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克敏  常好礼 《奋斗》2007,(4):61-62
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史称“幽都之北”(《山海经》)。黑龙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代先民活动。密山新开流遗址、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等考古发现证明。黑龙江的先民早在6000多年前已进入氏族社会。距今3200余年的肇源县白金堡先民遗址.属于青铜器时代。反映了早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20世纪末在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发现的汉魏聚落和“北斗七星”祭坛遗址,证明汉魏时期的黑龙江地区已经相当发达。以黑龙江命名的行政区划,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王朝,东北地区属盛京(今沈阳)总管管辖。后来为了抵御沙俄入侵,于1653年设镇守宁古塔昂邦章京(即总管,原驻今黑龙江省海林县,后移驻宁安县),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1683年,清政府又将宁古塔辖区西北部划出。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驻黑龙江左岸的黑龙江城,后移驻其右岸的瑷珲城,统辖东流松花江以北,直至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1858年、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续增条约》(《北京条约》),割去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由原来的内江、内河,变成界江、界河,黑龙江将军的辖区大大缩小,将军衙门所在地亦由瑷珲城迁至墨尔根(今嫩江县),后又迁至齐齐哈尔。  相似文献   

2.
《奋斗》2006,(1):59-59
在黑龙江的文化谱系里,女神文化曾经是支撑我们苦寒绝域时代黑土先民的心灵图腾。在黑龙江流域古远的神话传说和苍凉雄阔的史诗中,女神的故事是最可宝贵的。在北方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出的这些女神群体,表达了她们对白山黑水文化的孕育,声张着在北方严酷自然环境中,人类对生存的渴望、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博大的情感空间。昔日这些流光绚丽的女神画廊.今天却被我们忘却了。  相似文献   

3.
黄任远 《奋斗》2004,(8):54-54
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的世居民族主要是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7个民族,他们是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一部悠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清代,又有柯尔克孜,朝鲜,回,汉族加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来,共同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出了贡献,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璀璨绚丽的精神文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典型缩影。从西藏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同志的文章,从衣食住行,婚葬节庆等各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任立湘 《奋斗》2004,(9):13-14
2000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的黑龙江海事局,担负着黑龙江水系“五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四河”(呼兰河、挠力河、穆棱河、松阿察河)、“三湖”(镜泊湖、莲花湖、兴凯湖),干线通航里程5378公里的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任务。其中,黑龙江、乌苏里江、松阿察河和兴凯湖中俄界河2661公里。黑龙江海事局是国内第一家管辖界河最长的海事单位,昕以,同时也承担着看边守界,保国土水域安全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5.
土司文化伴随贵州这片土地走过了一千多年,但在今天的贵州,能够反映土司时代文化特征的,除了有限的历史文献,浸润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习俗外,便只剩下开阳县马头寨宋氏土司遗址这样一些不多的文化遗存了。  相似文献   

6.
李兴盛 《奋斗》2006,(9):64-64
黑龙江地方土著民族的先民,最早生活、繁衍、劳作于这“幽都之北,广漠之野”,最早开发了这片黑土地。经过一定的历史阶段后,陆续移民过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其他民族(即客籍民族),也汇入开发者的洪流,为这一地区的开发做出贡献。那么,究竟汉民族是什么时代进入黑龙江的?其有姓名可考的代表人物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7.
《奋斗》2008,(1):F0002-F0002
“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之冬”活动始创于是2003年,经过四年的打造和提升,这项活动已经成长为中国北方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盛会之一。今年,为了加强中国·黑龙江省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增进我省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多领域的合作,“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拓展为“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之冬”,  相似文献   

8.
唐家玮  秦学  刘凤之 《奋斗》2004,(6):48-49
黑龙江省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十分鲜明,且文化积淀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远古人类文化遗产遍布全省各地,如哈尔滨的阎家岗、阿城小岭、尚志的蚂蜒河等地,都有众多的考古发现。密山的新开流文化,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作为肃慎人的先祖,就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其  相似文献   

