糊,这次看到湖州的形象片感觉身临其境,好像又回到了山清水秀的家乡。"迎新春两岸共庆今年1月中旬,湖州正处在三九  相似文献   

14.
从无锡的南方泉转入环太湖高速,一路顺行到江南古镇——苏州木渎,有山跃入眼帘,正是灵岩山寺宝刹坐拥之地。山脚下的商铺不很密集,与熟见的一些佛寺景区相比,看不到店家林立、连绵数里的景象,也听不到人声嘈杂的喧哗,这儿的商家显得清清静静。一方水土,一种性格。如同茶一样,浸泡出特有的苏州温润,太湖沉稳,江南精致,吴地婉约。  相似文献   

15.
近期,无锡湖州两市政协携手为保护太湖、治理太湖建言献策,收到良好效果,也受到政协内外的广泛赞誉。我们为两市政协跨区联动、积极履职的创新实践喝彩!政协跨区联动,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各级政协紧  相似文献   

16.
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向全省发出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动员令。湖州作为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理应为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市干部群众要以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为动力,努力实现湖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推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2,(6):64-65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汀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对湖州的美好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湖州是竹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生态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文化浓郁,创建森林城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8,(20):22-25
2007年11月2日,在紧张筹备了将近半年之后,浙江大学和湖州市共建的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终于迎来了自己气氛热烈的成立大会,来自浙大、湖州的专家学者和湖州的龙头企业代表、专业科技合作社负责人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浙大和湖州进行新农村建设合作以来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1,(6):F0002-F0002
无锡转型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新城-- 太湖新城。位于长三角中心点、无锡市的南部.东起运河。西接梅梁湖,南依太湖。北望蠡湖,地势平坦,环境优越。是无锡率先发展的新增长极、转型发展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30)
正"两山"重要思想在湖州诞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发展与保护、环境与财富、人与自然这三个关系是否必然矛盾?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用实践回答: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从安吉余村的青翠竹海到碧波荡漾的南太湖,从德清莫干山的"洋家乐"到南浔古镇的小桥流水,从天能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