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博一笑     
《工友》2011,(8):62
祖国是什么有一天上课,老师问小丽:"祖国是什么?"小丽说:"老师,祖国是我的母亲!"老师说:"回答得很好。"接着老师又问小明:"小明,祖国是什么啊?"小明站起来说:"老师,祖国是小丽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开心园地     
《工友》2014,(3):62-62
正像美女一样我向一个哥们儿抱怨:"这微信附近的人,看照片都像美女一样,其实本人很糟糕。"哥们儿淡淡一笑,说:"你真天真,说了是微信,要是都漂亮,那就应该叫全信了。"太太别解甲:"常听人将妻子说成‘太太’,我结婚后终于悟出其中道理。"乙:"悟出什么道理?"甲:"我烧菜多放几粒盐,她说‘太’咸;少放几粒盐,她又说‘太’淡;买楼盘,底层嫌‘太’潮湿,高层又嫌‘太’累;每月工资交给  相似文献   

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记者董倩对他进行了专访。董倩问:"您幸福吗?"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董倩引导:"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回答:"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4.
聊博一笑     
《工友》2014,(7):62-62
正成长我大学刚毕业来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老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你可以在这里获得快速的成长,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两年过去了,老板没有骗我,现在我看起来已经像是40岁的人了。结婚一朋友和我说要结婚了,原因是昨天他带着女朋友坐公交车,他指着一个拿平板电脑的人对女朋友说:"你看,那个人正在看《咱们结婚吧》。"女:"什么?"于是朋友提高了嗓门:"咱们结婚吧!"女的还是没听见:"什么?"男的大喊:"咱们结婚吧!"公交车内安静了5秒钟,顿时掌声如雷。  相似文献   

5.
聊博一笑     
《工友》2014,(5):62-62
正饭局真多刚接一电话,对方张嘴就问:"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听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于是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饭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要显年轻昨晚跟儿子商量:"不要喊我妈妈,喊我姐姐。"他问为什么,我告诉他:"这样显得我年轻呀。"在一边看电视的老公来了一句:"要显年轻,应该喊奶奶。"还真是。感动有一天,我买了包20元的烟,给老板50元,找我40元,我装兜里就走了。没走多远,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价值     
一林 《工友》2013,(8):54-54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来到菜市场。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  相似文献   

7.
扁鹊的医术     
《工友》2007,(12)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仲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根,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仲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  相似文献   

8.
一林 《工友》2013,(10):56-57
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  相似文献   

9.
你幸福吗?     
尹成荣 《工友》2013,(10):46-46
记者:你幸福吗?鲤鱼:我很幸福!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纵身跃过龙门的那一瞬间。记者:未来十年内,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鲤鱼:我想出本自传体的游记小说,书名就叫《游鲤走遍天下》。记者:你幸福吗?母鸡:我很幸福!每隔一天下一只蛋,还没有计生委的人说我超生。  相似文献   

10.
张德芬 《工友》2013,(8):55-55
什么是投射,这是心理学很流行的名词。"投射"指的是,我身上、内在有的一些特质(小气、嫉妒、懒惰、不守信、等等),我不承认,或是被我压抑了,也可能是我其实很排斥这种特质,于是我"故意"看不见他们。但是,我可以轻易地在别人身上看到。然后,我会起反应,并且予以谴责。举例来说,我曾经梦到某个人。我的老师在帮我解梦时就问我:"你觉得他有什么特质?"我说  相似文献   

11.
开心园地     
《工友》2007,(7)
聊博一笑买面包顾客将两元钱放在面包店的售货员手里说:"来一块面包。"售货员:"现在的面包价是2.5元一块。"顾客:"什么时候涨的价?"售货员:"今天早晨。"顾客:"好吧,给我一块昨天的。"  相似文献   

12.
郭少山 《工友》2007,(11):56-56
一次在校友录上和同学聊天,同学问我:"为什么你的文字越来越丰富了呢,我还是原先的水平呢?"我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又问:"都是繁忙的施工单位,你怎么有时间看书学习呢?"我  相似文献   

