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经·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我国传统文化对文化本质的深刻揭示。由此可以简单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从社会生活中来,又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具有社会物质生活的“催化剂”,社会精神生活的“防腐剂”,社会交际生活的“净化剂”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生活,需要以红色物质文化介入社会生活,引导社会成员传承红色精神;以红色制度文化规范社会生活,促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公德;以红色精神文化净化社会生活,推动社会成员涵养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是城市适应的最高等级,是真正融入城市的标志,也是农民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广西南宁市农工的城市归属感、现代价值观念等心理层面进行考察,揭示城市生活经历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产生的某些影响,亦即他们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程度。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促进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4.
儒者的智慧     
叔孙通与陆贾都是汉朝创始之初以儒术成就显达的人,这在汉初以兵伐得天下、儒生沦为社会边缘人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两人相比较,叔孙通似乎更胜一筹,更能“知当世之要务”,且“进退与时变化”。这一点,司马迁也不得不承认他“大直若诎,道同委蛇”。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新需求和对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将势在必行。珠海作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应基于基层社会管理的实际,在增强祉区居民的自治意识、推进睦邻计划、积极培育社会民间组织、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体制等方面,深入推进珠海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边屯文化源流 边屯文化,也可称之为屯边文化。“边屯”或“屯边”指的是“屯居边地”,而有关它的一切文化形态、文化积淀正是“边屯文化”,或称“屯边文化”。边屯文化中的“屯”之本义为“聚集”,边屯就是一部分社会群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聚集、驻扎在边地、边疆地区。应该说,边屯的历史相当久远,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社会组织、尤其是较大社会共同体,就产生了社会共同体间的领域分野,并随之产生互相间的联系与冲突,从而各自需要确保其领域的自然资源、社会利益、人民生命之安全,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作为城市新移民的农民,其在融入过程中产生的阻碍和困境,实质是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摩擦和碰撞。加强针对性的文化培训,提升农民等城市新移民的文化素养,以文化融入助推社会融入,促进进城农民社会认同感、公共精神的提升,扩大其人际关系网络,进而提升其社会融入的程度,从理论逻辑和现实上看是较为符合农民融入城镇化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中国文化?《周易》上有一个最早的界定:“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天文”一句,是要观察春秋代序,节序变化,看清时节的流变。“观乎人文”一句则是以观察人间百态凝聚起来的价值观,流化天下,用文明化育人心,涵养生命。  相似文献   

9.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变化多端,含义复杂,民族性和历史性很强,感情色彩较重。对于“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历史形成的,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经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与此相应,需要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需要的满足使潜在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生态需要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生产的发展已经能够满足“物质”需要,而使“文化”需要问题凸显.“两个文明”语境中的“文化需要”实际上包括了“五位一体”中的政治需要、文化需要、社会需要和生态需要,它是一种“人文化成”意义上的“文化”需要.需要结构的这种转变对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文化的产业化不仅将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为社会结构的转型、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反哺”是人类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种“晚辈文化”向“长辈文化”倒流的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存在对弱化“代沟现象”、实现亲子间的“视阈融合”,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子代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完善“长辈主流文化”、规范“青年亚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云南石屏县彝族青年歌手李怀秀、李怀福以一曲原生态的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一举夺得金奖!这是云南打出的一张文化名片,是这些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开发”的辉煌成果。石屏彝族“海菜腔”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流传地域,重要的社会作用,庞大的文化结构体系,古今一致的“生生不息,乐观进取”的时代精神。它是多种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优化组合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乡土社会中法律的地方特色已为众多学者所提及,以乡土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私了”现象为解读文本具有实践价值。以国家——社会作为叙事平台,需要对“私了”的概念从实质上进行重新厘定;从哲学上的优先逻辑理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对冲及传统文化中的“厌颂”观念进行理性考量,可以显见“私了”在乡土社会根深蒂固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文化基础。对“私了”现象进行国家法改良的可行性路径包括:形而上的观念的转变;形而下的司法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营造建筑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而城市符号则更多地表达了城市景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城市牌坊的昆明金马碧鸡坊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被誉为昆明的象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符号学理论,探讨了如下问题:金马碧鸡坊作为城市牌坊何以成为一个城市的符号而具有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作为城市的文化象征,金马碧鸡坊所承载着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城市变迁的一面镜子,通过金马碧鸡坊的“毁”与“建”,折射出了昆明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是怎样蜕变成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通过上述研究,阐释了金马碧鸡坊的城市符号功能与文化象征,透视了隐藏于金马碧鸡坊中的文化内涵及其意义,为昆明的历史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方言”是“行业方言”的继续延伸,“社会方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文化,不但不受社会阶层的限制,甚至可以打破区域性的局限,自成体系地产生新的“社会方言”语种。通过改革开放扩大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优化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心理环境,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包括“行业方言”、“社会方言”在内的我国“第二代方言”进行强力的引导,使之尽快演进成为我国语言现代化的标志——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语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墨子教育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利天下”为第一要务,以“非乐、节用、节葬”为介质,以“天志”为依托,推行“义”政.最终培养“兼士”及实现“兼爱天下,以利天下人”的社会理想。如今,民生难题如何攻克,须对流变中的墨子教育思想加以传承、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果,不仅能够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也能在风险发生后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时,通过“风险社会”的视阈来研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也有助于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文章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社会”理论,重新构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相关制度设计,具有方法论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我们祖先对人才的尊重,早已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习总书记关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意,关键在于“择”“用”两字。在选择、使用人才过程中,我以为择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择天下英才须以用为本,我们要努力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全社会创新智慧百舸争流。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次受挫,“天下观”逐渐崩溃,并瓦解了士大夫对“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信仰,随之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失去本体论的支撑,并逐步影响到社会层面,最终传统社会价值体系解体,新的社会价值体系逐步开始建构。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与变迁,都离不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它影响着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法治化是当代中国对外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法治化的“法”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国的“法”,它是中国打开国门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母体中,这种法必然会和中国的传统社会产生冲突,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的必然结果。法律必须以社会为基础,面对陌生的法律文化,中国传统社会应当如何应对?法律与社会之间又该怎样互动和博弈?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和当代国家极力推行的法律制度的内在张力来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