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公众只有广泛参与到协商民主实践中来,才能深切感受到法治对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意义,才能逐步养成法治思维,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为此,就必须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的法治化,形成协商民主实践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监狱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监狱法治化视野看,监狱法治文化是监狱法治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监狱法治化内涵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监狱法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亦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中国监狱法治文化必然要立足于中国监狱特色。对监狱法治文化本质的解析,有利于理解和弘扬监狱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乃治国重器。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义。依法治国能够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公平正义能够时刻守护寻常百姓,贵在让法治成为心之所向。难在使法治化作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4.
后疫情时代下,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面临着巨大考验,而法治化是保障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和扩大改革开放力度,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义。湖北作为中部强省,应积极营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赋能。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必须全面清理相关规范性文件,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流程再造",强化多元化政企沟通与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一套科学合理的法治评估体系,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治观念的现代化是法治化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试从中国法治的现状和现代化进程的相互关系,探讨中国法治观念现代化与法治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必然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公安信访工作存在不少与法治要求不相符的问题。为推进公安信访工作的法治化,一要切实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的推进力度,让法律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二要进一步完善信访立法,使公安信访工作真正有法可依;三要不断改进现有的信访工作机制,为公安信访工作的法治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四要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公安信访工作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枫桥经验”是国家法治在基层社会的具体实践,折射出朴素而深刻的法治原理,彰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内涵。“枫桥经验”虽是一个地方治理的经验,但是蕴涵着许多普适性规则,不仅在中国具有代表性,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我省公安机关是建设“法治浙江”的重要实践力量,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与深刻内涵,自觉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法治实践,努力推进“枫桥经验”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牛维祥 《群众》2023,(12):41-4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思维、培养法治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专业化和社会化法治力量,聚焦问题,聚合资源,倾力打造“依法论市”工作品牌,激发基层治理法治新动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蔡丽 《人民政坛》2011,(8):18-18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这段讲话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以法治国,标志着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和境界。在一个全方位的法治化现代化的“法治中国”新时代背景和大环境氛围下'机关后勤改革发展工作,客观上必然地步人了金光大道,这是由其自身发展进程和改革实践决定的,令人瞩目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韩江声 《传承》2014,(2):74-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国家工作法治化,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决定》精神,在全社会加大法制宣传,为建设法治中国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但我国的法治文化却严重缺失,在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同时,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适应和谐社会构建需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高度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揭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逻辑,郑重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治化时代的开始,对于法治中国意义重大,主要因为:1、我国的权力架构决定了党内法治化是国家法治化的前提;2、党内法治化是实现党内民主,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3、党内法治化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关键。党内法治化对党的建设将产生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党建对法治理念的接受;2、党内法规的权威性是实现党内法治化的核心;3、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现代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我国的反腐路径在经历了运动反腐、人治反腐之后,最终必然要走向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反腐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以及对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进行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崇法守法和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3,(12):85-85
宋立军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撰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解答的重大问题。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中必须树立合作协商的美德、保持相对的社会均衡性、发挥教育的先导性;更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深化法治实践、增强法治主体的高参与度、实现法治根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法治基层基础工作,将其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战略举措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保障加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把法治基层基础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找准法治建设同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扎实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努力为实现富民强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乃治国重器。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依法治国能够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公平正义能够时刻守护寻常百姓,贵在让法治成为心之所向,难在使法治化作精神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