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旭东  梅英 《实践》2021,(2):46-47
2020年,通辽市库伦旗积极探索实施产业融合、项目带动、村企“联姻”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增收。在8个苏木乡镇全部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187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公司)+农牧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农牧民致富。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领办的丰饶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飞地抱团”争取九家子村中央扶持资金125万元、镇级联合社资金200万元、集体和村民入股资金42.5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购进基础母牛130头,实现净收益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全体村民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带动,实现全村黄牛存栏200头,村民增收138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贵阳市白云区都拉村党支部、村委会两个文明一起抓,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全村已基本形成农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起七个村办企业以及第三产业.1994年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分别为60万元、1300万元和184万元,并且集体经济收入已达45万元规模.村民儿童入幼儿园全部免费,入学率、巩固率100%,村民实行办证免费就医.经有  相似文献   

3.
正8月20日,通江县贾家梁村党支部书记贾茂森说,通过实施"股权量化",该村盘活土地1140亩,村民每年流转土地收入57万元,128名茶叶"土专家"因持有股份而热情高涨,6000多亩林地获得300万元抵押贷款,集体经济收入接近100万元。不仅仅是贾家梁村,8月21日上午,平昌县鹿鸣镇燕山村贫困户罗信益在茶园里除草,作为茶园的股东,他今年每股收益约70元,全年收入有望突破两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马庄村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隶属贾汪区潘安湖街道,有600多户人家、2740多人、5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0多亩,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村落。马庄有20多家骨干企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186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7万元,位居徐州市前列。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晋组 《支部生活》2011,(6):42-42
大姚县积极探索和建立村(居)委会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热情。2010年以来.全县每年为每个村(居)委会提供2万元工作经费,为每个村民小组提供300~500元活动经费。完善村干部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机制,用年内本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额的40%奖励村干部,大力支持村级通过流转土地、承包林地、推广科技、开展服务、开发资源、创办实体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08,(11):35-35
三角城村辖6个村民小组,275户1109人,耕地面积5736亩。多年来,村党支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抓党建,求发展,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村上人均纯收入达536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7.
哈密市有19个乡(镇)104个行政村,农村人口98758人。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6.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1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91万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经营性收入177万元,发包收入229万元,提留收入361万元,投资收益9万元,其他收入125万元。从调查的情况看,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9,(12)
<正>对达茂联合旗德令沟村村民来说,最近有件全村的大喜事。原来,今年上半年村"两委"引进了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到8万元,从此德令沟村将告别没有集体经济的历史。像德令沟这样的村子,在达茂旗还有很多。2018年以前,达茂旗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空壳村"有45个,占58.4%,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元宝山区建昌营村的党委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张耀堂。建昌营村在赤峰地区名气很大,自然条件好,集体经济发达。2000年时,建昌营村实现工农业总收入6.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100万元,向国家缴税1248万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集体积累净资产15318.9万元,名列自治区村级综合实力前三强。这一切,都与建昌营村的党委书记张耀堂有直接关系。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1984年,建昌营村的村办集体企业年收入达到了160万元。许多村民看着日益好起来的日子高兴地说,耀堂啊,差不多了。只要能这么维持下去,大伙儿就满足了。然而,张耀堂眼里…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13,(8):40-42
<正>过去的龙头村基础差、底子薄、环境脏,且人心涣散,村集体负债十多万元,是全镇出名的后进村,村民们在镇里觉得没面子。而如今的龙头村脚下的路不再泥泞,放眼望去是错落有致的砖瓦房,村里的干部、村民集聚一堂共话村里事,人心齐、干劲足。近年来,龙头村不但发展了畜牧、水产养殖业,每户年平均收益已达6万元,还成立了中草药合作社。据统计,2012年龙头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人均收入1.1万多元,龙头村在镇里抬起了头。  相似文献   

11.
<正>村集体经济是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村集体经济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村集体经济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万元,经济收入达400多万元的富裕村。2016年,  相似文献   

12.
郭慧 《理论导报》2007,(10):25-26
当前乡村债务问题,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主体繁多。乡村债务,包括乡级债务和村级债务。乡级债务,又包括乡镇政府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不含乡镇供销社和农村信用社)所欠债务,村级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所负的债务。二是数额和数量庞大。据农业部等6部委1998年对14个省区的调查,每个乡镇平均负债4000万元,村平均负债20万元。2000年财政部财政研究所调查,全国乡镇负债1740亿,村级负债1420亿元。三是成因复杂。例如决策失误、超前建  相似文献   

13.
李妍 《廉政瞭望》2023,(22):72-73
冬日的攀枝花,阳光分外温暖,金沙江碧波荡漾。“刚刚大家听了最新的土地流转方案,还有没有什么意见?同意的话请大家举手。”近日,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文化广场,村民们正对土地流转标准、地面附着物赔偿、入股分红情况进行讨论。在镇纪委、村干部的全程监督下,最终以现场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打造沿江项目方案。庄上村地处金沙江边,村“两委”探索规模化经营土地,整合江边闲置荒地,采取“土地流转(托管)+劳务扶持+入股分红”运营模式,打造“水墨金沙幸福美丽乡村”项目。该项目贯通江岸河堤9.67公里,占地180亩,投资2700万余元。项目拉动之下,预计今年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康平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整合资源、示范带动、健全机制等途径,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自身"造血"能力差等难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17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达67个,占总数的42%;超过50万元的行政村25个,基本消除了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工作落实。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3550米,这是俄达门巴村的海拔高度,也是俄达门巴村175户830名村民过去发展的"痛点".康定市俄达门巴村地处素有"康巴第一关"之称的折多山垭口,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靠放牧为生,收入来源单一.高寒气候、资源匮乏、人才紧缺,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俄达门巴村党支部创新"村企联姻",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企业+资源""新建+保护""股份+资产"的发展方式,带领全村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的脱贫奔康新路子.2021年俄达门巴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9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2000元.  相似文献   

16.
盛夏时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同乐村的村民们在中药材基地里忙活。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看山愁,望水忧;谈发展,皱眉头'的傈僳族贫困山寨,家家户户都过着捉襟见肘的穷苦日子。为改变这一现状,村党总支因地制宜探索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成立同乐文化产业、傈山养殖和傈缘种植3个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脱贫致富。村民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30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68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余元。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正几年前,朝阳县波罗赤镇卢杖子村和大多数的农村一样,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集体经济呈"空壳化"状态。年轻人杨喜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新的"两委"班子干劲十足,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开江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主要途径,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形成了"四联四破"工作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196个村均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其中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2万~10万元的有65个,10万元以上的有6个.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1月14日,余留芬再次满票当选为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这是自2001年首次当选以来,连续六次被村民推选为岩博"当家人"。在她的带领下,岩博从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3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的贫困村,逐步发展为坐拥集体资产620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47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万元的小康村。一、不惜命的党员,不忘本的心十六年前,不认命的余留芬丢掉了锄头,做起超  相似文献   

20.
我叫毛文尚,自1992年担任抚松县抚松镇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带领全村166户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把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经济强村,现在已拥有固定资产1700多万元,年创产值14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万元,连续6年在全县161个村综合考评中获前三名。回想这8年的经历,我觉得,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才能带领群众共同发家致富,也才能算是个称职的党支部书记。抓住机遇,发展集体经济村党支部要想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必须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