9.
民和,位于青海省东陲,素有“青海门户”之称。西邻乐都,东界甘肃,北望海北,南通临夏。至今考古发现的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铜文化”等遗址遗迹884处。其中,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化保护单位24处。在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洮河流域的临洮马家窑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之后,  相似文献   

10.
周苏娅 《奋斗》2023,(4):46-4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更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实现黑龙江文化振兴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黄任远 《奋斗》2004,(11):53-54
黑龙江少数民族长期以来过着渔猎生活、游牧生活和农耕生活,这种生活构成了他们民族的文化,创造出了他们种种鲜明的生产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武家政 《实践》2006,(1):45-46
在北方草原文化集中发源地的内蒙古,如果说东部是以赤峰地区的兴隆洼遗址、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为翘首,那么在中南部则是以鄂尔多斯地区的河套文化、朱开沟文化和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青铜文化为标志。距今约七万年前,属晚期智人阶段的“河  相似文献   

13.
杨守东 《实践》2010,(5):41-41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处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悠久的历史,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宁城县境内有中国体积最大的辽中京大塔,辽中京遗址位于宁城县大明镇境内。近年来,宁城县委、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王炳江 《奋斗》2009,(1):54-55
近年来,我们依托兴凯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当壁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潜力,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展示“神奇兴凯湖、魅力北大荒”的独特魅力。通过实施“旅游兴场”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以兴凯湖风光为依托,以北大荒文化为底蕴,创建以观赏旅游和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的雁北地区是北方匈奴、鲜卑等民族和中原汉族人民的聚居地,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文化呈现多民族共存的特征。该地区的文化融合现象和特征虽然文献记载较少,但目前发现和发掘的考古遗存却较好地保存了这一民族文化融合现象。主要表现为汉族墓葬中发现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文化因素以及在鲜卑墓葬中发现汉族文化因素的文化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下中村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于1986年四川省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厦门大学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试掘。2001年至2004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联合万州博物馆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3000余平方米。据考证,遗址时代涵盖了新石器、商周、战国、两汉、唐宋及明清时期,其主体遗存为唐宋时期,发现了大量唐宋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遗物以及居址、作坊址,是峡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唐宋时期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火烧沟文化     
《党的建设》2008,(3):46-46
火烧沟文化因发现于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遗址而得名,发掘于1976年,属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700年左右,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  相似文献   

18.
王国华 《奋斗》2003,(9):53-53
黑龙江是亚洲著名的大河之一,是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也是一条滔滔奔腾的母亲河。我读小学的时候,可能因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原因,对黑龙江充满了神秘感,充满了崇敬感,也格外充满感情。后来,我曾生活在黑龙江畔22年之久,乘船上下,游遍了大半条中俄界河的黑龙江,又曾几次从漠河,从洛古河沿江而下,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看到近在咫尺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丛坤 《奋斗》2008,(3):56-59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独特的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移民壮举,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前,有2000多万山东人迁徒到富饶的东北 区创业谋生。这么一场大规模的迁徒运动,没有史料,没有记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央视开年大剧《闯关东》以史诗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全景式地展示了在中华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家族的变迁,乃至国家民族的变迁。让全国的观众为之深深震撼,更让流落到东北的山东人和他们的后裔感动与震憾,《闯关东》打开了他们尘封已久的记忆的闸门。作为“闯关东”的发生地黑龙江,近代以来的开发建设历史,也因山东人的痛入,而变得愈加丰富多彩。闯关东与黑龙江的历史文化的形成,与黑龙江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电视剧《闯关东》的热播,也引起了我省文学艺术界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在该剧首播完的第二天,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和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了“电视剧《闯关东》的作品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联系历史和现实,由剧内到剧外,从文化和学术等多角度、多侧面地对此剧进行了热烈研讨。现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要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简汲 《实践》2013,(9):54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至少每10年修订一次。我国最新一版的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2年11月公布。我区出土过“中华第一龙”的红山文化遗址、辽王朝的开国皇都辽上京、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代持续了万余年之久的阴山岩刻,一起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龙的源头--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并在发展中与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考古工作者对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