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含了尊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探寻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理念,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提高生态文化素养,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文明造就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不同的民族精神孕育了不同的法制思想。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和法制思想以其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体现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但如何将传统人文精神中与现代法治相冲突的地方转换过来,加速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观思想,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生态观不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生态文化范式,这一范式包括了"无情有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核心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国人对待天地自然的方式,树立起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古人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产生了众多的生态思想。延续至今且影响深远,我国传统生态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思想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智慧,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汲取"天人合一"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走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取用有节",珍惜自然资源,坚持走节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物宇宙观"、敬天保民"的顺应方法论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令现代西方学者惊叹不已。中国人取用于天的传统农业是最环保的经济模式、朴素节俭的生活理念是低炭消费的思想根源,被国际社会普遍崇尚。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后工业社会人类最理想的必然选择,是挽救地球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在当今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从战略高度来处理今天的"生态危机",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日渐凸显的环境问题要求人类反思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改变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而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颗粒,其中与“真、善、美”相统一的思想能够补充西方科学理性的不足。认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朴素的哲学思维和生态伦理观,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促进生态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其内涵主要有“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虞衡制度”的生态制度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取用有节”的生态持续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西方生态思想存在本质区别,不仅具有直觉体悟性,也体现出文化早熟性,更彰显了生态法治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生态智慧中的合理因素,一是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环境保护巨大合力;二是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生态文明思想。挖掘和总结道家思想中具有科学前瞻性的生态智慧并古为今用,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以后现代生态社群对绿色生存环境的诉求成为主体和引导理念的今天,建成生态社会,培育具有环境人权意识、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世界主义意识、文明生态意识的致力于生态文明之建设的现代公民的养成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体动力.而耻感文化作为我国德育文化传统中的合理内核和思想精华,在利用道德的力量育成生态公民的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条件,也在于为全球生态安全承担应尽的责任。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长期而深邃的思考和见解,其核心在于"天人合一"。挖掘本土传统思想资源,有助于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创造适合本国道路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均衡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阐明了传统法文化及法治文明建设的内涵、外延,论述了传统法文化与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并密切联系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法治文明建设提出了个人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丰富的传统哲学智慧,而传统官德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实运用,对规范政府官员作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深入挖掘传统官德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握其产生的社会机理,探索其现实意义,对当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国际国内背景。他围绕人与自然关系及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两大问题,阐述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厘清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和举措。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传统的生态文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秉持了建国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环保实践。其思想与内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引擎,为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前进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而又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计。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其体系的完整构建是衔接传统应然、当代实然与未来必然的智慧选择。当下生态文化构建面临表层物质文化片面、中层制度文化欠缺、深层理念文化薄弱的困境。为着实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需要大力创新培育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普及内化生态理念,打造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中国的环境生态状况面临较大挑战,而美丽中国的建设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动力和希望。美丽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探索生态危机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探求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思潮。要实现"美丽中国"目标,首先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意识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是各民族祖先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积累和结晶。文化生态是一个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复合体,包括村落、田园、建筑、城镇、道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吃、穿、住、行、娱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生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