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民 《学习月刊》2013,(4):15-15
闲翻《孟子》,越读越觉得孟子的文章篇篇都像杂文,如投枪匕首,似针砭药石,毫无疑问,孟子就是个不世出的杂文家。他的思想、语言、学识、见地。都是我等难以望其项背的;他的尖锐、勇敢、泼辣、犀利,也是我等难以企及的。一本《孟子》,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杂文经典来读.而每一个杂文家要想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有那么三言两语流传下来,学学孟子,把《孟子》当成教科书,仿效借鉴,苦心揣摩.必将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2.
乐朋 《唯实》2009,(6):93-93
“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杂文家难得,因此我要保护一些杂文家。”(河北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与鲁迅》)以上的话,系1957年6月30日,毛泽东邀《新民晚报》总编、杂文家赵超构赴中南海共进午餐、席间谈杂文时所说。初见这番话,我颇为感动,想不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会这么喜爱杂文,对做杂文家情有独钟,又对杂文家如此呵护备至,真是太难得。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唯实》2011,(2):95-95
孟子的运气真是不错。一本《孟子》,大约三分之一都是孟子和君王的对话,他或以教训者身份出现,或以批评家口吻讲话,或以杂文家的语气上课,有温言劝诫的,也有连讽带刺的,有循循善诱的,也有夹枪带棒的。可让人意外的是,他的谈话对象,不论是齐宣王,还是梁惠王,抑或是滕文公,都能耐心听下去,没人翻脸,没人拍桌子,  相似文献   

4.
梅文革 《唯实》2002,(2):81-82
在编辑《世纪末杂文 2 0 0篇》时 ,乐朋杂文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我与乐朋先生相熟 ,则缘于编辑出版他的杂文集《西窗听雨》。他居白下 ,我在沪上 ,为商榷出版事宜 ,书信来往 ,电话联络 ,生分日少熟分日多 ,渐渐地似把年庚忘却而为投契。乐朋作杂文与改革开放同始 ,那时他年华尚青。然其甫作杂文 ,便从历史的纵深和现实出发来抨击时弊 ,针砭源自传统的“不正之风”对改革伟业的损害。这大致奠定了乐朋后来杂文发展的基调。《西窗听雨》收录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说“大”》和《“下不为例”也是例》。乐朋先生凭借杂文家所具备的敏锐…  相似文献   

5.
《唯实》1994,(2)
毛泽乐曾这样说:“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没有这个自由,写杂文不容易呀!”(与《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的谈话)柳琪著文认为毛泽乐的许多政论、时评、演讲、谈话、书信等等,都是论理性和文艺性高度统一的杂文佳作.就以《毛泽东选集》五卷中及其他一些谈话、书信、按语等30多篇杂文为例,这里面就有政论、文选,有随感、短  相似文献   

6.
瓜田 《前线》2010,(2):53-53
<正>杂文家朋友们常常抱怨杂文创作不太景气,这恐怕主要是从纸媒体上得出的结论。如果勤到网上浏览,就能看到不少精彩的网民杂文。这些文章,作者信手拈来,并没有当做杂文来写,而恰恰是这些无意为之的杂文,反倒比杂文家苦思冥想的东西来得新鲜、泼辣,有冲击力。比如那段《雷人官腔  相似文献   

7.
聂绀弩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和杂文家,著有散文集《沉吟》、《聂绀弩散文》,杂文集《血书》、《聂绀弩杂文选》、《聂绀弩杂文集》。聂绀弩的杂文写作有意学习鲁迅的笔法,几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聂绀弩还从事旧体诗的创作,其中他写的旧体诗《三草》深得胡乔木的赞赏,从而引发了俩人的一段交往。  相似文献   

8.
李伶 《党史博览》2011,(6):44-48
邓拓,主持编辑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总编辑。他是铁肩担道义的诗人、杂文家、历史学家。他的《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作的《三家村札记》是我国杂文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丁一岚,晋察冀抗战烽火中盛开的一朵兰花。她是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开国大典时,她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转播了这一历史盛况。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像他们的卓越业绩那样与天地长存。  相似文献   

9.
刘成信 《唯实》2002,(6):82-84
在当代杂文作家中 ,有几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 ,他们的剧作曾轰动剧坛 ,影响广泛 ;他们的杂文创作也出类拔萃、各有千秋 ,沙叶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沙叶新是十年浩劫之后由一出名曰《假如我是真的》话剧而闻名遐迩的。《假》剧不仅显示出剧作家的思想开放 ,也同时表现出其不凡的胆识与文学才华。此后 ,沙叶新又创作了《陈毅市长》、《约会》、《大幕已经拉开》和《寻找男子汉》等震撼剧坛的力作。大约是离开上海人艺领导岗位前后 ,沙叶新开始创作杂文、散文。在我看来 ,他的许多散文都可以作杂文来读 ,因为有不少散文既有戏剧性 ,又有杂文的…  相似文献   