13.
草上飞鸿 《工友》2014,(3):45-45
正辛波斯卡在一首诗里说:"清晨四点没有人感觉舒畅。"是的,拿我自己来说,我很少在这个时候起床,要么是酣然入睡,要么是熬了夜,刚刚入睡;如果有人问我清晨四点是什么样子?我确实一脸茫然,无法诚实地回答。我平时很少看体育报道,今天却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个记者问"篮球天才"科比·布莱恩特:"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科比竟然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连勤奋敬业的记者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刚到德国时,热情好客、善解人意的维克特老师曾利用假日带我们游览了首都柏林,用他的话说是在尽地主之谊。游览时不经意中我发现在一座教堂旁有一些人在画像。我当即问了维克特老师:“这条街叫什么名?”“库当大街,柏林最有名的大街之一。”老师说。本来,德国的许多街名地名是很难让我这个德语初学者马上记住的,然而这次却例外,我一下子就牢牢地记住了。  相似文献   

15.
黄桦 《时代风采》2006,(6):46-50
一女儿应该叫他什么呢?一路上,美娟对这个问题颇费了一番脑筋。但领着杨光进了家门,面对着女儿滴溜溜的大眼睛,美娟还是说:“小雨,来,叫……爸爸。”果不出所料,女儿一下子呆住了,她还不习惯“爸爸”这个词与一个活生生的大活人联系在一起。女儿是法定非婚女性可以生孩子后第一批人工授精生下来的孩子,从小就认为家庭成员只有妈妈和自己,“爸爸”在她的头脑中,还只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倒是杨光脑子转得快,他蹲下身摸出一个橡皮小人对女儿说:“叫叔叔也可以。来,叔叔送个小人儿给你,你要好好的待她,不然她会叫的哟!”女儿一下子被这个惟妙惟…  相似文献   

16.
聊博一笑     
《工友》2012,(11):62-62
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信中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17.
聊博一笑     
《工友》2007,(12):66-66
从"0"开始父亲:"刚开学考试,你怎么就得了个‘0’分?"儿子:"老师说,我们一切都要从‘0’开始。"搞不清父亲问小华:"你将来要娶谁做太太?"小华:"平时祖母最疼爱我了,所以我要娶祖母做太  相似文献   

18.
枫树 《工友》2015,(2):9-10
在学习中,开始感觉到除了医院的精神科医生职业,也许未来心理咨询师也是从业的方向。一最后一次查房,最后一次给病房的病人做咨询访谈,最后一次写病历记录,35岁的刘宇把更衣柜里的私人物品整理打包,和老同事们一一道别。刘宇要从医院离职了,消息传开后,周围的人目光满是怀疑:"你怎么连国家干部身份都不要了,去追求什么专业理想?""将来你会不会后悔呢?"有的人开玩笑说:"你可真是牛人,将来发财了想着请大家吃饭啊!"能够理解他的人不多。放弃医生的岗位,对刘宇而言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要知道这份工作当年可是费尽心血得到的,而且刘宇也喜欢医生这份职业。刘宇还能清晰地记得医学院学生的生活,五  相似文献   

19.
"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俗语,我们似乎也从未有过怀疑,而是一直坚信这是一份从容,现在仔细想来又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呢。面对世事的变幻,在我们做出应对的时候就已经变化了,一成不变只会使我们在这速变的信息时代中逐渐被淘汰。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只是变化本身,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适应变化。懂得随机应变并享受变化的人,才是最受未来青睐的人。  相似文献   

20.
聊博一笑     
《工友》2014,(10):62-62
正加油一天早上要去上班。一打开车门就看见老婆写给我的纸条:"一定要加油哦!"旁边还画了个心,当时我就感动了,心里默默地发誓:"老婆,我一定会努力赚钱让你过上好日子的。"15分钟后,在高速公路上,我的车因为没油被拖到了服务区。这么长 朋友去河里钓鱼。中午出去,晚上才回来。我问:"钓到多少?"他做了一个"八"的手势。我说:"八斤?"他摇摇头。我又问:"那是八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