10.
董敬伟 《唯实》2003,(7):93-94
单鸿恩比我长几岁 ,我称他为单兄。单兄笔耕不辍二十多年 ,发表杂文四五百篇 (前不久以《假如我是美国警察》为书名成集出版 ) ,其中绝大多数我都认真拜读过 ,有些甚至在发表之前就听他念叨过。可以说 ,我对单兄的杂文是非常熟悉的。读单兄的杂文 ,我有时佩服他见解的独到 ,有时嫉妒他选材的巧妙 ,有时欣赏他手法的多样 ,有时惊讶他语言的轻俏。但是 ,所有这些 ,在其他杂文作者的笔下 ,也都不难见到。因此 ,如果非要我说出单兄杂文最与众不同、最具个性风格之处 ,愚以为乃是在杂文中经常展露出的大度和宽容。比如说吧 ,老百姓的博彩心理、迷…  相似文献   

11.
蒋元明 《前线》2009,(6):57-57
研究余心言的杂文创作,发现一个特殊现象:他是官越做越大,杂文越写越来劲,年事越来越高,写杂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12.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3.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4.
段柄仁 《前线》2009,(6):55-56
前不久,北京市杂文学会举办了著名杂文家徐惟诚(笔名余心言)杂文创作研讨会。徐惟诚年近八十,为官数十年,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他博览群书,思索不断,勤于写作,笔耕不辍,出书80余本,可谓著作等身。其杂文结合实际,有感而发,思想深邃,远见卓识,清新自然,朴素淡雅,简练流畅,娓娓道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深受读者欢迎。现摘编段柄仁、蒋元明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陆建华 《唯实》2002,(4):81-84
金陵客(王向东),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杂文家,他的杂文创作起步于上个世纪的80 年代初斯时,中国大  相似文献   

16.
《唯实》1997,(10)
杂文爱好者说:《杂文选刊》是全国报刊上乘杂文的浓缩.它大胆泼辣,生动活泼,深刻隽永;选发的杂文有真实的内容,真诚的情感,真正的幽默,讲的是真知灼见;它是良师,是诤友,读一期便爱不释手.初学写作者说:《杂文选刊》是国内唯一综合性杂文刊物,有杂文佳作,也有杂文理论;学写杂文靠《杂文选刊》,提高杂文写作水平靠《杂文选刊》,立志当个杂文作家,也只能靠《杂文选刊》.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30):60-61
毛泽东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从《尚书》到《诗经》,从《论语》到《孟子》,他都熟读成诵。他在演讲、讲话和与人交谈时,常常上天入地,海阔天空,纵横古今。对于国学典籍,他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他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了如指掌。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整整17遍;煌煌《二十四史》,被他翻破了。他的史论常常石破天惊,他的史识往往发人未发。  相似文献   

18.
“第六站杂文家”的思想轨迹——盘点刘洪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站杂文家”划分以我的一孔之见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产生中国现代杂文以来 ,按杂文直接影响 (不以年龄划分 )的时段而论 ,中国现代杂文大约有六个阶段———若将中国现代杂文发展史比做一条铁路线或一列火车 ,它至今已经过了六个历史车站 ,先后有六批人登上了中国现代杂文列车 ,可简称为“六站杂文家”———“五四启蒙站”———“第一站杂文家” :以鲁迅为代表 ,他们之中有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老宣等 ,主要在 2 0世纪 2 0、30年代的北京、上海“上车”。其主体风格是“支持在野党抨击执政党”的体制外思…  相似文献   

19.
记得,毛泽东同志曾要求领导干部“读点鲁迅”。我理解,读点鲁迅,主要是读点鲁迅杂文。我还觉得,鲁迅杂文固然要读,而其他人的杂文,例如眼下报刊上时常发表的杂文,以及现当代人的杂文集等等,也该读一读。领导干部多读点杂文,从哪方面讲都是无害而有益的。杂文的主要特点是开展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其矛头所向自然是假、恶、卫之类。所以人们将杂文比作匕首、投枪、银针、解剖刀,是很恰切的。杂文瞄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假、恶、丑,区别对待,加以抨击,“使不是东西之流缩头”,使有毛病的入改邪归正。其实,在很务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朱健国 《唯实》2002,(8):164-168
以我的一孔之见,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中国现代杂文以来,按杂文直接影响(不以年龄划分)的时段而论,中国现代杂文大约有六个阶段——若将中国现代杂文发展史比做一条铁路线或一列火车,它至今已经过了六个历史车站,先后有六批人登上了中国现代杂文列车,可简称为“六站杂文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